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五章 天子传召(上)

作品: 人在大唐,谋朝篡位 |作者:原神怎么你了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3-11 00:00|
    “郭映,郭映……”

    李适喃喃念叨着郭映的名字,心里越想越恼火,脸色也渐渐阴沉下来,沉声说道:“这小子文不成武不就,你怎么就看上了他了呢?

    阿蕙呀阿蕙,你怎么就那么肤浅?

    为父承认,这小子是生了一副好皮囊,身材魁梧,相貌秀杰,但他就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其行事风格与汉末的路中悍鬼袁长水简直如出一辙,也就是先帝当他是小儿辈玩闹,不与他计较,不然他生十个脑袋都不够砍。”

    听出李适话中隐含怒气,李蕙顿时有些急了,忙辩解道:“八郎才不是父皇你说的文不成武不就,他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是郭老令公一般的人物,只不过行事如青莲居士那般放荡不羁,为世人误解罢了。”

    听到女儿这么说,李适原本压抑下去的怒意瞬间再次翻腾起来:“也不知他给你灌了什么迷魂汤,竟然把你迷得神魂颠倒。

    旁人不知道他的底细我还不知道么,朕做太子的时候就听人说这小子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整日流连烟花之地,他这个样子哪里像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更遑论什么文武双绝、才华横溢了。

    依朕看,两年前宫廷诗会上他那首«秋夕»也多半是剽窃他人的,只是对方碍于老令公的面子不敢声张罢了。”

    “才不是呢?”李蕙瞪圆了眸子,死死咬着粉嫩柔软的红唇,倔强的说道:“不信,你看他的新作。”

    说罢,她从衣袖中取出了一张沾满笔墨的宣纸。

    李适狐疑地接过,只扫了一眼,脸色便瞬间黑如锅底。

    原来那纸上所写的诗句不是别的,正是昨日郭映有感所作……啊不,有感所抄的«夏日绝句»,只是不知道怎么突然就到了李蕙手中。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适默念完这几句,脸庞瞬间抽搐不休,额角青筋暴涨,几欲爆裂开来。

    此诗看似是洗净儿女气的慷慨之音,但在他看来,却无疑是借古讽今、借咏史而讽世,表达对自己和蕃之策的不满。

    “竖子狂妄,不知所谓!”

    目光扫过落款处的私印、日期以及作者署名,李适的语调已是冰冷一片,透着森寒杀机。

    李蕙的俏丽容颜之上也跟着浮现出一抹煞白,她身形踉跄地往后退了两步,跪倒在地。

    她虽然不谙政事,可并非是傻瓜,很明显,郭映的这首抒发胸中豪情的抒怀诗词,触碰到了皇帝的逆鳞。

    此刻,她有些后悔了,或者说,她没料到事态会朝着这个结果发展。

    她本意只是想向父皇坦陈心迹,同时也希冀父皇免了对郭映的惩处,可谁知却弄巧成拙了……

    另一边,见女儿吓得花容失色,李适也意识到自己失态了。

    他深吸口气,竭力平息内心翻涌激荡的怒气,勉强挤出一丝难看的笑容,冲着在一旁候着的窦文场吩咐一声:“传汾阳王八子郭映入宫觐见。”

    “啊?”窦文场闻言当场愣住,他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

    在他记忆里,今上即位以来除了主动召见过门下侍郎崔祐甫、中书令郭子仪、同平章事朱泚(cǐ)这三位宰相之外,还没召见过其他臣子呢。

    可现在,他居然要单独召郭映一介白身觐见?

    不仅窦文场震惊到无以复加,就连跪倒在李适身前瑟缩成鹌鹑状的李蕙也惊愕万分。

    虽然她也搞不清楚此刻李适心中在想什么,但她知道她的父皇是真的怒了。

    “还不快去”见窦文场久久不肯应声,李适眉梢猛然一挑,声音骤然加高了三分。

    窦文场被惊醒,连忙躬身应命而去。

    ……

    此刻,郭映正在府中的凉亭纳凉。

    他原本是计划去通化坊辞别一下恩师颜真卿,然后去善福寺跟韦应物这个忘年交讨一首送别诗,再去胜业坊古寺巷听霍娘小玉弹唱一曲,然后潇洒离开长安的。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现实与理想也往往是相悖的,大哥郭曜怕他出去又惹什么事端,一直没解除他的禁足令。

    郭映无奈只好待在府里闲庭信步,观荷赏花听曲了。

    郭府在朱雀门街东毗邻皇城的亲仁坊,这是长安城的核心地带,距国子监仅一坊之隔,紧邻京兆府万年县廨,是典型的“黄金地段”,附近住着不少公卿大臣、名门望族。

    有意思的是,给郭子仪送了不少功劳的大叛贼安禄山也住这儿,玄宗皇帝赐给他的豪宅就在郭府的东南角。

    而在亲仁坊,郭府的宅邸是最大的,约摸占了整个坊的四分之一,亭榭楼台,假山池塘一应俱全。

    唯一与别家不同的是,郭府并没有院墙,平日里不论是朝廷官吏还是贩夫走卒、商贾百姓都能随意出入。

    而且郭子仪也从不避讳有外人来郭府参观宅邸,更是经常不顾外人在场与众多姬妾纵情声色,花天酒地,甚至于有时候麾下将官来禀报事情,他还会把女儿、妻妾当成仆人,让她们打水或是递个毛巾。

    偶尔,他还会入宫请皇帝赐几个美姬。

    当然了,这其实就是最基本的自污手段,跟王翦出征之前不断向始皇帝讨要封赏一样。

    毕竟没有哪个喜欢没有缺点、无欲无求的臣子。

    以郭子仪所立的功劳,其实早就到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地步了,因为天子早就对他封无可封了。

    但是郭子仪这人人老成精,深谙贾诩的谋身之道,他频频自毁清誉,皇帝自然不可能无动于衷,时间长了也就放下了戒备之心。

    而且他一生与人为善,哪怕是鱼朝恩派人挖了郭氏的祖坟他也没有作出过激举措,与他打交道之人,无论忠奸,还是宦官、叛臣都对他十分尊重。

    于是这么些年下来,郭家非但没有遭祸,反而是枝繁叶茂。

    对于不修筑院墙一事,郭子仪自是有一番计较的。

    在他看来,郭家吃官粮的马有五百匹,吃官饭的有一千人,家族承蒙皇恩太多,享受的待遇太过丰厚,假如筑起高墙闭门谢客,说不准就会有人觉得他傲如韩信,自恃功高。

    一众臣僚也会与他渐行渐远,一旦有人心怀怨恨,诬告他图谋不轨,再有贪天之功和嫉贤妒能的人出来做证,到时候郭家就九族尽灭了。

    而如果郭府四门大开,坦坦荡荡,使天下人都能看到里面的情形,就算有谗言和诽谤兴起,又有何惧哉?

    虽然郭映达不到老爹郭子仪这种“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的境界,但对他的处事方式还是十分佩服的。

    当然了,也仅仅是佩服而已,若是真让他学着老爹不得罪阉宦小人、处处忍让,他可做不到。

    此时正是日上中天之际,郭映召来了十多个舞姬乐师演奏舞乐,一边享受着贴身美婢投喂的果蔬,惬意极了。

    没办法,大唐郡王家的生活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光是郭子仪一年的俸禄就有二十四万贯之多,再加上四代君王前前后后赐的良田美器、名园大馆、珍贵玩物和歌伎舞姬,说是富甲一方也不为过。

    但财富这东西么,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郭映估摸着等郭子仪一死,郭家也保不住这些,于是挥霍起来毫无负担。

    就在他沉浸在美妙的歌舞节奏中时,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郭映转头向后望去,就见府里的管事郭阿大满脸焦灼之色匆匆奔来。

    “郎君,圣人有召。”

    “圣人召唤你去禀报我阿翁就是了,找我作甚,没看见我正在为令公八十三岁寿辰编排舞乐吗?”

    郭映很是不悦地蹙起眉头呵斥一声,旋即转过身对着身前的几位舞姬柔声笑道:“接着奏乐接着舞。”

    郭阿大苦笑一声,他是府里的老人了,自是清楚自家八郎好色的性子。

    见状只好硬着头皮提醒:“郎君,圣人要召见的是您,不是令公。”

    闻言,郭映登时愣住了。

    “胡说八道,圣人如何会召我一介白身,一准是你弄错了。”

    虽然郭映自忖自己闯的祸事不小,但他估计此事最多也就发到大理寺走一走流程,怎么会引得皇帝召见呢?

    他是百思不得骑姐。

    郭阿大叹口气,继续说道:“仆都问前来传旨的内给事三遍了,怎么可能弄错呢?”

    见郭阿大言之凿凿,郭映心头一悬。

    内给事,侍从禁闱,掌承旨劳问,分判省事,说通俗点就是传旨太监,按说是不会犯传错旨意这种低级错误的。

    他回头望了眼身前的莺莺燕燕,却发现原本热闹欢腾的凉亭已然是一片寂静。

    这些舞姬大多都是天子赐的宫人,最是会察言观色,刚才那番话她们已隐约听明白了些。

    于是乎,原本还围绕着郭映嬉戏取乐的众多舞姬,便悄无声息地退散开来,站成两排恭敬垂立在凉亭周围,默然不语,宛若雕像。

    显然,她们也清楚天子召见不是什么好事儿,不愿意在此时触了主人的霉头。

    见此一幕,郭映的脸上不由泛起一抹苦涩,他心知这一劫是躲不过了。

    毕竟,不是人人都有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气魄。

    回过神来,郭映拍了拍额头,神情哀戚,一副的生无可恋。

    “阿大,去寻根上好的金丝绳来,我要吊死在后院的歪脖子树上。”

    郭阿大闻言嘴角一抽,他自然知道郭映说的是玩笑话,但见他如此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不禁也是有些忍俊不禁。

    “郎君说笑了,府里的树月月都有人修理,一颗比一颗直,哪来的歪脖子树。”

    “那金丝绳呢?”

    “仆见过有富贵人家将金丝编成金缕玉衣的,见过金丝编的翼善冠,还真没见过金丝绳是什么样子。”

    “白绫总有的吧?”

    “没有,府里只有红绫,郎君若是要的话,我这就让下人取来。”

    “嗯?红绫?”郭映神情古怪的看了眼颇不懂事的管事郭阿大,随即摇了摇头,叹息一声。

    “红绫不祥……”

    “罢了罢了,我还是入宫好了,只希望圣人不要真让我入宫,人间欢好、水乳交融的滋味儿,我还没尝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