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一、蚌埠组建了两个新兵团

作品: 大决战——淮海战役 |作者:袁庭栋着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01-01 08:00|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33txs.com)

当黄维兵团被围之后,蒋介石除了命令黄维东北方向的杜聿明集团南下援救之外,还安排了位于黄维东南方向的两个兵团北上援救。所以,华东野战军当时是在南北两条战线上打援,最后形成南北两处的围歼。东南方的这两个兵团,就是蚌埠地区的李延年兵团和刘汝明兵团。

位于徐州地区的杜聿明集团和黄维兵团都是蒋介石的主力兵团,蒋介石无论如何也是舍不得把这几十万人丢掉的。可是,当黄维被围、杜聿明被阻之时,蒋介石要想派出部队前去援救,实在已经是力不从心了,他当年曾经处处夸口有几百万大军,现在却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全面内战爆发以来,他的部队已经被人民解放军消灭了一百来万,目前的状况是:他的嫡系胡宗南部队在西北脱不了身;既有杂牌又有嫡系的傅作义部队在平津地区已经处于被包围的状态,不敢轻易移动;汉口的白崇禧还有一些部队,可那是属于桂系的力量,他蒋介石调不动。白崇禧属下的宋希濂当然应当算是他的学生,可是当他要调宋希濂兵团到徐州战场时,白崇禧就是不放,蒋介石也拿白崇禧没有办法。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还能调动的,就只有蚌埠的李延年和刘汝明两个兵团。这两个兵团所以放在蚌埠,是为了守卫淮河,拱卫南京。按照“守江必守淮”的道理,淮河流域不保,长江门户就成为大开之局,到那时再谈巩固长江防线,保卫京沪,就只能是用来欺骗小孩。但是,这时已实在是无兵可调,无路可走,无计可施,总不能眼睁睁看着黄维和杜聿明的几十万大军被消灭。俗话说,死马当作活马医,也得去医,更何况蚌埠又是距黄维兵团最近的地区,所以蒋介石就只能用这两个兵团去解救黄维了。

李延年六兵团和刘汝明八兵团这两个兵团都是在淮海战役打响之后才组建的新兵团。

国民党军队的第六兵团原来就有,但是在辽沈战役中被我东北野战军在锦州全歼,兵团司令卢浚泉、副司令杨宏光,兵团主力九十三军军长盛家兴全部当了俘虏,第六兵团的番号就此撤销。1948年11月中旬,蒋介石命令李延年重组第六兵团,其下有4个军。三十九军是在辽沈战役之后从葫芦岛撤到南方的,五十四军是在辽沈战役的塔山阻击战中被打败之后撤到南方的,九十九军是陈诚的老部队,解放战争初期在宿迁附近被歼,以后在广东重建,淮海战役开始时是属于孙元良的十六兵团,但一直放在蚌埠,这时归属了李延年。九十六军是在一个月前才重新编成的。这4个军都属于国民党军队的嫡系部队,除九十六军外,战斗力都不弱。

国民党军队的第八兵团也是原来就有的,但在辽沈战役中我军攻克沈阳时被我东北野战军全歼,兵团司令兼五十三军军长周福成被俘,五十三军(当时八兵团之下完整的军就只有这一个军)副军长赵国屏阵前起义,从那时起八兵团的序列也就不再存在。现在,蒋介石让刘汝明将第四绥靖区改编为第八兵团,实际上只是顶了八兵团原来的番号,其下仍然是第四绥靖区原来的两个军。六十八军是刘汝明的老部队,刘汝明已经带了十多年,现在仍然由他的胞弟刘汝珍任军长。五十五军也是第二集团军中西北军系统的老部队,早就在刘汝明的指挥之下。当年曾经叱咤风云的西北军,在经过若干起落分化之后,目前还能完整保留下来的队伍,也就只剩下刘汝明这个第八兵团。不过这支队伍中包括了当年西北军中的刘汝明、石友三、韩复榘三大派系,内部并不团结。另外,由于军统分子李诚一的牵线,加上刘汝明在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时与蒋介石的亲信俞济时同班,二人关系不错,所以刘汝明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与蒋介石的关系逐渐亲密,这支西北军的部队已经不再是过去主张反蒋的西北军了。

蒋介石所以要组建六兵团和八兵团,目的十分明显,就是要用李延年和刘汝明这两个颇能打仗的战将在蚌埠地区坐镇,北可援徐州,南可守淮河。虽然徐州“剿总”的总司令刘峙也在11月29日撤到了蚌埠,但是真要到第一线带兵作战,刘峙是不行的,蒋介石还是得依赖李延年和刘汝明。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决战——淮海战役 (33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