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499章 准备3

作品: 明朝大昏君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5-11 22:00|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33txs.com)

“下官有事。”

“说。”

俞大猷上前。

张经点头,让俞大猷说话。张经来毕节军民府,是为了准备打仗的。因此张经对于自己手底下的这些将军,也做了一番了解。

安远侯柳珣,是朝廷侯爵,世代为将。在大明朝勋贵普遍堕落的情况之下,安远侯家族是少有的世代都有大将坐镇的家族。陆炳不用说,那可是皇帝发小,皇帝乳兄弟,在草原大战当中更是一刀砍死了永谢布部落首领昆都力哈,名声大噪。

其他几个人卢镗、俞大猷、哈明信都是世代军户。

其中卢镗和俞大猷都是在武举成绩很好,被皇帝看上。后来卢镗南下入湖广,镇压湖广那些不听话的土司和民乱、土匪。而俞大猷则是北上,参加了草原大战,立下战功。

俞大猷在草原大战当中,沉着冷静。沈希仪对俞大猷非常信任,让俞大猷代替自己现场指挥战车阵。不仅仅是沈希仪,镇远侯顾仕隆、还有现在的军事参议司的刘天和,他们对于俞大猷评价都很高。认为俞大猷未来必然是帅才。俞大猷在军事参议司,写过一些关于大明朝军事发展的文章,连皇帝都拍案叫绝。

哈明信则是在和朵颜三卫打仗的过程当中崛起的。

是顶级猛将。

在战场上勇猛异常。

正因为哈明信勇猛,所以才派到了贵州。在西南这个交通不便的地方打仗,一个猛将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张经了解了这些人,所以一点没有因为他们年轻就小看他们。说不定二十年之后,大明朝的顶级武将当中,就有他们这几个人的身影。

“一旦播州有事,需要我们出兵。那么我们肯定是要横渡乌江。”

“对。我们只要能够渡过乌江,就可以直扑播州。说起来我们这里攻打播州,比四川那边容易很多。四川部队想要进攻播州,娄山关是他们必须要过去的。娄山关乃是天险之地,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播州杨家在娄山关留下两三千人,那么就很难攻破。相比起来我们只要突破乌江,就可以进入播州中心之地。”

张经和柳珣都是点头。

毕节这边的情况,比四川那边好很多。

但也只是好一些。

毕竟要横渡乌江,那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乌江能够渡江的滩头不多,对方稍有防备工事,就很难渡过。

“所以下官建议,部队应该装备一些战船。”

“战船?”

“是。播州杨氏,就算是真的在乌江边上修筑防御工事,也不会是长久工事。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至于临时工事,也就能够防备我们渡乌江。如果我们有战船,用战船对付他们的防御工事,那么那些临时工事根本毫无作用。只要解决他们的防御工事,我们渡河就没有任何的问题。”

张经和柳珣都没有第一时间回答。

都在思考。

之前他们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现在俞大猷突然提出这个建议,让他们两个人颇为意外。柳珣率先开口道:“乌江水急,恐难以在战船上布置大型火炮。”

“面对区区播州杨氏,不需要大型火炮。”

俞大猷摇头。

道:“播州杨氏虽然强大,但也只是区区土司而已。他们的部队人数可能不少,但他们常年在播州,其实也没有打过什么大战。对付他们的防御,使用大铳(佛朗机铳)更适合。战船在乌江,离岸边不远。用大铳最为合适。他们的工事,绝对挡不住大铳的轰击。”

俞大猷虽然中了武举之后,一直在陆军服役。

但从来没有放弃对于水师的研究。

特别是到了军事参议司之后,就有更多的时间,以及更多的资料,供他研究水师部队。此次来到了毕节,俞大猷看到乌江之后,立马想到了横渡乌江,是需要水师的帮忙的。

有了水师,就能够控制住乌江,让部队轻松可以渡江。

对于现在的大明朝来说,打造几艘战船是轻松的事情。虽然把战船弄到贵州,弄到乌江需要一些时间。当然长江边上有的是大船,从长江拉几个过来,在船上安装佛朗机铳,也算是一个临时的战船。

完全可以使用。

那些重炮,拉到西南太困难。

因此四川和贵州部队大量装备了小炮,还有就是佛朗机铳改变的大铳。

大铳在近距离的作用很大。往里面装填火药,打出去是开花弹。

近距离,几乎没有任何防御工事可以抵挡。就连海战当中,这种大铳的效果都非常不错,更何况是轰击一些临时防御工事。又不是钢筋混凝土,根本挡不住大铳。

“张知府,你看呢?”

柳珣转过头询问张经。

军民府,作为一个特殊的府,知府权力很大。

柳珣虽然是安远侯,还是贵州副总兵,品级高了张经很多。但在军事上,还是要接受张经的指挥。军事问题,张经才有最后的决定权。

张经点了点头,道:“我看有些道理。若是我们能够提早用战船控制乌江一些重要的渡口,那么以后有什么事情,我们都能够第一时间渡过乌江。播州杨氏根本挡不住我们。安远侯,你觉得呢?”

“我也觉得可以。若只是在战船上放置一些大铳,那么这种战船也比较容易制造。”

“那好。此事我一并上报给梁总制。”

…………

“彝族兵丁?张经的这封信直接转交给朝廷。”

“是。”

在张经想要迁徙一些彝族部落为己用的想法上,云贵总督梁材在上面写了自己支持的意见,然后直接交给了幕僚。让他把这份要求上交给朝廷,让朝廷决定。

“丰州侯,他们说的战船,你怎么看?”

“对于水师作战,我倒不是很清楚,因为我没有指挥过水师部队。不过按照我的想法,乌江大部分地方宽三十丈左右。若是在船上安排大铳,压制对面的敌人,的确是好办法。我听闻水师部队现在有些战船,一艘船可以配备几十个大铳。这要是一起开火,很少能够挡得住的工事。而且他们要的也不多,只需要七八艘。我认为可以支持。”

“嗯。”

梁材点头。

解决播州杨氏,这是大事情。

整个西南省份都要惊动。

贵州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梁材作为云贵总督,要做的事情也非常多。

“国宝兄,玉米推广的如何了。”

梁材转过头问贵州巡抚李如圭。

贵州是贫瘠的省份。

吃的,喝的,用的都要送进来。没有朝廷的支持,贵州连自己的官员都养不活,更不用说手底下那么多军队。梁材想要做的就是,贵州最起码能够养活自己。因此梁材开始从其他省份购买玉米种子,在贵州推广玉米种植。

贵州土地不好,种植水稻、小麦收成不好。

可是一旦推广玉米,粮食产量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和播州杨氏的战争近在眉睫,梁材要准备更多的粮食。因此很始终是玉米的种植。

“没问题。改革卫所之后,我们手中的屯田数量不少。这一次我们大量购买了玉米种子,加上以前贵州这边也种植了一些玉米。我们种植的玉米面积超过一万顷地,到了秋天应该能够囤积几十万石的玉米。加上朝廷拨给我们的粮食,明年动用军队不会缺粮食。”

“那就好。”

一旦打仗,需要调动大量的民夫。这些人是消耗粮食最主要的人群。

而且播州杨氏盘踞播州多年,一旦战事不利,时间长了,那么需要的粮食就成倍的增加。虽然朝廷一直在给贵州运输粮食,但梁材要做好更多的准备。

绝对不能出现粮草不济的现象出现。

“各就各位吧。现在做好了准备,明年才不会手忙脚乱。三路进军,我们可不能扯后腿。”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明朝大昏君 (33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