阅读历史

第一百九十二章 梦回大唐(十一)

作品: [红楼]且听一曲将军令 |作者:默默的听 |分类:古代言情 |更新:01-01 08:00|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33txs.com)

晋江防盗:读者购买v文章节百分比不够, 看新章节就会成了盗文!

这次小九在练马场惊马了, 摔破了头。身边的小十说是老六抽了小九的马一下,小八只说可能当中有误会,但话中有话暗指有人要害小九。老六否认,推诿到养马的小太监身上, 说是他们不走心,没有好好捉着缰绳。一旁的小十四两不相帮, 只道自己第一次上马课, 新奇得很, 没有留心旁边的事。

经戴权暗地派人查探过后, 呈报上来的消息是这样的:「九皇子早几天因着一些小事和大皇子有些许争执,在马场与六皇子发起脾气。」大皇子和六皇子也是惠妃所出, 一母同胞。

「九皇子灵牙利齿,把六皇子呛得没话说,六皇子恼羞成怒下向九皇子的坐骑轻轻抽了一下, 想要吓九皇子一顿。怎料, 抽中的马鞍屁股位置下,早已经被太子殿下暗中遣人埋下了须蚊针。而那个负责侍候九皇子的小太监恰好是大皇子的人,趁机松手,使得九皇子惊马。」

周文帝听得事涉太子, 就是一阵头疼, 「怎会牵涉到太子的?」他深知自己手下这枝东厂的利害, 在这京城之内没有任何事物, 尤其是在皇宫内的事情能够暪着他们, 没有半点坏疑太子究竟是否被陷害。

「听说……」戴权也有些迟疑,见得周文帝不耐烦才回道:「是因为九皇子早两天从皇爷手上得了一块极品和田黄玉长乐龙凤纹玉璧,太子殿下不高兴了。」

后汉刘熙的《释名》:「黄,晃也,犹晃晃,像日光色也。」因此,被佛教和历代帝王所崇尚而视为神圣的颜色,其色彩能避邪护身,代表庄严、华贵、兴旺、幸福和吉祥。而和田黄玉,黄色似金,又极为稀少,价值甚高。而周文帝赏赐给九皇子的和田黄玉不单止颜色浓艳是难得一见的极品外,精雕细琢的手工更是加了不少分数。

当然,作为大周朝的储君,太子自然不会因为弟弟得了价值连城的宝物,而起了歹意要把弟弟致于死地,这块玉璧只是引起了一个导火线的作用。黄玉为「皇」谐音,而且那还是一块龙凤纹玉璧!「皇」和龙,加上这位弟弟不单止母妃得父皇宠爱,自己又聪颖过人,实在让年长的太子殿下感受到很大的威胁。

「…唉,都怪朕。」周文帝叹气,诸子之中,他最疼爱的就是他元后孝元皇后所出的太子。由太子出生开始,周文帝就亲自照看这个幼小的孩子,看着他一天天成长,事事由着他,谁跟他过不去,周文帝就找谁麻烦。想来,也就是因为这样,才养成了太子气量狭小这个坏习惯。

只是,九皇子惊马受伤一事,就连是前朝的官员也有所耳闻,周文帝总得费心想办法处理它。

怪老六?惠妃明面上句句都在指责老六和小九玩耍时太不小心,暗指小九不尊兄长才惹老六发火。老大更是跪在他面前,自责全因是他,老六才会和小九吵起上来。这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一幕要他怎怪得出口!?况且,最近他还需要用到惠妃的父亲──保和殿大学士景泰,可不能因这些小事让他没脸。

怪太子?确实该怪,但是!太子是一国之储君、他最疼爱的儿子,谋害亲弟这个罪名是万万不能落到太子头上的。

怪小九?不好说小九的母妃慧妃是他最宠爱的妃子,单说一向骄傲的小九气若游丝的躺在床上,他再多的气也没有了。

最后,周文帝只得把整件事情里最无辜、最不走运的老四招来狠骂了一顿。即使老四那时候去了选马匹不在场,但谁叫当时马课上最年长的皇子就是他,一个疏忽没有照顾好幼弟的罪名是走不脱的了。

原本周文帝想着骂一顿后,私下再好好补偿老四,怎知老四居然撑住脖子,硬邦邦的顶回来,气得他肝火上升,忍不住砸杯子。

「儿臣告退。」腰身挺直,不减丝毫皇家子弟风范的四皇子李天琰抿紧薄唇,缓缓踏出门槛。

「小公子,跟紧老奴…小心台阶啊!」一把熟悉的半男半女声音亲热的响起。

李天琰顺势看去,只见父皇身边最受重用的首领太监兼东厂厂公戴权亦步亦趋的牵着一个小孩子。

他剑眉一皱,这小孩并非他的皇弟,也不是他的皇侄子,更不是各家皇亲的儿子。但能够令戴权这只老狐狸如此细心照顾的孩子,家世一定不会差。

「奴才拜见四皇子。」发现了李天琰的存在,戴权踏前一步,俯首躬身行礼,恰恰把小孩遮挡在身后。

「戴公公,免礼吧!」虽然把目光焦点放在陌生小孩身上,但李天琰是半点也没有忽略戴权。先不好说戴权掌握东厂这个权势滔天的利器,就说戴权平日跟在父皇身边,随便说两句都够他喝一壶的。

戴权戴公公可是万万不能得罪的小人。

戴权挂着公式化的笑容,嘴巴却像是无缝的蛋般,一声不响,手还牢牢的把小孩按在身后,没有介绍身后男孩的意思。

不用说出口,在宫廷里长大的李天琰自然是明了戴权的意思。能够让戴权这么护住的人,怕是很得他父皇看重的,这次被自己撞上也是偶然。李天琰深深瞧了小孩一眼,就转头平稳的离开。

小孩调皮的从戴权身后伸出小脑袋,歪头好奇问:「叔叔,他是谁?冷冰冰的像块大冰块。」

尚未走远的李天琰微微一顿:「……」

注意到李天琰反应的戴权讪笑:「哦呵呵!」生怕小孩再发出什么惊人之言,连忙牵住小孩进养心殿。

李天琰眼眸深邃,抿嘴。

「皇爷,小公子已经在偏殿等候了。」戴权领着一个小内侍走进养心殿,对殿中央的那一片狼藉视而不见。

「敛儿来了?」周文帝余怒未消,右手在御案上摸索着什么似的。

戴权不慌不忙的从身后小内侍手上的托盘中,捧起一个绿釉云龙纹陶制单耳杯,「皇爷,喝杯茶解解喝吧!」

下一秒,「该死的东西!就懂得偷懒!看不见地上的碎片吗?还不快些扫走它!要是扎到皇爷怎么办?需要把你们送回内务府重新学学规矩,还是关去慎刑司清醒下吗??」戴权双手叉腰,对一旁惶惶不安的内侍、宫女形似泼妇骂街般骂骂咧咧的道。

虽然一个半男半女的家伙模仿女子的泼妇行为颇为好笑,但内侍和宫女们无一敢看向戴权,听得命令后,就立即匆匆忙忙的拿来扫帚把地上的碎片扫走。

周文帝喝了一口茶水,松了一松,微微一笑:「好了,戴权你别吓坏他们了!」

「皇爷,你就是太过体恤他们了,把他们一个个都惯得不成样子。」戴权稍稍埋怨的道。

「你这个老货,连朕也敢抱怨啦?依朕看,最没规矩的还是你。」周文帝明显不生气,笑骂道。

下面的内侍、宫女在戴权「恃宠而骄」张口怨恨周文帝时,也替他在心里捏了一把汗,随后又幸灾乐祸起来,以为周文帝狠狠的责罚这个看不清自己身份的奴才。怎料,见得周文帝毫不动怒,反而把原本的七分怒火减去了三分,脸上也有了笑容,他们不约而同的都在心里暗暗惊诧周文帝对戴权的容忍,并提醒自己一定要报告主子。

「奴才这不就是皇爷惯出来的吧!」戴权走到周文帝身后站定,替他按摩肩膀,卖乖的道。

「不用了,敛儿呢?快带他过来,朕也不知道为什么一见他就觉得高兴。」周文帝制止了戴权的动作,连声催促。

「是,奴才遵命。」戴权对着下面的几个内侍、宫女没好气的道:「一群呆头呆脑的东西!还不快退下去!?」这几个内侍、宫女背后也是另有主子的,戴权对此心知肚明,只是有时候也需要利用他们来「传话」。现在召贾敛进殿,可不能留下这几个「外人」了。

「三爷!!!」贾敛一进殿,就像是一枚小炮弹似的轰到周文帝的怀里。

「敛儿长高了。」周文帝也不为意,摸摸贾敛的小脑袋赞道。

「三爷却瘦了!」贾敛礼尚往来的摸摸周文帝的「龙颜」,忧虑的得出一个结论。

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却让周文帝心头微微一酸。

他最疼爱的太子没有发现、他孝顺的儿子们没有发现、他温婉可人的嫔妃们没有发现、他忠心耿耿的朝臣们也没有发现,唯一发现的竟然是这个好久没见面的小孩子。

这样一想,贾敛担忧的脸容让周文帝窝心得不得了,剩下来的三分怒火也去得一丝不留了。

「啊!」突然,旁边传来微微的一声惊叫,嗓音清脆,形似小孩子的声音。

贾敛闻声,转头一看,「啊!」同样吃惊地喊了一声。

「就是不知道表嫂意下如何,终究是结亲不是结仇,若是表嫂有些什么不快就不好了。」贾代善是清楚张家表兄那两口子对膝下唯一女儿的疼爱的,换着是要他把贾敏嫁给一个混账,他是死都不会肯的。

「唉!」张氏轻叹一口气,「你且放心,友安媳妇是个识大体的,她只求怡宁过得好就行的了。」想起张旭的妻子林氏一味责怪自己把女儿养得娇气,话里话外都希望女儿嫁进贾家后,张氏能多帮衬照看着女儿一点,张氏的心都软起来。

理智上,她清楚知道自己养大的长孙按身份配得上娘家礼部尚书的嫡女,但实际上还不定性、胸无半点墨的贾赦是根本配不上秀外慧中、贤良淑德的张怡宁。

只是张旭曾受荣国府一份大恩。当年张旭被人陷害贪污军饷下狱,如果不是老荣国公贾源出手搭救,恐怕张家早就绝嗣了。所以就算不计张氏的关系,单凭贾源的救命之恩,张家怎也得把女儿嫁过来。

当她这次是挟恩图报也好,当她是仗老卖老也好,她年纪大了,赦儿又有那样的一个母亲,她得给他留一些准备才是。小孙子贾敛是这样,娘家侄孙女张怡宁也是这样。

既然已经与张家有了意向,没几天,张氏就开始为长孙张罗了。

从古至今,凡人家有嫁娶之事,都得经「三书六礼」才可成行。「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而「六礼」则是指六个礼法,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虽然大家暗地里有了共识,但明面上都是要做做样子的。张氏派人请了官媒正式上张家提亲,又让贾赦携活雁(贾代善身边亲兵出城打下来的)为礼。经过一轮问名、纳吉,双方换了庚帖后,张氏就把早已准备好的聘礼大锣大鼓的送到张家。

聘礼之中好意头的有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棉絮、长命缕、干漆等,皆有祝福夫妻爱情永固的意义。除此之外,实际点的有白银三万两、宝石六盒、头面六盒、绛六匹、绢六匹、绸六匹等。

老荣国公贾演是开国功臣,先帝所赐之物不知凡几,他自己当年南征北讨也得来无数财物,当中奇珍异宝比比皆是。死后大半的私产也归了张氏,张氏最疼这长孙,可想而知,贾赦聘礼中的宝贝有多少了。

史氏原本还想托词抱恙,推辞负责贾赦成亲的事宜,但看着贾赦这聘礼明面上就不下于十万两,顿时眼红得不得了。

不过是穷酸家的女儿,哪里用得着这么多的聘礼,也不看看自己受不受得着这样的福气。那个老太婆就顾着那个老大,眼里哪有她的政儿和敏儿,这些好东西该是她儿女的才是。于是,史氏贪念一起,就美名为免老太太辛劳,想要接下聘礼一事,趁机以次充好,中饱私囊。

只是,张氏也不转弯抹角,直接了当地拒绝了。贾赦成婚的大大小小各样事情,张氏从不假手于人,亲力亲为地替长孙安排好,没留下一丝一隙给史氏插入,惹得史氏心里又是一阵怨恨,私下又做了不少小动作。

而每天早出晚归的贾敛没这个跟她们「玩」的时间,除了上午跟随王伯学习《三字经》、《千字文》外,下午还跟由周文帝安排来的心腹高手学习扎马步、拉弓、练习眼力等基本功,晚上还得浸在由秘方所制的药浴里,听王翊说兵法军略、各种战役小故事,忙得那个不亦乐乎。

对大哥哥的婚期,他也在回府临睡觉前,听得贾赦唠唠叨叨过不停的时候才知道,但不一会也就累得熟睡了。即使是睡觉的时候,贾敛也把火龙沥泉放在床上,自己像是树懒般手环脚抱的圈着它。明显是凶器中的凶器,火龙沥泉惹得胆子小的贾赦只敢用手指头轻轻戳戳弟弟,但下一刻就噤若寒蝉,全因在贾敛不悦地翻身时,怀抱里的那柄火龙沥泉随之而翻动,形如火焰的龙舌枪头带着一股狂暴之意指向他脆弱的喉咙。

qaq祖母!这里很危险,快来救救赦儿啊!!!

贾赦一开始见贾敛「沉睡不醒」时,还以为自家好弟弟是病了,一惊一乍的要张氏请大夫过府。

不明所以的张氏还真的把大夫请来了,经大夫一把脉后,就知道贾敛并无大碍,只是身体太累而已,好好安睡一觉就行了。有了专业人士的这番话,张氏、贾代善乃至贾赦看贾敛的眼神都多有怜惜。

贾代善见得么儿如此用功,还觉得非常的欣慰,还有种自豪,看!这是我贾代善的儿子!他没有叮嘱妻子史氏,反而特意嘱咐厨房要多准备一些有益的汤水待贾敛回府后喝,补补身子,可见张氏之前闹的那一幕,在他心底里是留下了影子的。而「混账」的贾赦却是实打实的怜惜加庆幸,怜惜弟弟真惨,庆幸他不用这么用功。

贾赦的婚期就定了在明年三月中旬,紫微花开的日子。

习武首重天赋,次重根基。连基础也尚未打好,要想在半年时间来学好一内功和一枪法,贾敛想不努力不拚命是不可能的。

因着他还是五短身材,王翊特意让内务府的武备院替他打造了一柄同样五短,却是精钢所铸的「短枪」,好让他能够修习枪法。

枪,百兵之王也。枪法一般以拦、拿、扎为主。俗语有话:「月棍,年刀,一辈子枪。」可见枪术在十八般武艺中也比较难学,不易掌握。

枪法还好,得先练基本功,不用这么快选择学哪种枪法,但内功方面就得赶紧了。

中午,王翊今天在内阁值班,被周文帝留下吃饭,打算询问一下贾敛近日的进度如何,已经遣人回来说中午不回府了。王伯见贾敛近来表现颇好,也就奖了他一段休息时间,自己去处理府中事务。

傲血战意、铁牢律。

贾敛比较着这两种功法,捧着小脸,眼神一阵游移不定。

攻、守。

一往无前、固若金汤。

半响,「嘿嘿!」

贾敛笑眯了眼的伸出小手,翻开记录傲血战意的那一页。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红楼]且听一曲将军令 (33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