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54章 知青难题

作品: 天山的炊烟 |作者:轻雨初晨 |分类:都市生活 |更新:03-04 14:23|

九桃小说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33txs.com)

让古再丽努尔如此怒火中烧的原因自然还是因为这农贸市场。

原本古再丽努尔信誓旦旦说隔壁脏乱差的是个体承包区,这边干净整洁的则是饮食服务公司直管区。熟料马辉还能在这里碰见熟人,一语就戳破了她的谎言,这叫古再丽努尔的面子如何挂得住?

何况,一早上惹了钦差大臣两次不说,还有欺瞒上级之嫌疑,古再丽努尔更是无地自容。当下,她以咳嗽代替尴尬,想说的话纵使到了嘴边此刻也说不出口。

马辉并没有趁乱刁难他人的习惯,眼见古再丽努尔此般窘迫,只当什么事都没有发觉,转身询问起了麦麦提:“那麦麦提你什么时候回去?车票买了么?”

“还没有……”麦麦提摇摇头,“我打算一会去买撒,争取明天上车,这样三天后也就到了嘛。”

鉴于古再丽努尔同志有时候碍于面子可能不会告诉自己真相,而麦麦提也是喀什噶尔本地人,马辉忽然心生一计:“你这样挺麻烦的,不如你跟我一起坐飞机回去吧,这两天就跟我在这里一起考察,如何?”

“可以啊,我正好也有空。”麦麦提欣喜万分,点点头,“我还没坐过飞机,机票太贵了嘛,这次就托小马哥你的福了。”

“小马同志打算考察多少天?”窘迫了许久的古再丽努尔听闻两人的对话后,眼见时机到了,立马插话道。

“三四天吧,不久待。”

“那我一会去让经委早点帮你们备好机票吧。”

“行。那就麻烦你了,古再丽努尔同志。”马辉微笑道。

尴尬的气氛顿时有了些许缓和,但考察还得进行下去。

马辉在麦麦提的带领下,光顾了这片区的每一家摊位,得知这里除了有像麦麦提的村子一样,集体承包了一片摊位外,也有部分是由个体自己承包,承包者主要是附近的牧民以及养殖大户,售卖的也多是肉类产品。

在这一片区并没有只限于计划收购,而是有序地进行合同订购,市场直销。

农贸市场管理委员会在这一点上做得挺好,不过,这些利好政策只针对这一片区,隔壁那由饮食服务公司直管区域依旧用的是统购统销订购的老一套方案。

马辉刚刚见到的那群工人也都是有正式编制或是饮食服务公司聘请的临时工,因为拿着一份死工资,又造成了老一套吃大锅饭的局面。可想而知,生产积极性有多么低下。

也难怪马辉见到他们对地上的垃圾和仓库里快要腐烂的瓜果蔬菜熟视无睹,既不清理也不打扫……

但马辉同时也好奇一件事,明明两区对比如此明显,哪区搞得好哪区搞得差是一目了然的事情,为何饮食服务公司迟迟不肯改制?

这事当然还得问古再丽努尔。

古再丽努尔思索了片刻后,压低声音道:“你知道咱这里还有一部分未能回家的知青吧?不瞒您说,承包农贸市场的事情就是各村里滞留下的知青提出的,地委见那么多知青没有工作,能安顿一个不就是一个,就把这农贸市场划了一部分给这些知青了。”

“知青?!”马辉忽然一惊,因为他想起之前在科室里翻阅那些档案时,确实看见不少个体饭店标注的是知青饭店。

从数量上看这些知青饭店规模还不小。当时马辉还有些纳闷,此刻听古再丽努尔的解释,这才忽然醒悟过来。

麦麦提随即也证实,他们村承包的事情的确是由村里插队的知青牵线操办的。

“那么,所有滞留喀什噶尔乡村的知青都落实工作了?”马辉又问道。

“哪能啊,这才安排了一点,剩下都胡乱塞给各单位,有编制给编制,没有编制给临时工,让他们先工作着。好在我们这里盛产农作物,各村后来办的集体企业也多,大部分青年人都有工作,不然还真不知道怎么搞。”古再丽努尔叹了口气道。

“那这些知青饭店的经营状况如何?我记得省里前不久不是提出了五个优先照顾政策?其中就有针对知青店的。”

“那也得择优照顾吧?再说这照顾不就是提供点贷款。那点贷款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而且我们这里知青开啥的都有,除了饭店,还有卖馕的,卖手工艺品的,卖百货的……”古再丽努尔一口气列举了一大串,一时没缓过气来。

罢了,古再丽努尔苦笑一声:“这完全就是僧多粥少的事情,安排了扶持名额,注定会有人拿不到,心里难免不平衡,久了也会生事,所以我们干脆就没落实这件事。”

“不过嘛。”古再丽努尔沉吟片刻,“我们也从别的方面补贴了他们,比如利润金,我们就只让他们交纳百分之三十的利润金,后来干脆下降到百分之十。”

马辉点点头,落实政策早已是两年前的事情了。这其中还有部分知青未能妥善安排马辉也是深有体会的,比如陈娟在来乌市前就是因为落实政策不到位而分流去了团场打杂。

马辉一同插队的几位内地朋友就有几位因不能返乡,最后干脆选择偷溜回去。

喀什地委能够想到通过发展个体商业为这些知青提供养家糊口的饭碗,实在是难能的一件事。

恐怕这事早在两三年前就开始了,不过因为社会风气还没完全改变过来,喀什地委想必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偷偷摸摸进行的。

也难怪早先在车里,古再丽努尔并没有将个体饭店的资料一并带过来,问及时也是遮遮掩掩的答非所问。

“既然这样,我想去寻一家或几家知青饭店打听打听。这差不多也到饭点了,过去正好吃个饭。古再丽努尔科长,您看如何?”马辉微微一笑。

“也好也好,我正好知道几家味道还不错的知青饭店。”古再丽努尔猛地点头,折腾了一早上不说,早饭也只是仓促吃了两口烤包子。这会儿她的肚子早已饿得受不了了。

然而,马辉却是摇了摇头,拒绝了古再丽努尔要带路的建议:“我们不去那些味道还不错的知青饭店,就路上随便找一家普普通通的知青店就行。我来挑吧。”

古再丽努尔自然不便驳了马辉的面子,讷讷地点点头,遂领着马辉与麦麦提来到位于农贸市场侧门的停车区。早前送他们来的司机便是将车停在这里,下车抽烟去了。

几人陆续上车后,马辉思索了片刻,对司机说道:“就去准噶尔北路吧,我记得那里的知青饭店比较多。”

准噶尔北路位于喀什噶尔老城周边,后世受喀什噶尔老街的旅游资源影响,被翻新改造成一条崭新的商业文化街。

文化街上除了售卖纪念品奶制品外,最多的就是各类型的饭店了。马辉作为西北烹饪协会主席,自然少不了与这些饭店老板打交道。

印象里,一位年过半百的饭店老板就曾透露,他这占地三百平,上下三层,外观金碧辉煌的大饭店就是从一间小小的知青店发展出来的。

当然,除了去准噶尔北路碰碰运气,沿途若是遇上个看着还行的普通知青店,进去光顾一下也是没有问题的。

马辉也不是完全没接触过知青饭店,知道辨别知青店一来主要看店名:一般店主取名都会以某某知青面馆,某某知青馕店这样的格式来命名,这也是经委为了好统计想出来的一个对策。

二来要看装潢与规模,因为知青多是从村队上来的年轻人,店铺都是由经委审批下来的一间二三十平的旧门面稍稍改装而成,店面规模既不会那么大,装潢上也不会有太多讲究。

当下,马辉紧盯着车窗外,沿街零散的店铺。

忽然,一道招牌底色为紫红暖色调,上书“小林知青饭店”几个大字的小饭馆跃入马辉的视线。那店铺从单从外观上看虽平淡无奇,但在沿街清一色的灰白冷色调招牌中,这家店的招牌确实令人眼前一亮。

“师傅,麻烦停一下车。”马辉连忙说道。待车停稳后,马辉透过车窗仔细打量着小林饭店,但见这店面规模稍逊一色,可店内外的装潢布局却是颇具独特。令马辉没想到的是,店主竟将店内外的墙面都重新粉刷了一遍,更在内墙上挂上了一些装饰品,店门两边也是左右各安放了一棵小盆栽以作装饰之用,看得出来店主在这方面还是颇有讲究的。

“古再丽努尔科长,您对这家店有什么印象么?”马辉指了指车窗外的小林饭店问道。

古再丽努尔听闻,盯着那家店的门面端详了许久,摸着自己卷曲的头发不好意思道:“有一点点印象,不过没有进去光顾过。怎么?马同志对这家饭店感兴趣?”

马辉点点头,摇开了车门:“要不我们就在这里吃吧?”

车内一众人眼见着马辉下了车,纷纷跟上,随马辉往小林饭店走去。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天山的炊烟 九桃小说(33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