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09章 风雷九州 制洋枪和珅封爵

作品: 狗官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12-24 17:21|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33txs.com)

乡勇的招募非常顺利,正如李鸿章所言,安徽流民百万,太平天国进皖后家破人亡者不计其数,为了生存下去,逃难上海,当乡勇吃粮饷是最好的选择。在李鸿章的帮助下,刘铭传很容易地就招到近万身强力壮的流民,重新整遍成军,组成了十个营,把乡勇的规模从原来三千多人一下子扩大到一万二千多人。

人是招了不少,但这么多乡勇,和珅根本就没那么多洋枪分发,他把整个仓库都掏空了,才勉强装备了一半,而其余六千乡勇只能先和李鸿章的淮军一般拿着大刀长矛,等待以后再陆续装备。

缺少武器,是和珅现在最头痛的事,为了这事他不知道找过兵工厂总监威廉多少次。

“威廉先生,兵工厂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制出洋枪来?”

在辜鸿铭的陪同下,和珅又一次来到兵工厂,进厂后哪里都没去,直奔威廉的办公室。

“首相阁下,我向您解释过多次,没有合格的钢铁,以兵工厂现在的技术根本就造不出标准化的枪械……。”和珅进门时,威廉正坐在办公桌前画着图纸,听到声音抬头见是和珅来了,忍不住露出苦笑的表情。

“不行!造不出也得给我造!”和珅哪里管这么多,一屁股坐了下来,焦虑的用手指敲打着桌面:“威廉先生,前方战局多变,现在我的军队急需要大批武器,我不能让他们只拿着长矛就上战场!”

威廉这几天被和珅缠得头都大了,虽然他是世界上最尖顶的军械专家,但在没有合格原料与工艺完善之前,要想造出和珅所需要的洋枪来哪里是这么简单的事?何况他已经耐着性子向和珅解释过多次了,但和珅依旧不依不饶地往自己这跑,一来二去,再有涵养的人也有些忍不住要发火。

“首相阁下!科学就是科学,里面搀不来半点假!您要明白,这是在造枪,不是你们中国人捏点泥烧几个碗这么简单!我们的铁厂才刚出铁,钢厂上个月也才刚建完,生产出来的钢材根本就无法达到要求,在没有合格的钢材和兵工厂的技工掌握技术的前提下,你就是把我总监的职务撤掉,也无法满足您这个要求!”

威廉的大嗓门让和珅一愣,这么直截了当地拒绝,对和珅来讲已经是很久没有的事了。特别是威廉话里还讽刺和珅不懂科学,把造枪与烧瓷器并为一谈,当下让和珅有些挂不下脸来。

“威廉先生!我不需要你给我解释什么科学原理,我现在只要看到结果!结果你懂么?我的士兵都等着自己兵工厂的武器,而你总是拿钢材、技术一类的来搪塞我,我只要知道一个结果——究竟你还需要多久才能帮我造出枪来!”

“半年!最快也要半年!”威廉满脸不悦地说道:“钢材您可以暂时依靠进口,但工艺必须要等技工完全掌握,要不然造出的不是枪,而是用来给士兵自杀的炸弹!”

“不行!半年时间太长了!”和珅一口否决道:“我最多只能给您二个月,二个月后,我必须要看到结果!”

“二个月?我的上帝!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威廉不可思议地叫道,之后盯着和珅好半天,长叹了口气,然后一言不发地就开始默默收拾起桌上的东西。

“威廉先生,你这是要干什么?”和珅奇怪地问道。

“非常抱歉,首相阁下,我无法满足您的要求,而且作为一个公司雇员,在无法满足老板的要求时也表明了他的无能,现在,就请您同意我向您提出辞去总监的职务……。”威廉用日尔曼人那种特有的严谨和认真态度回答道。

“什么!你要辞职?不……我绝对不同意你辞职的要求!”和珅一惊之下果断拒绝威廉的要求。笑话,威廉这个人他可是花了好大力气才找来的能人,上海制造局的一切还都要靠这个威廉,威廉要是走了,他上哪里再去找这么一个世界极的军械专家?

这时,和珅才暗暗后悔刚才的话说的莽撞了点,但一时间却又拉不下脸向他赔礼道歉,只能连忙向一旁的辜鸿铭使眼色。

“威廉,我的老朋友……。”辜鸿铭倒知趣,连忙出来打着圆场:“首相阁下是因为考虑到眼前的战争局势,才会提出这种建议。虽然说,这建议有些不合理的地方,但你可是世界上最好的军械专家之一,为了中国政府能早一天平定乱军,让我们的士兵少流些鲜血,你就勉为其难多想想办法吧?”

“辜!你也是工程师,对制造原理的认识并不在我之下。以科学的态度,你倒说说,在没有合格的钢铁和熟练技工的情况下,我拿什么把枪造出来?”威廉有些委屈地向辜鸿铭述苦。

“我能理解!能理解……。”辜鸿铭连连点头:“你的难处不仅是我,包括首相阁下也是理解的……。”说到这,辜鸿铭连忙向和珅使了个眼色,和珅尴尬地笑笑,也点了点头。

见威廉火气消下去了许多,辜鸿铭才接着问道:“威廉,以兵工厂现在的情况,要你在一个月里造出枪来的确困难,但作为尖顶的军械专家,你能不能想想其它办法呢?”

“其它办法?还有什么办法可想?”威廉哭笑不得地假设道:“除非我把整个克虏伯全搬到中国来,要不然根本就不可能在一个月造出枪来。”

“除了这,就没有其它办法了吗?”辜鸿铭在工程科学上的知识可比和珅高多了,他也知道这么要求的确是为难威廉,但因为眼前形势所逼,只能硬着头皮追问。

威廉皱眉想了想,摇头说道:“没了,在我说的两个方面没有解决的前提下,除非是我写信让克虏伯直接发一批枪过来,要不然根本就不可能让兵工厂在二个月里把枪造出来。”

威廉提出的这建议倒是解决眼前难题的好办法,可这么一来兵工厂的建造等于完全失去了初衷。既然一直需要依靠国外军火采购满足需求,和珅当时还花这么大力气建厂干什么?要真这么做的话,不成了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么?

而且,从国外采购军火所花费的开销远远要比自造来得高,光成本上就是好几倍。如果以采购一万枝洋枪为例,这些银子放在制造局足足能生产出近七、八万枝枪来。现在江南各地被太平军占了一半,朝廷财政吃紧,和珅的手头也不宽裕,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和珅的制造局用不了几个月就得全部停工。

和珅听了与辜鸿铭对视苦笑,制造局的财政他们两个是一清二楚,要是富裕的话,或许还能考虑一下威廉的建议救救急,但现在根本就不可行。

三个人默默无语地坐着,办公室里的气氛变得有些凝重,不论是和珅还是辜鸿铭,就连威廉也在琢磨着还有什么更好的主意。

还是辜鸿铭脑子快,突然间眉毛一跳,抬头向威廉问道:“威廉,我想问你个问题。”

“什么问题?”

“你说我们的钢材不合格,是不是指铸造枪管方面强度还不能达到要求?”

“是的。”威廉点头道。

“既然这样,那能不能从克虏伯购买一批呢?”

威廉奇怪地反问道:“辜,难道你没留意我刚才的话么?我说过,钢材可以暂时依靠进口,但你别忘了,进口后的钢材还要重新铸造。现在不仅是钢材的质量问题,还牵涉到铸造的工艺等等。”

辜鸿铭笑道:“不、不!亲爱的威廉,你误解我的意思了。我所指的进口不是说钢材,而是指你们克虏伯铸造好的枪管……。”

“枪管?”威廉愣了愣,突然像想到了什么,惊讶地问道:“辜!你是说……装配?”

“啪、啪、啪……。”辜鸿铭拍着手点头道:“不错,正是装配!直接向克虏伯购买成品价格实在太高,以制造局的资金根本就曾受不起。但按现在的工艺,要在短时间内把枪造出来也有不小的困难,考虑到这些,我们为何不各取所长,用装配的方法来造出我们第一批枪呢……?”

“停!让我想想……。”威廉打断辜鸿铭的话,若有所思地琢磨起来,想了一会拉开抽屉,从里面取出好几卷图纸摊开看了半天,拍着桌子哈哈大笑。

“好建议!好建议!”威廉眉开眼笑道:“采购半成品,既能够减少成本,又能让兵工厂的枪械制造运行起来,使工厂技工尽快熟悉整个工艺。等钢厂的钢铁过关后,又能迅速进行结合……妙!实在是太妙了!”

瞧着威廉一副眉开眼笑的样子,和珅与辜鸿铭也终于放心了,三人一扫刚才的忧虑,放生大笑起来。

这个主意虽然简单,却恰到好处的解决了眼前的难题。而且在现代工业刚开始起步的现在,辜鸿铭这种典型的中国智慧运用,让威廉突然发现其实生产一种产品并不需要自己完全从无到有的建立起各种繁琐步骤。

借用别人的优势,取其之长,补其之短,先满足自己的需要,然后再渐渐发展。这种在中国千年商业中运用自如的方法搬到大型工业上,一样可以焕发出灿烂的光芒。尤其对威廉这位天生严谨,习惯按部就班的日尔曼人来说,更是一个极大的惊喜。

枪管的生产在克虏伯工厂是一个非常的简单基础步骤,因为使用的关系,平常备用的库存量非常大,而且从成本上来说,并不比自己钢厂产钢后再铸造高出多少,加上威廉的关系,克虏伯高层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中国的要求,在威廉电报发过去没几天,一艘装着三万根标准枪管的货轮就扬帆出发,向中国驶来。

算算时间,当这些枪管到达中国差不多就在两个月左右,在枪管送到上海的空隙间,威廉当然也不会闲着,正好利用这些时间让工厂把整枝枪的其它结构生产出来,只要等枪管一到货,他就可以让工人按着零件进行装配,用最短时间生产出属于自己的洋枪来。

两个月后,当和珅从威廉手中接过自己兵工厂生产出的第一把洋枪时,兴奋得不知道怎么才好,当场就自掏腰包重重嘉奖了立下大功的威廉。同时要求威廉尽快把炼钢工艺搞上去,以便将来能源源不断地为自己供应大批军火。

这时候,和珅发往京城的奏折也得到了批复,正如和珅所料的,咸丰很爽快地欣然答应他的请求,把左宗棠的湖南巡抚调任江苏巡抚,原来的湖南巡抚由曾国藩兼任。王有龄的江苏布政使、辜鸿铭的上海道等也一一应和珅所请批了下来,而且李鸿章作为安徽团练被朝廷实授道台,正式归和珅指挥,江南提督邓绍良也因为苏州之战的功劳,被朝廷赏封了个三等男爵爵位。

至于和珅,或许是兰贵人的帮忙,咸丰不仅在圣旨里把他大大夸奖一番,更出乎意料地赏了他个一等子爵。

公、侯、伯、子、男。大清的爵位一向来之不易,除了清军当年入关、康朝三藩之乱时那些立有军功的大将子孙世袭外,一般文臣就算做到首席军机,到头也不过封个男爵。比如说历经康、雍、乾的三朝老臣张廷玉,受皇恩几十年,被三代皇帝视为心腹,最后也不过是个区区子爵。和珅虽然署理两江总督,领命督办团练大臣,在朝中却依旧是个文臣,一个文臣能有如此荣耀,满朝都找不出第二个来。

当得知有此等好事,在上海的各级官员纷纷向和珅道喜,尤其是辜鸿铭、王有龄、邓绍良、李鸿章、胡光墉等几个心腹、好友,更是高兴万分。酒宴上大家是兴高采烈,谈笑风生,辜鸿铭更是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以朝廷恩赐爵位府第可称“宫”为由,请胡光墉马上帮和珅把府第外挂的牌子改为“子宫”,从而惹得大家一阵狂笑。

和珅封爵如此大事,不仅是中国官员,就连在上海的洋人也来了不少。上海公董会的所有董事一应俱到,另外各国的公使也亲自出席宴会,热闹非凡。

酒过三巡,和珅突然无意中发现美国公使顾盛坐在自己对面,正挤眉弄眼的向自己不住使着眼色,似乎有什么悄悄话要说。微一沉咛,和珅笑呵呵地先向大家打了个招呼,借口尿遁离开,而顾盛心领神会地也跟了出去,两人一前一后地来到后花园,找了间僻静的屋子,进屋后悄悄掩上了门。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CMFU.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狗官 (33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