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不停的浇在李世民身上,此时已入秋,瀑布的水本就冰凉,浇久了会浇出病来。
薛礼想上前叫李世民出来看情报,却被刘弘基拦住,他比薛礼大十岁,自然要稳重得多。
等两千多将士全部洗干净了铠甲上的血迹,李世民才慢慢站起身来,纵身一跃就来到薛礼面前,看了看他有些焦急的脸色,问道:“什么情况?”
薛礼行礼道:“一个时辰薛明已率军猛攻秦州东门,守军苦苦支撑,西门那边薛举也正在加速的挖掘地道,将军,我们下一步该如何行动?”
李世民拿过情报看了一眼,道:“首先我们人数太少,在外围攻击无法拖住敌军攻城的进度,得先把薛明的兵马赶离东门,再进城帮忙守城。”
顿了顿接道:“火药弹每人准备五枚,剩下的进城后再用,传令,全军列阵,正常行军到秦州东门两里处,然后再急冲锋,将火药弹全部招呼给薛明,打他个措手不及,就当是给他的见面礼了。”
刘弘基却道:“我们这样冲过去,万一守军不开城门,岂不是要腹背受敌?”
薛礼道:“这点不用担心,殷将军身边有我们一名二代队员,刚刚送信过来的三代队员说看到有人在城墙上打旗语,应该就是那名队员,我们己告知他援军过来的消息。”
刘弘基道:“既如此,就没什么好担心了,此处离东门还有十里,现在出发半个时辰就到了,将军,先出谷再说吧。”
偌大的山谷只剩他们三人,幸好有阳光晒在湿漉漉的征衣上暖暖的,衣服要不了多久就会晒干。
三人一起从狭窄的通道出了山谷,外面的路上已经列队整齐,等待军令出发。
李世民飞身上马,他的长枪被打扫战场的军士捡了回来,此刻正插在战马脖颈处悬挂的兵器袋里面,陌刀杀人虽快,但需要大力气,远不如长枪灵便轻松。
刘弘基和薛礼留在队形两边,骑士们缓缓向前进发,军令传达下去后,每个骑士都从马尾的灰色袋子里拿出一个装有五枚火药弹的黑色小袋子。
然后边前进边拿出用条形布袋固定好的陶瓷火药弹,挂在铠甲胸前的一个小勾上,准备完毕后速度逐渐加快,往秦州前进。
出发之时,李世民找人加紧赶制了五万枚陶瓷火药弹,此次出征的三千骑,每人携带了十枚。
用五口长条布袋固定好后,能有效阻止陶瓷之间因碰撞而开裂,然后再装在大袋子里,方便需要时取用,为了方便悬挂携带,又在战甲上加装了一个小勾,这都是他想出来的办法。
火药弹的使用方法早在进军长安途中就已教授给了各级校尉,其实只要会点火就行,主要教的是丢出去的时机。
李世民看着跨下战马,忽然间想起白灵,回太原后就一直没时间再到苇泽关,只得拜托离得最近的长孙无忌到那小山谷去寻找它。
白灵是他见过最聪明的战马,希望它能好好活着,陪伴自己征战群雄,统一天下。
想远了,眼前一个薛举就够头疼了,秦州之围解不了,能有命退回陈仓吗?
刘弘基和薛礼赶了过来,告知李世民已到达冲锋位置,前面地势逐渐开阔,可以摆开阵形了。
李世民点点头,举起长枪在头顶虚化了一个方形,后队的骑士从两边赶上,每八骑组成一个小方阵,将三人围在中心,准备冲锋。
等下是火药弹的威风时间,没必要让李世民三人身先士卒,万一不小心炸伤了,可就闹笑话了。
马蹄铁又开始猛踏地面,回响振聋发聩,两里地的距离最适合骑兵冲锋,既能保证冲锋速度,也能保存战马体力,应对随后的冲杀。
薛明正在组织兵力猛攻,登城云梯己被守军折断、烧毁了十几架,眼看着兄弟们就要从仅剩的五架云梯登上城墙,又被一阵箭雨射退回来,损失了几十个兄弟。
想从没有护城河的城门进攻,却发现高大的城门是用生铁包裹厚实木板所制成,没有攻城车靠人力想破门根本就不可能。
薛明自负武力超群,见兄弟们攻城不顺,提起大刀就要亲自上阵,猛然间从身后传来震天的马蹄声。
他猛然间惊醒,这不是他派出去的两千骑的马蹄声,那就只有一个可能了,敌人援军过来了。
但他不肯相信,那两千骑难道就无声无息的消失了?不然怎么没人过来报信?
这一路上只有一条官道,没有其他地方可以藏下那么多兵马,丘佳山口那么险要的地形,两千骑阻击敌人援军两三个时辰总可以的,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
不待他再想,几百灰甲骑兵已来到近前,还来不及下达军令,敌人就用火折子点燃了一个又一个土黄色的陶瓷罐子。
冒着青烟的瓷罐抛向天空,火光闪过,一声巨响传来,无数碎片、黑点随着巨响疾速扩散,霎那间,就传来正在上马的骑士痛苦的哀嚎声和战马的惨嘶声。
而那些灰甲骑士根本毫不停留,又点着一个陶罐奋力丢向人群密集之处……
火光、巨响此起彼伏,那些上了马的骑士被发了疯的战马掀翻在地,正准备起身,迎来的却是慌乱四散奔逃的马蹄。
惨叫声盖过了巨响,薛明见势不妙,丢了大刀飞身上马,岂料跨下战马受惊人立而起,前蹄胡乱虚踢几下,然后落地,双眼闪着恐惧之色。
紧接着又“希津津”仰天长嘶,差点也把他掀下马来。
他们战马没有听到过这种巨响,如果不是他一开始就拉着缰绳,战马早就惊吓不过跑开了。
薛明不愧是薛举之子,战马人立之时,他就往前拦抱住马颈,避免了被掀下马,当战马前蹄落地,他己管不了那么多了,双腿一磕马肚,往前窜了去去,离那冒烟的东西越远越好。
李世民在秦州城外浴血奋战,罗禹他们此时却在安静的学堂里讨论着接下来的教程。
寨子里十五岁以下的孩子共有七十六人,也就是说五十套桌椅不够,但学堂就这么大,没办法加更多的桌椅下去,所以得分两班。
按罗禹所想,一天六节课,半个时辰一节,课间休息一柱香,中午吃饭后休息一个时辰,下午回家之前自由活动一个时辰,让他们消化所学知识。
这样既能分开学习文化课和武术课,又能减轻学习压力,下午回家后还能帮家里干点农活,一举三得。
这完全是按照罗禹原来时空的课程安排的,当然这是夏季时间安排,冬季天冷了可以晚些时候再来。
众人没有意见,张扬他们负责教武艺,就更喜欢了,要他们教文化课程,会害了孩子们。
李秀宁和杨蔓负责教四书五经,而罗禹只能教算术和恪物,说句实话,他还真有点发怵,这两门课程本就不是他的强项,但一想到初中水平就能横着走的时代,还就不信教不了他们。
四书五经的教材黎老爹那里有,但算术和恪物的教材却只能重新编写,他的毛笔字写得不好,编教材又不能假手于人。
正为难间,李秀宁笑道:“你先编写出来,我和蔓儿抄一遍就行了,然后再拿去雕版印刷。”
罗禹心中一动,是啊,活字印刷术,自己怎么这么笨,等下去问一下昆山,寨子里有没有雕刻师傅,弄一套出来不就什么都解决了?
真想抱住李秀宁亲几口,能娶到她为妻,真的是福气。
望远镜的镜片也快打磨完成,架子还要画图让昆山找人做出来,至于做单筒还是双筒,到时候再看,双筒估计是难做出来的。
一切商定好,已是未时,两位姨娘送饭过来,黑板、粉笔还没做好,吃过饭后张扬他们得继续忙碌。
这里以后就是要生活一年多的地方,那边厢房不够住宿,这里二楼还要改建一下,应该五天内就能开始了。
特战队情报没有再送过来,但罗禹知道,李渊肯定对这里有所了解,不然他怎会放心将爱女留在这个一无所知的地方?
六人中肯定有人跟外面的队员互通消息,罗禹不说破,这是他们的职责,李渊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过来打扰他们的。
本来说好今天一起过来的四位长老,却被寨务所阻,没能成行,罗禹猜想应该是在跟寨民商量学员问题。
罗禹临走时,昆山将一大包草药给他,说是驱虫药,用水熬煮后洒在学堂周围就行。
这些事交给张扬他们去办,昨晚没洒药他们都住在这里了,怕毒虫就不是特战队员了。
下午还有好些事要忙,罗禹摇摇头,收起别的心思,先将算术教材编写出来吧。
秦州城外,混乱还在继续,一万多枚炸弹才扔了三五百枚,已取得如此辉煌战果,便不再执行全部扔完的军令,而是改成哪里人群密集就扔到哪里去,所以只用了五百枚不到,薛明的人马就夹着尾巴撤往城南那条小道上去了。
看他们丢盔弃甲,恨爹娘少生两条腿逃跑的样子,李世民觉得高看他们了,这炸弹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战果真的意想不到。
这场景让他又想起了远在剑东的阿姐和罗禹,阿姐教他配置黑色火药之时,虽没说这是罗禹捣鼓出来的,但李世民岂会猜不到?
罗禹真是一个看不透的人,他应该还有许多东西没有掏出来,万幸他不是敌人,不然挨炸的可就是自己了,阿姐,你可千万要抓紧他啊。
秦州城墙上的军卒也被爆炸声吓了一跳,他们忘了要射箭,但看到敌人溃不成军的撤退后,又爆发出一阵阵欢呼,来了这样一支强军,这里终于不再是危城。
城门缓缓打开,李世民一马当先冲了进去,入眼是一处大广场,离内城的秦州东门还有三四百步距离。
护城河上的吊桥早就放了下来,十几骑出了刚打开的城门快速过来,应该是殷开山过来了。
李世民拍马向前,身后两千多骑已全部入城,守军又缓缓将城门关上,他们的命运也与秦州这座古城连在了一起。
杨侑的圣旨揣在怀里,上面盖有国玺,也不怕殷开山不认。
他们来得很快,到近前双方同时下马,四十多岁的殷开山是大隋秘书丞殷僧首之子,名峤,字开山,出身陈郡殷氏,少有学行,工于尺牍,初仕隋朝,起家太谷县长,政绩卓著。
因对抗突厥南侵而弃文就武,积功一路升迁至陇右道行军总管,他行事低调,长于战阵,是一员不可多得的智将。
宇文成都过来时奉杨广旨意夺了他行军总管之职,他也毫无怨言,尽心辅佐于他,宇文成都两败薛举于城外,也有殷开山的功劳。
直到宇文成都弃城东进后才接管了秦州,这二十多天来一直奋力抵抗着薛举的进攻。
杨广驾崩的消息传过来时,他仰天长啸,国内烽烟四起之时,他矢志不渝,决心与秦州共存亡,因为秦州失守,国内乱局将更加的不可收拾。
李世民往前几步,来到殷开山面前,他们以前有过一面之缘,只不过当时李世民才七岁。
花白的须发,简易的征衣,憔悴的神情,足见这位老将军在这里承受了多少煎熬,李世民援军的到来,让他终于能松一口气了。
他身后跟着的十几骑都下了马,一字排开在身后,都是三十岁左右的副将、校尉级别的军官,他们全部过来了,证明西城薛举已停止攻城了。
李世民拱手道:“殷世叔可还认得小侄?”
殷开山笑道:“老夫见你之时你才是孩童,没想到眨眼间就成了昂藏将军,你父亲可好?”
李世民也笑道:“劳世叔记挂,家父一切安好,现在在长安护驾,圣上有旨,小侄就不宣于外了,您看看就行。”
殷开山愣了一会接过李世民递过来的圣旨,他心中疑惑,这圣上是谁?太子三兄弟已薨,只有一幼儿失踪,莫不是李渊找到皇孙了?
满心疑惑的打开圣旨,上面的字迹确是小孩所书,大意是让李世民接管秦州,调他回汉中担任刺史,主政汉中,同时接管陈仓防务。
国玺、兵部、吏部都有盖章批示,证明圣旨不假,不过这新任职务有点看不明白,汉中距陈仓三百二十里之遥,主政汉中没问题,自己本来就是文官出身,但要兼陈仓防务,就有点鞭长莫及了。
李世民见他疑惑,解释道:“世叔,您已届不惑,圣上忧心您身体,您为朝庭奋战了二十余载,实在不忍心再让您拼命沙场,汉中暂无兵锋,所以才让您过去主政,至于陈仓兵事,只要秦州不失,陈仓自然无虞,不必过多操心。”
殷开山其实早就厌倦了沙场对决,他孙子几次写信问他什么时候回去,只是战事繁多,不忍抛下众兄弟独自回去,现在好了,圣旨一到,不回都不行了,幸好来了李世民入主秦州。
殷开山朝长安方向拱手谢恩后,将圣旨拿与身后众人传看,笑道:“微臣多谢陛下体恤,今日与贤侄交接一下防务,明日便动身前往汉中。”
李世民笑道:“婶婶和娇姐她们已经到汉中府上了,至于殷元兄弟还在长安县令任上,怕是一时半会过不去汉中了。”
殷开山喜道:“谢主隆恩,老臣此去汉中,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世民道:“世叔不必如此,这是我父亲安排的,还有一个惊喜,您到汉中就知道了。”
一番话下来,殷开山喜极而泣,感动过后,才想起没有安排李世民的部属,忙要副将安排援军休整,加派兵力巡城,以防薛举卷土重来。
李世民入主秦州,是福是祸?面对强大的薛举进犯,他又如何排兵布阵?
罗禹比李世民也好不到哪去,活字印刷术搞得他焦头烂额,不得不坐下来想办法,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排好版刷上墨,印出来就是不清楚,看来还是小看古人的智慧了。
实在不行就先用手写吧,反正李秀宁她们抄一遍就行了,算术这门课程不用书也能学,只不过要辛苦孩子们多记些笔记了。
初中恪物,也就是物理,就更好教了,但现在条件还不成熟,一下教这么多也不科学,慢慢来吧,一口吃不成胖子。
还得设立一门农学,让寨子里的能手过来授课,罗禹可不希望培养出来一群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到时候出去为官一任,也得对得起李家的江山。
李秀宁和杨蔓正在说着悄悄话,这两人现在越来越像亲姐妹,难道李秀宁还是不死心,要他娶了杨蔓?
这就有点过分了,罗禹有点欲哭无泪的感觉。
薛礼想上前叫李世民出来看情报,却被刘弘基拦住,他比薛礼大十岁,自然要稳重得多。
等两千多将士全部洗干净了铠甲上的血迹,李世民才慢慢站起身来,纵身一跃就来到薛礼面前,看了看他有些焦急的脸色,问道:“什么情况?”
薛礼行礼道:“一个时辰薛明已率军猛攻秦州东门,守军苦苦支撑,西门那边薛举也正在加速的挖掘地道,将军,我们下一步该如何行动?”
李世民拿过情报看了一眼,道:“首先我们人数太少,在外围攻击无法拖住敌军攻城的进度,得先把薛明的兵马赶离东门,再进城帮忙守城。”
顿了顿接道:“火药弹每人准备五枚,剩下的进城后再用,传令,全军列阵,正常行军到秦州东门两里处,然后再急冲锋,将火药弹全部招呼给薛明,打他个措手不及,就当是给他的见面礼了。”
刘弘基却道:“我们这样冲过去,万一守军不开城门,岂不是要腹背受敌?”
薛礼道:“这点不用担心,殷将军身边有我们一名二代队员,刚刚送信过来的三代队员说看到有人在城墙上打旗语,应该就是那名队员,我们己告知他援军过来的消息。”
刘弘基道:“既如此,就没什么好担心了,此处离东门还有十里,现在出发半个时辰就到了,将军,先出谷再说吧。”
偌大的山谷只剩他们三人,幸好有阳光晒在湿漉漉的征衣上暖暖的,衣服要不了多久就会晒干。
三人一起从狭窄的通道出了山谷,外面的路上已经列队整齐,等待军令出发。
李世民飞身上马,他的长枪被打扫战场的军士捡了回来,此刻正插在战马脖颈处悬挂的兵器袋里面,陌刀杀人虽快,但需要大力气,远不如长枪灵便轻松。
刘弘基和薛礼留在队形两边,骑士们缓缓向前进发,军令传达下去后,每个骑士都从马尾的灰色袋子里拿出一个装有五枚火药弹的黑色小袋子。
然后边前进边拿出用条形布袋固定好的陶瓷火药弹,挂在铠甲胸前的一个小勾上,准备完毕后速度逐渐加快,往秦州前进。
出发之时,李世民找人加紧赶制了五万枚陶瓷火药弹,此次出征的三千骑,每人携带了十枚。
用五口长条布袋固定好后,能有效阻止陶瓷之间因碰撞而开裂,然后再装在大袋子里,方便需要时取用,为了方便悬挂携带,又在战甲上加装了一个小勾,这都是他想出来的办法。
火药弹的使用方法早在进军长安途中就已教授给了各级校尉,其实只要会点火就行,主要教的是丢出去的时机。
李世民看着跨下战马,忽然间想起白灵,回太原后就一直没时间再到苇泽关,只得拜托离得最近的长孙无忌到那小山谷去寻找它。
白灵是他见过最聪明的战马,希望它能好好活着,陪伴自己征战群雄,统一天下。
想远了,眼前一个薛举就够头疼了,秦州之围解不了,能有命退回陈仓吗?
刘弘基和薛礼赶了过来,告知李世民已到达冲锋位置,前面地势逐渐开阔,可以摆开阵形了。
李世民点点头,举起长枪在头顶虚化了一个方形,后队的骑士从两边赶上,每八骑组成一个小方阵,将三人围在中心,准备冲锋。
等下是火药弹的威风时间,没必要让李世民三人身先士卒,万一不小心炸伤了,可就闹笑话了。
马蹄铁又开始猛踏地面,回响振聋发聩,两里地的距离最适合骑兵冲锋,既能保证冲锋速度,也能保存战马体力,应对随后的冲杀。
薛明正在组织兵力猛攻,登城云梯己被守军折断、烧毁了十几架,眼看着兄弟们就要从仅剩的五架云梯登上城墙,又被一阵箭雨射退回来,损失了几十个兄弟。
想从没有护城河的城门进攻,却发现高大的城门是用生铁包裹厚实木板所制成,没有攻城车靠人力想破门根本就不可能。
薛明自负武力超群,见兄弟们攻城不顺,提起大刀就要亲自上阵,猛然间从身后传来震天的马蹄声。
他猛然间惊醒,这不是他派出去的两千骑的马蹄声,那就只有一个可能了,敌人援军过来了。
但他不肯相信,那两千骑难道就无声无息的消失了?不然怎么没人过来报信?
这一路上只有一条官道,没有其他地方可以藏下那么多兵马,丘佳山口那么险要的地形,两千骑阻击敌人援军两三个时辰总可以的,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
不待他再想,几百灰甲骑兵已来到近前,还来不及下达军令,敌人就用火折子点燃了一个又一个土黄色的陶瓷罐子。
冒着青烟的瓷罐抛向天空,火光闪过,一声巨响传来,无数碎片、黑点随着巨响疾速扩散,霎那间,就传来正在上马的骑士痛苦的哀嚎声和战马的惨嘶声。
而那些灰甲骑士根本毫不停留,又点着一个陶罐奋力丢向人群密集之处……
火光、巨响此起彼伏,那些上了马的骑士被发了疯的战马掀翻在地,正准备起身,迎来的却是慌乱四散奔逃的马蹄。
惨叫声盖过了巨响,薛明见势不妙,丢了大刀飞身上马,岂料跨下战马受惊人立而起,前蹄胡乱虚踢几下,然后落地,双眼闪着恐惧之色。
紧接着又“希津津”仰天长嘶,差点也把他掀下马来。
他们战马没有听到过这种巨响,如果不是他一开始就拉着缰绳,战马早就惊吓不过跑开了。
薛明不愧是薛举之子,战马人立之时,他就往前拦抱住马颈,避免了被掀下马,当战马前蹄落地,他己管不了那么多了,双腿一磕马肚,往前窜了去去,离那冒烟的东西越远越好。
李世民在秦州城外浴血奋战,罗禹他们此时却在安静的学堂里讨论着接下来的教程。
寨子里十五岁以下的孩子共有七十六人,也就是说五十套桌椅不够,但学堂就这么大,没办法加更多的桌椅下去,所以得分两班。
按罗禹所想,一天六节课,半个时辰一节,课间休息一柱香,中午吃饭后休息一个时辰,下午回家之前自由活动一个时辰,让他们消化所学知识。
这样既能分开学习文化课和武术课,又能减轻学习压力,下午回家后还能帮家里干点农活,一举三得。
这完全是按照罗禹原来时空的课程安排的,当然这是夏季时间安排,冬季天冷了可以晚些时候再来。
众人没有意见,张扬他们负责教武艺,就更喜欢了,要他们教文化课程,会害了孩子们。
李秀宁和杨蔓负责教四书五经,而罗禹只能教算术和恪物,说句实话,他还真有点发怵,这两门课程本就不是他的强项,但一想到初中水平就能横着走的时代,还就不信教不了他们。
四书五经的教材黎老爹那里有,但算术和恪物的教材却只能重新编写,他的毛笔字写得不好,编教材又不能假手于人。
正为难间,李秀宁笑道:“你先编写出来,我和蔓儿抄一遍就行了,然后再拿去雕版印刷。”
罗禹心中一动,是啊,活字印刷术,自己怎么这么笨,等下去问一下昆山,寨子里有没有雕刻师傅,弄一套出来不就什么都解决了?
真想抱住李秀宁亲几口,能娶到她为妻,真的是福气。
望远镜的镜片也快打磨完成,架子还要画图让昆山找人做出来,至于做单筒还是双筒,到时候再看,双筒估计是难做出来的。
一切商定好,已是未时,两位姨娘送饭过来,黑板、粉笔还没做好,吃过饭后张扬他们得继续忙碌。
这里以后就是要生活一年多的地方,那边厢房不够住宿,这里二楼还要改建一下,应该五天内就能开始了。
特战队情报没有再送过来,但罗禹知道,李渊肯定对这里有所了解,不然他怎会放心将爱女留在这个一无所知的地方?
六人中肯定有人跟外面的队员互通消息,罗禹不说破,这是他们的职责,李渊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过来打扰他们的。
本来说好今天一起过来的四位长老,却被寨务所阻,没能成行,罗禹猜想应该是在跟寨民商量学员问题。
罗禹临走时,昆山将一大包草药给他,说是驱虫药,用水熬煮后洒在学堂周围就行。
这些事交给张扬他们去办,昨晚没洒药他们都住在这里了,怕毒虫就不是特战队员了。
下午还有好些事要忙,罗禹摇摇头,收起别的心思,先将算术教材编写出来吧。
秦州城外,混乱还在继续,一万多枚炸弹才扔了三五百枚,已取得如此辉煌战果,便不再执行全部扔完的军令,而是改成哪里人群密集就扔到哪里去,所以只用了五百枚不到,薛明的人马就夹着尾巴撤往城南那条小道上去了。
看他们丢盔弃甲,恨爹娘少生两条腿逃跑的样子,李世民觉得高看他们了,这炸弹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战果真的意想不到。
这场景让他又想起了远在剑东的阿姐和罗禹,阿姐教他配置黑色火药之时,虽没说这是罗禹捣鼓出来的,但李世民岂会猜不到?
罗禹真是一个看不透的人,他应该还有许多东西没有掏出来,万幸他不是敌人,不然挨炸的可就是自己了,阿姐,你可千万要抓紧他啊。
秦州城墙上的军卒也被爆炸声吓了一跳,他们忘了要射箭,但看到敌人溃不成军的撤退后,又爆发出一阵阵欢呼,来了这样一支强军,这里终于不再是危城。
城门缓缓打开,李世民一马当先冲了进去,入眼是一处大广场,离内城的秦州东门还有三四百步距离。
护城河上的吊桥早就放了下来,十几骑出了刚打开的城门快速过来,应该是殷开山过来了。
李世民拍马向前,身后两千多骑已全部入城,守军又缓缓将城门关上,他们的命运也与秦州这座古城连在了一起。
杨侑的圣旨揣在怀里,上面盖有国玺,也不怕殷开山不认。
他们来得很快,到近前双方同时下马,四十多岁的殷开山是大隋秘书丞殷僧首之子,名峤,字开山,出身陈郡殷氏,少有学行,工于尺牍,初仕隋朝,起家太谷县长,政绩卓著。
因对抗突厥南侵而弃文就武,积功一路升迁至陇右道行军总管,他行事低调,长于战阵,是一员不可多得的智将。
宇文成都过来时奉杨广旨意夺了他行军总管之职,他也毫无怨言,尽心辅佐于他,宇文成都两败薛举于城外,也有殷开山的功劳。
直到宇文成都弃城东进后才接管了秦州,这二十多天来一直奋力抵抗着薛举的进攻。
杨广驾崩的消息传过来时,他仰天长啸,国内烽烟四起之时,他矢志不渝,决心与秦州共存亡,因为秦州失守,国内乱局将更加的不可收拾。
李世民往前几步,来到殷开山面前,他们以前有过一面之缘,只不过当时李世民才七岁。
花白的须发,简易的征衣,憔悴的神情,足见这位老将军在这里承受了多少煎熬,李世民援军的到来,让他终于能松一口气了。
他身后跟着的十几骑都下了马,一字排开在身后,都是三十岁左右的副将、校尉级别的军官,他们全部过来了,证明西城薛举已停止攻城了。
李世民拱手道:“殷世叔可还认得小侄?”
殷开山笑道:“老夫见你之时你才是孩童,没想到眨眼间就成了昂藏将军,你父亲可好?”
李世民也笑道:“劳世叔记挂,家父一切安好,现在在长安护驾,圣上有旨,小侄就不宣于外了,您看看就行。”
殷开山愣了一会接过李世民递过来的圣旨,他心中疑惑,这圣上是谁?太子三兄弟已薨,只有一幼儿失踪,莫不是李渊找到皇孙了?
满心疑惑的打开圣旨,上面的字迹确是小孩所书,大意是让李世民接管秦州,调他回汉中担任刺史,主政汉中,同时接管陈仓防务。
国玺、兵部、吏部都有盖章批示,证明圣旨不假,不过这新任职务有点看不明白,汉中距陈仓三百二十里之遥,主政汉中没问题,自己本来就是文官出身,但要兼陈仓防务,就有点鞭长莫及了。
李世民见他疑惑,解释道:“世叔,您已届不惑,圣上忧心您身体,您为朝庭奋战了二十余载,实在不忍心再让您拼命沙场,汉中暂无兵锋,所以才让您过去主政,至于陈仓兵事,只要秦州不失,陈仓自然无虞,不必过多操心。”
殷开山其实早就厌倦了沙场对决,他孙子几次写信问他什么时候回去,只是战事繁多,不忍抛下众兄弟独自回去,现在好了,圣旨一到,不回都不行了,幸好来了李世民入主秦州。
殷开山朝长安方向拱手谢恩后,将圣旨拿与身后众人传看,笑道:“微臣多谢陛下体恤,今日与贤侄交接一下防务,明日便动身前往汉中。”
李世民笑道:“婶婶和娇姐她们已经到汉中府上了,至于殷元兄弟还在长安县令任上,怕是一时半会过不去汉中了。”
殷开山喜道:“谢主隆恩,老臣此去汉中,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世民道:“世叔不必如此,这是我父亲安排的,还有一个惊喜,您到汉中就知道了。”
一番话下来,殷开山喜极而泣,感动过后,才想起没有安排李世民的部属,忙要副将安排援军休整,加派兵力巡城,以防薛举卷土重来。
李世民入主秦州,是福是祸?面对强大的薛举进犯,他又如何排兵布阵?
罗禹比李世民也好不到哪去,活字印刷术搞得他焦头烂额,不得不坐下来想办法,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排好版刷上墨,印出来就是不清楚,看来还是小看古人的智慧了。
实在不行就先用手写吧,反正李秀宁她们抄一遍就行了,算术这门课程不用书也能学,只不过要辛苦孩子们多记些笔记了。
初中恪物,也就是物理,就更好教了,但现在条件还不成熟,一下教这么多也不科学,慢慢来吧,一口吃不成胖子。
还得设立一门农学,让寨子里的能手过来授课,罗禹可不希望培养出来一群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到时候出去为官一任,也得对得起李家的江山。
李秀宁和杨蔓正在说着悄悄话,这两人现在越来越像亲姐妹,难道李秀宁还是不死心,要他娶了杨蔓?
这就有点过分了,罗禹有点欲哭无泪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