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76章 大明扬威四海

作品: 影视世界从许大茂开始 |作者:树上玉猫 |分类:奇幻玄幻 |更新:04-08 12:49|

九桃小说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33txs.com)

鸿胪寺还没找到高丽王室,就不得不把半岛的事情先放一下。

因为南洋传来新的消息,有一伙红毛强盗,竟然攻打暹罗。

暹罗可是南洋稻米的重要产地,也是大明在南洋购买稻米的重要合作对象。

暹罗被攻打,也就意味着,今年购买的稻米,很可能会减产。

这可关系到了大明国库腰包。

是可忍孰不可忍。

必须给红毛鬼一个教训。

李陈一声令下,海师衙门大都督,也就是继任毛文龙的新任海师大都督南居益。

南居益,也是一个大才,虽然六十多岁高龄,却依旧老当益壮。

天启帝时,南居益已经是工部侍郎,被魏忠贤排挤,辞职回乡。

后来,李陈登基,就把南居益招了回来,还让他做了工部尚书。

南居益是个干实事的人才,在李陈似是而非的一通介绍下,竟然成功创办了水泥厂,钢铁厂,焦煤厂等,甚至还带人研发出了第一代的蒸汽机。

这样的大才,李陈自然是不愿意轻易放手的。

现在的南居益,不仅是海师衙门大都督,同时也领了内阁大学士头衔。

五个海师衙门都督,都受南居益这个大都督调度差遣。

南居益得了朝廷旨意,并没有第一时间领兵上阵,而是转头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崇祯元年招抚的海盗头子郑芝龙。

郑芝龙也是一个大才,郑成功的父亲,在被招抚前,已经有海船三百多艘,手下兵将近万,在亚洲海域,也算是名副其实的一霸。

有如此实力的郑芝龙,本来加入官军后,一直都是听调不听宣的。

这一日接到了南居益的调令,却乖乖的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和红毛鬼打一个硬仗。

他的兄弟们开始有些怀疑,自己大哥被什么脏东西附体了。

“大哥,我们真早和红毛鬼硬碰硬啊?”

郑芝虎,郑芝龙的兄弟,性格贪婪小气,属于出门不捡东西就算丢的那种人,但是对自家人又特别规矩。

“打,”郑芝龙说话有点有气无力,明显虽然做了打硬仗的准备,但是他本人其实也并不想打这一战。

郑芝虎和其他几个兄弟还要询问:“大哥……”

郑芝龙摆了摆手,看着自家兄弟叹息道:“唉,让你们几个家伙多看书,多看官报,你们都当做耳旁风,你们如果看了上个月的官报,也就没有那么多问题了。”

几个兄弟一愣,随即有机灵的拿起桌案上的官报,翻找起来:“上个月官报?是这张,崇祯大帝御驾亲征,金奴酋领一命归西,皇太极死了?”

几个人一下子坐不住了。

作为海盗加海商,郑家兄弟可是和金人也有往来的。

哪怕郑芝龙被诏安,这种往来依旧没有停歇。

金国在今年打造出来的红夷大炮,其中就有郑家一份功劳在里面。

如今金国被覆灭,而是是被大明皇帝一战之下,传檄而定。

怎么看报纸内容,这号称“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金国八旗兵,就好像纸糊的一样啊。

不过,如果报纸上情况属实,也难怪大哥要心甘情愿给朝廷做事了。

之前,朝廷没搭理郑家,甚至还出榜诏安,就是因为北方女真,蒙人太闹腾,一直腾不出手来南下。

如今北边女真和蒙人消停了,郑家如果再不听话,恐怕大明水师就有精力,来对付郑家了。

一时间,郑家兄弟偃旗息鼓,纷纷自觉自发,准备出征打仗事宜。

郑家攻打红毛鬼,朝廷没有太在意结果,反正郑家目前和大明关系,也就是合作而已。

不论胜负,大明都无所谓。

高丽王室终于找到了。

李倧,现任国主,之前在金人入侵时,与金人临时签订了“互不侵犯协议”,等金人走后,又向大明回报这一情况,表示自己签订协议,是迫于无奈。

再后来,金人就把李倧拉下王座了。

这点和历史又有不同。

算了。

反正,李倧听说大明灭了金国,不知从哪里又跑了出来,来找大明爸爸求安慰,求辅助,求复国。

说来,半岛也挺倒霉的,半年里,先后被倭人和女真两次打得差点灭国。

鸿胪寺卿见到李倧时,忍不住都吐槽起来,你们半岛能不能行了,如果不行,干脆来大明做个安稳的逍遥侯算了。

李倧讷讷不语,不敢回话。

逍遥侯哪里有土皇帝来的舒服啊。

反正,有大明爸爸在,谁来欺负我,我就叫爸爸。

最终,朝廷还是帮助李倧复了国。

李倧重新登基后,连忙在国内找了三十名美女,和过年的贡物,一起进献给了大明皇帝。

李陈也不好退掉,只好捏着鼻子,把这三十名美女收进一座韩宫苑内。

不仅仅是高丽派人朝贡,东蒙和西蒙也派了使团,南洋诸国,还有红毛鬼也都派了使团。

鸿胪寺送来的列表中,蕃国数量有一百多个。

这些蕃国前来朝贡,送的东西大多是土特产。

而大明回赠的礼物,大多价值数倍与贡物。

这也导致,很多南洋和西洋大商人冒充一国之主,前来骗去大明国回赠的礼物。

大明也知道这种情况,但是因为对对方身份没有办法辨别,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等崇祯五年,大明正月官报把这些还没来得及离开的各国使臣惊呆住了。

“大明各州府人口普查列表,大明总人口两万万人,直隶一千五百万人,川地一千两百万人,豫州一千一百万人,齐鲁一千一百万人……”

大明目前行省三十一,人口数量最多的就是京畿地区直隶,其次川地,豫州,齐鲁,江南,江北,皖地等,人口也都超过一千万。

其他地方,比如说,晋地,闽地,粤州,桂州人口也接近了千万规模。

各国使臣一直都知道,大明人杰地灵,物华天宝。

但是,究竟大明强大到什么程度,根本没有一个详细概念。

现在有了。

两万万人。

前来朝贡的一百多蕃国,绝大多数人口都在数万,甚至数千徘徊。

整个南洋人口也没有到千万规模。

整个欧罗巴人口,目前也就是三千万多点。

这一次人口普查报表,不仅仅给了各国一个强有力的震撼。

大明朝堂上,诸位大臣们也都有些不敢相信。

这个数字真的可以说,冠绝整个华夏历史了。

问题是,大明王朝有这么多人,国力依旧繁盛,没有一点动乱的意思。

这个也算是奇迹了。

要知道,历史上王朝最多两百年,必有大乱生。

秦隋二世而亡,就不用说了。

西汉两百年出了一个王莽乱汉。

东汉两百年出了黄巾起义。

大唐干脆一直都在动乱当中。

南北宋朝也差不多。

这么算起来,大明的强盛真是前无古人了。

朝臣们也纷纷上本恭贺。

李陈并不以为意。

不说后世国朝十四亿,就是后来的大清,人口也四万万了。

两万万人口,真是不值一提。

不过,朝臣过来恭贺,正好用这事敲打一下。

人口多了,事情就多。

事情多了,官吏就不够用了。

换句话说,当前的科举制度有些不应时宜了。

李陈让钱谦益上了一个奏本,直言朝廷用人紧张,请朝廷继续扩大招收进士人数,或者改三年科举,为两年科举,或者一年科举。

这个奏本一出来,也算是一石惊起千重浪。

首先,对于国子监的贡生们一片叫好,不乏有人跑到钱谦益府邸,向他歌功颂德。

其次,更多是已经做了官的进士们,难免心生怨怼。

自己寒窗苦读十年,才换来一顶乌纱帽,现在就被人轻而易举拿到手,这份心情激愤,着实令人意难平。

钱谦益上奏本前,就知道会惹来众怒,所以,一有御史攻击自己哗众取宠,直接就请罪辞官。

辞官是不可能辞官的。

李陈不会放走这么一个得心应手的内阁大臣。

所以,李陈命人商讨,钱谦益的奏章,是否有错,如果有错,是问题不对,还是应对方法不对。

作为儒家门徒,大家应该与时并进,有问题就要改正,不能抱残守缺,成为顽固不化的老古董。

有了李陈定下来的基调,朝堂上攻击钱谦益的人,明显少了不少。

更多人开始思考钱谦益奏本里,提出来的人员问题。

这一番争吵持续了半年多。

一直到崇祯五年九月,这件事才算是有了解决办法。

那就是把科举一分为二,分做本科科举,和专科科举。

本科科举还是和原来一样。

而专科科举,依照武举科举例子,专科举子以后在仕途上,途径更加难走一些。

专科科举制度定下来来。

其中,专科类别,武举算是名列榜首。

又有工科,农科,渔科,牧科,机械,水利等十几类。

专科科举的开设,相应的国家也在全国各地的府学开设了相应的课程。

崇祯五年,整个大明朝都是一种繁忙的状态。

这种状态保持到了崇祯六年。

崇祯六年,本来全国各地虽然有灾害,但在国家援助的情况下,还是平安无事的。

也是在这一年,徐光启和郑以伟两位阁老突然先后得了重病,虽然李陈及时赏赐了保命药丸。

但是,这两位阁老身体还是不能继续为大明效力了。

这件事,让李陈心中甚是遗憾,连忙吩咐太医院,给在朝官员检查身体。

有病治病,无病健身。

就在这种闹哄哄的事情中,崇祯六年也走过去了。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影视世界从许大茂开始 九桃小说(33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