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213 平衡

作品: 明朝大昏君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5-11 22:00|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33txs.com)

陈九畴是回京了,入了都察院的监狱,而不是刑部的监狱。特别是皇帝和陈九畴见面之后,陈九畴的事情更是成为朝野上下最关注的事情。大家都在关注,皇帝到底要如何处罚陈九畴。

一个陈九畴,涉及朝野方方面面很多势力。

蒋冕他们要保陈九畴,是要告诉朝野,蒋冕他们实力犹存。虽然他们的老大杨廷和致仕了,但他们这个派系并没有没落,这个派系实力犹存。陈九畴这样有能力、有资历,未来很有可能成为朝廷重臣的官员,他们一定要保住。如果连陈九畴都保不住,那么以后不知道会有多少势力,要攻击蒋冕他们,想要从他们身上咬出肉来。

杨一清是因为,陈九畴是自己选择的边疆大臣。

而且两个人对于边疆问题的看法,很多方面都是一致的。杨一清是一个很固执的人,轻易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可是陈九畴硬是说服了杨一清,让杨一清赞成自己在西北的战略。可以看出杨一清是多么的欣赏陈九畴。对于这样的官员,杨一清是真的觉得很可惜。当然杨一清也不希望陈九畴的事情继续扩大,最终影响到自己,所以也愿意保陈九畴。

可是王瓒和王宪他们呢?

他们想要做的就是,彻底清洗杨廷和派系,抹掉杨廷和的影响。只有彻底击溃杨廷和派系,才会出来更多的位置,可以安排他们的人。为了这个,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要不是因为杨慎深受皇帝的宠信,他们第一个目标就是杨慎。

不过不对付杨慎,但可以对付陈九畴。谁让陈九畴留下了这么大的把柄。

至于费宏,依旧是和稀泥的。

费宏作为内阁首辅,其实很愿意看着这些人打仗。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越不好,越能够体现费宏这个内阁首辅的价值。皇帝也更加倚重费宏。

因此对于陈九畴的事情,费宏是袖手旁观的。

至于其他的一些实力派官员,心里和费宏一样,期待看到朝中出现一些变故。就像是李时、顾鼎臣、翟銮、严嵩、霍韬这些官员都是如此。

为什么?

朝廷安稳,他们就要按部就班的升官。可是如果按部就班的升官,浪费太多的时间。只有朝廷出现变故,留下太多的空挡,他们才能够升官。

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利益,想的都不一样。

各个派系,都想要在这个事情当中浑水摸鱼。甚至看起来一样的派系,都因为不同的利益,有不同的想法。

朱厚熜最终还是决定保下陈九畴。

实在是因为陈九畴才华横溢,人才难得。留着陈九畴还能够使唤十几年时间。这样的人才,十几年时间不知道能做多少事情。但决定保下陈九畴之后,朱厚熜还是要跟人解释一下。

主要是跟王瓒和王宪解释一下。

因为他们两个人是,朱厚熜登基之后,在朝廷上第一个倒向朱厚熜的明武宗老臣。且一直支持朱厚熜,算是对于朱厚熜这个皇帝有“恩”的。

他们的想法,皇帝要足够重视。他们的利益,皇帝是要照顾的。

就像是历史上,为什么那些朝廷重臣和皇帝意见分歧的时候,往往会以辞职来威胁。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辞职,只是告诉皇帝一个态度。

让皇帝自己选择。

如果皇帝觉得这名臣子无所谓,那么就让他辞职。如果皇帝觉得这名臣子很重要,自己离不开他,那么就不批准他的辞职,还要满足他的条件。

其实就是一种博弈。

皇帝和臣子之间的一种博弈。

就算是古代的皇帝,除非是想要当暴君、昏君,要不然也不能随心所欲。制约皇帝的事情很多。

这一次也是如此。朱厚熜虽然决定保下陈九畴,不想彻底废了陈九畴。但这样就驳了王瓒和王宪的面子。他们可是上蹿下跳要治陈九畴的罪,现在皇帝否决了他们的建议。那么在外人看来,他们就失去了皇帝的宠信。

这样会直接影响他们干事的心情。

而且他们是皇帝的宠臣,朱厚熜还有很多事情要倚重他们。甚至在朝中,朱厚熜还需要他们的支持。这个时候怎么可能让他们完全没有面子,还是要安抚他们。所以朱厚熜决定保下陈九畴之后,专门找了王瓒和王宪。

两个人听到朱厚熜的话之后,脸色都不是太好看。

他们两个人要打击的可不仅仅是陈九畴一个人。但现在皇帝保了陈九畴,他们两个人下一步一切计划都戛然而止。他们接下来所有的计划都泡汤了。

“陈九畴的事情,你们不要抓着不放。”

“皇上……”

朱厚熜摆摆手。

打断了王瓒要说什么。然后道:“陈九畴虽然犯了大错,但毕竟人才难得,该用还是要用。西北地区粮食不振,是影响朝廷在西北的稳定最大的原因。既然玉米产量比较高,那么当然应该在西北推广玉米种植,稳定西北粮食问题。遍观朝野上下,陈九畴最合适。西北提高粮食产量,就是稳定西北,也是减轻朝廷负担,是朝廷对于西北的大战略。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了,朕已经决定了。朕找你们是想谈谈另外的事情。席书跟朕表示身体有恙,希望致仕。你们两个人怎么看?”

王瓒和王宪本来都是很不满意。

他们是皇帝的“功臣”,皇帝不应该这样对待他们。当初皇帝赢下了大礼仪之争,才能够彻底压倒了杨廷和,皇权才会彻底稳固。

在这个过程当中,王瓒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果没有王瓒这个当时的礼部尚书冲锋陷阵,大礼仪之争皇帝绝对不可能占据上风。可以说王瓒为了大礼仪之争的胜利,连自己的名誉都挂上了。

可是现在自己只是想要处理一个陈九畴都没能够完成,那么以后其他人怎么看自己。自己还有什么威信,继续当内阁阁臣,自己以后还怎么冲击内阁首辅的位置。

皇帝为什么也会被臣子所“胁迫”,或者被臣子“裹挟”。就像是历史上嘉靖皇帝处死抗倭名臣张经,不见得嘉靖皇帝真的就认为张经有罪。

但当时严嵩和张经水火不容,严嵩一定要弄死张经。

嘉靖皇帝衡量之后,认为严嵩对自己更重要,自己更离不开严嵩。所以最后选择了严嵩,处死了张经。也就是说皇帝有时候也不能随心所欲,也是要照顾下面大臣的心情。

王瓒认为自己对于皇帝更重要,皇帝应该选择自己,处死陈九畴。但皇帝选择保陈九畴,那么意思是要抛弃自己?所以王瓒和王宪两个人,心里都是慌慌的。

皇帝认为你重要的时候,你做什么都能够得到皇帝的支持。当皇帝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就是地位再高、权力再大,又有什么用处。

嘉靖皇帝信任严嵩的时候,听从严嵩的话,可以弄死张经,可以逼周尚文赴死。可是当皇帝要抛弃严嵩的时候,严嵩做过的任何事情,都是他的罪名。

伴君如伴虎。

王瓒和王宪并不是没有这个担心。

可是突然听到朱厚熜询问两个人席书的问题,两个人立马来了精神。

席书是大九卿,是通政使。

也是朱厚熜大礼仪之争的时候,支持皇帝而升官的官员之一,成为了大九卿。大礼仪之争的时候,大家还是政治盟友,一起合作对抗杨廷和。

“皇上,席文同(席书)这段时间的确是身体情况不佳。但臣没有想到,席文同的身体已经到了要致仕的地步。实在是太遗憾了。”

王瓒这几年政治水平真的是大涨。

迅速的理解了朱厚熜的意思。朱厚熜这是因为陈九畴的事情,觉得对不起王瓒和王宪,所以要补偿他们。告诉他们席书准备致仕,那么大九卿之一通政使的位置就空出来了。

你们两个推荐一个人,接替通政使的位置。

所以王瓒直接表示,席书身体真的不好,不能处理通政使司的工作。一句话就真的定死了席书,你席书不管是不是真的身体不好,你都必须要身体不好。王宪就更加聪明,立马道:“臣也听说过席文同身体不好。只是没想到到了如此严重的情况。”

两个人都巴不得席书滚蛋。

虽然曾经大家是盟友,但席书稳定了通政使位置之后,双方就开始分道扬镳。实在是因为席书动不动就给皇帝建议,召回王琼、王阳明他们。

他这样的建议,当然是得罪了王瓒、王宪他们。

王琼、王阳明这个级别的大佬如果入京,那么让其他人怎么办。难道把位置让给王琼和王阳明,这是目前朝中那些大佬都不同意的事情。

你席书和王阳明关系好,和王阳明的学生,像方献夫他们关系莫逆。甚至席书平时以王阳明学生自居。你喜欢王琼、王阳明回京,但其他朝廷重臣没有一个人喜欢他们入京。

所以王瓒、王宪他们早就看不惯席书,想要踢走他。不让他在皇帝跟前,天天嚼舌头。

只不过席书在大礼仪之争,率领那些王阳明学生,给朱厚熜摇旗呐喊,也算是功劳很大。所以不好直接驱逐他,现在他自己要离开,正是一个好时机。

“通政使,这个位置很重要。你们看谁能够替代席书。”

王瓒和王宪相互看了看,虽然没有说话,但很快就达成了默契。

实在是因为大九卿候选人是有限的。王瓒和王宪当然是要找一个投靠他们的官员,这样人数就更少。在这么少的人当中,选择一个人,当然是比较容易。因此两个人迅速的达成了一致。

王宪是吏部尚书。

所以开口道:“皇上,臣推荐南京工部左侍郎宋景。”

“宋景?可是镇压了陈卿暴乱,担任过山西布政使的宋景?”

“是。”

朱厚熜点头。

宋景此人历史很复杂。

弘治十八年的进士,和严嵩他们是同一批的。宋景在严嵩他们那一批进士当中,成绩虽然比不上他们,但升官速度还是不慢的。甚至他和当时的大太监刘瑾之间的关系,也被很多人质疑。

有些人认为宋景得罪了刘瑾,所以从地方知州成为了河南道御史。因为按照大明朝惯例,知州是不可能转为御史的。地方知州是正五品官员,监察御史是正七品御史,所以知州是不会转到御史。所以很多人说刘瑾打压宋景。

可是同样,宋景在刘瑾当政的时候,一直在升官,或者说权力一直在增大。在他们那一批学生当中,宋景升官速度比顾鼎臣这样的状元还是厉害。

等到刘瑾被诛之后,宋景就离开了官场,更是证明刘瑾和宋景是有些关系的。而且之后朝廷大臣都不愿意提拔宋景来看,宋景和刘瑾的关系的确是有问题。就算没有问题,当时的官员都认为有问题,因此不愿意提拔宋景。

不过宋景此人的确是有能力的。

虽然不受那些朝廷高官待见,但他本人每每都能够做出大事情,让你不得不升他的官。任山西按察副使的时候,碰到了饥民暴乱。饥民暴乱规模越来越大,短时间之内有了快两万人。卫所参与镇压的部队,被人打的稀里哗啦,暴乱甚至席卷十多个县城。在山西官场束手无策,甚至调来一些边军镇压,都没有效果的时候,宋景此人横空出世。宋景此人树旗招人,对这些饥民剿抚并用,短时间之内平定了好几个县城的暴乱。还是那句话,饥民暴乱,就是因为没有吃的。宋景准确的摸到了这个,因此对于他们采取了安抚的策略,赦免他们的罪行,就追究领头的。

果然宋景出手之后,受到暴乱波及的县城,一大半都被他平定。接着再接再厉,不到一年之内彻底平乱,抓到了为首之人。一场泼天大祸,甚至惊动朝廷,被裹挟的饥民人数超过十万的大暴乱,就这么被宋景解决。

这么大的功劳,就算朝廷那些重臣不喜欢他,那也不能不赏。毕竟山西离京城这么近,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暴乱,会直接影响京城。

也因此宋景升为山西按察使,山西布政使。

山西这些年情况也不好。

相比起其他省份,山西也是宗藩多,好土地都被宗藩控制。而且这里又是军事重镇所在地,因此一旦天气情况不好,就很容易引起灾害。

到时候就会产生饥民。

宋景在山西那些年,虽然也有灾害年份,但整体上却能够保证山西的稳定。

政绩非常出色。

不过还是那句话。宋景历史太复杂,得不到朝廷重臣的欣赏。你就算是表现再出色,也没有用。朝廷没人欣赏,你就无法升官。所以把他踢倒了南京担任工部左侍郎。不过才五十岁的年纪,却到了南京养老。

仕途基本上就到头了。

但宋景显然不甘心这样结束。宋景能力出色,同样也是野心勃勃,并不甘心这样结束自己的仕途。因此他开始在朝中找一个后台,终于找到了王瓒、王宪他们这些皇帝“宠臣”。王瓒和王宪,手中缺乏人才,对于宋景这样入仕二十年,能力还很出众的官员是不会拒绝的。

所以朱厚熜询问通政使人选,王宪立马推荐了宋景。

“嗯。”

朱厚熜点头。

道:“等席书致仕之后,吏部廷推的时候,就推荐宋景吧。”

“臣遵旨。”

君臣之间没有多说话,但却很默契。

朱厚熜选择保陈九畴,但又不想自己的“宠臣”跟自己离心离德,所以安抚他们,给他们一个补偿。而且朱厚熜还是很大方的,直接给他们补偿一个大九卿通政使的位置。

作为皇帝要懂得平衡朝局。

现在朱厚熜就是如此。

任何一方势力,朱厚熜都不能允许他一家独大。如果朝臣一家独大,那么直接影响的就是皇帝的皇权。

“去吧。”

“臣告退。”

“臣告退。”

两个人退出了乾清宫。

走到外面,两个人相视一笑。虽然没能够拉下陈九畴,但从皇帝对他们补偿来看,皇帝对他们还是有“内疚”的。只要皇帝对他们还有“感情”,那么一个陈九畴的事情不算什么。

虽然没有处死陈九畴,但陈九畴也是贬官处理。算是大大削弱了蒋冕他们的实力,也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以后有的是机会弄死陈九畴,现在不用太着急。

两个人一边走,王瓒小声道:“最近听闻我们的廷尉(大理寺卿李昆)因为没能够成为刑部尚书,牢骚比较多,工作也不尽心。实在是有负皇上圣恩。”

“此等人实在是不配廷尉之职。”

两个人笑着说话。

虽然只是两句,但已经是明白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明朝大昏君 (33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