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513章 壮大改革派大臣

作品: 明朝大昏君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5-11 22:00|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33txs.com)

嘉靖十年九月。

内阁次辅杨一清推荐辽东巡抚周金入京,担任兵部右侍郎。兵部尚书汪鋐同意杨一清的意见,认为新一年兵部要做的工作多,兵部需要加强人手。在辽东多年的周金,熟读兵书,熟悉边关,适合来到兵部。

朱厚熜不是很明白杨一清这个几乎不插手朝廷人事的内阁次辅,怎么突然之间推荐周金。

不过朱厚熜倒是没有反对。

也懒得想杨一清为什么推荐周金。反正一个兵部右侍郎而已。再说周金在辽东干的也不差。或者说在辽东的官员,这几年做的都不错。

所以直接让朝臣廷推。

廷推结果不出意外,大部分朝臣都是同意周金入京,担任兵部侍郎。

因为这可是杨一清推荐的。

杨一清已经有好些年,不怎么掺和朝廷人事问题。但杨一清的地位摆在那里。谁也不愿意和杨一清这样资历深、功劳大、地位高的内阁次辅发生冲突。若是这一次得罪了杨一清,让杨一清放弃目前的态度,积极掺和朝廷人事安排,对他们反而不利。杨一清现在这样不怎么插手朝廷人事,对朝廷大佬来说是最好的。不过就是推荐一个人入京,大家还是可以放过的。

当然杨一清如果想要重新介入朝廷人事问题,他们也是不会答应的。

“徐阶这是怎么回事?是你让他去地方的?”

刚刚批准周金入京之后,朱厚熜就接到了徐阶的申请。

徐阶希望去地方任职。

当然徐阶是才子,一份奏折写的非常漂亮。说自己想去地方,更多的处理地方事务,了解地方情况,等以后更好的为朝廷效力。反正写的自己是多么的伟光正。

在这方面徐阶能力是很强的。

朱厚熜看完都要掉眼泪的地步。

不过朱厚熜颇为疑惑。

徐阶目前在翰林院升官很顺利,还给朱厚熜当讲官。只要在翰林院熬资历,未来一样可以很容易的升官。再说徐阶本来就是翰林院出来的,突然之间要去地方,朱厚熜怎么想都应该跟张璁有关系。

所以直接问了张璁。

徐阶这些年一直是张璁的跟屁虫。

张璁点头道:“皇上,臣是对他提过。像他这么年轻的官员,一直留在翰林院对他不好。还是应该去地方锻炼,熟悉一下地方官场,熟悉一下地方实际情况。这对于他的未来更好。”

“你倒是聪明。”

“臣认为官员就应该多见识。特别是年轻官员,多去了解地方总是好的。等以后他们当朝廷大臣,熟悉地方情况,在很多问题上就不会犯错误。”

“嗯。”

朱厚熜点头。

朱厚熜对于没有地方官经验的朝臣,始终是有一丝疑虑的。

那就是他们太高高在上。

当然常年在地方的官员,他们的高层视野有问题。他们很多因为常年在地方,所以更关注自己的小地方利益,这样会缺乏统御全局的能力。所以地方官员到了更高的位置,是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改掉身上的一些毛病。

可是同样那些没有经历过地方,只是在京官位置上打转的人,很容易就脱离实际。那些从翰林院开始,一直在礼部、国子监这些地方打转转的官员,制定政策初衷可能很好。但因为不熟悉地方情况,政策出来之后反而闹得地方鸡飞狗跳。

这方面就连张居正这等大才,都会犯错误,更何况是普通的官员。他们没有在地方当过官,对于地方官场,地方实际情况都不是很了解。就是靠着一堆资料了解地方,就会脱离实际。

最好的办法是,在地方有政绩的官员,调到京城培养全局观。出色的京官,也要去地方锻炼,了解地方。这才是正常培养官员的方法。

徐阶不错。

虽然朱厚熜不是很喜欢历史上徐阶的做法,但徐阶此人有能力是肯定的事情。

“你认为徐阶去哪里比较好。”

“辽东很合适。”

“辽东,辽东。你这是为徐阶选定了沈阳军民府。”

朱厚熜当皇帝已经十二年时间。

也锻炼了出来。

张璁这一下,朱厚熜就明白张璁的目的是什么。

“臣认为沈阳军民府,非常适合徐阶锻炼。这里情况复杂,但潜力巨大,是一个好地方。”

张璁没有藏着掖着。

而且这种事情也瞒不住皇帝。

以徐阶现在翰林院侍读学士的身份,去辽东的话,适合徐阶的职务并不多。正好辽东巡抚周金要入京,周宣接替周金担任辽东巡抚。

内阁的意思是,保持辽东的稳定。

推荐聂豹接任辽东布政使职位,张璧为辽东按察使。

这样聂豹留下来的沈阳军民府知府位置暂时没有人。

正好便宜徐阶。

“那就让徐阶去吧。之前徐阶都是跟着你当属官,朕也看不出多少。这一次去主政一方,正好让朕看看徐阶的能力。”

朱厚熜没有反对。

徐阶能力强,但这些年一直是作为属官。不管是跟着彭泽,还是去湖广,都属于是属官。上面的主官说什么,他只要做就行了。虽然这些年做的也不错,但毕竟是听别人的命令。

但是属官和主官是完全不同的。

更不用说主政一方。

主政一方,那就需要独当一面。很多事情都需要亲自拿主意。

是骡子是马,还是要拿出来溜溜。

如果有能力,在沈阳军民府锻炼,对他的未来会非常好。如果失败了,以徐阶的能力,还有挽回的余地。毕竟现在的徐阶还不到三十岁,还有的是时间锻炼。

“年前过去,趁着冬天好好了解一下沈阳军民府。既然决定要去了,就不要浪费时间。”

“是。”

张璁心中很满意。

因为张璁入仕太晚,所以培养嫡系官员,只能是从自己同科进士,还有就是后面的进士当中选择。不像是其他朝廷重臣那样,手底下有一帮学生。这是张璁先天性的不足。而后面的那些进士当中,徐阶是张璁最看好的。

当然嘉靖八年的状元唐顺之,也是张璁非常喜欢的。可惜唐顺之那小子不懂规矩,让张璁很是生气。

谈了徐阶的问题之后,张璁对朱厚熜道:“皇上,税务总司的桂副总司长是不是应该回京。”

“你说的是桂萼。”

“是。”

朱厚熜点头。

虽然朱厚熜知道,张璁提起桂萼,肯定是有私心。

两个人年龄差不多,早年在京城的时候,虽然一个是翰林院,一个在户部,但关系很好。张璁此时推荐桂萼入京,必然是给自己找盟友的想法。

但朱厚熜还是认可张璁的意思。

桂萼应该入京。

从桂萼离京去河南开始,桂萼在地方已经呆了好些年时间。

政绩很好。

在河南丈量土地,还是全国第一个丈量宗藩土地,开启了全国丈量宗藩土地的热潮。到了辽东又推动一条鞭法,告诉朝廷辽东这样的边关省份,也适合推行一条鞭法。

还有对于马市商人,做海贸的海商,桂萼在辽东整出了一套非常适合的收税方案。

桂萼此人,对于朝廷税收体系的改革,有非常独到的见解。是朱厚熜进行大明朝税收改革非常重要的官员。或者说目前大明朝的不少新的税收条款,大部分都是桂萼从户部,以及在地方制定的条款。他的确到了该入京的时候。

“此事朕知道了。”

桂萼入京,可不是小事情。

他现在是税务总司的副总司长,兼任辽东税务司司长。

级别很高。

这些年在地方很有成绩,又是税务总司副总司长。他要是入京,肯定是要给一个好的位置,最少都是六部侍郎,而且还是含金量很高的位置。不过六部侍郎级别的官员,都是要经过廷推。

因此这还需要和内阁商量。

“你先回去吧。”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明朝大昏君 (33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