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二百四十节突入缅北(2)

作品: 龙者无敌 |作者:飞星骑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3-04 18:27|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33txs.com)

第55师团第114联队的联队长吉田章雄大佐是一个标准的日本军人,执行上级命令时丝毫不打折扣。得到师团长的命令后,吉田大佐立刻带着全联队急匆匆地赶赴密支那以南的那片辽阔的原始丛林里,清剿刚刚被美军运输机群空投下的那上千名中国伞兵。由于美军机群空投伞兵时是黄昏时分,因此第114联队出发的时候早已经天黑,再加上原始丛林里本来就密不透光,这使得那片藏匿着中国伞兵的地方更是伸手不见五指。第114联队费了很大的力气和一整个晚上的时间才勉强跋涉到这片距离密支那足足三四十公里的地方。危机四伏的原始丛林里,以小队为单位的日本兵们端着刺刀,小心翼翼地前进着、搜索着。黑暗的丛林深处,日本兵们隐隐约约听见一阵阵中国人说话的声音和断断续续的一声声枪响。

“全体警戒!准备战斗!”吉田大佐低声命令着,然后拔出军刀。

日本兵们如临大敌,紧张得大气也不敢喘,生怕发出声音从而暴露自己的位置。

但很快,吉田大佐等日本兵们就隐隐感觉有点不对劲。黑暗中的远处确实不停地传来中国人说话的声音和零星的枪响声,但躲藏在丛林深处的中国伞兵并没有集结起来并发动进攻,这让吉田大佐既感到狐疑又感到不对劲:“难道这些中国伞兵都是胆小鬼?他们为什么不对皇军发动进攻呢?如果他们潜伏起来了,但为什么不停地说话和开枪呢?”

“联队长阁下!那边的一棵树上发现一个支那伞兵!”一个中队长急匆匆地跑过来。

“尽量活捉!”吉田大佐命令道,然后亲自跑了过去。

早已经被一个中队的日本兵给包围了的那颗大树上,隐隐约约可见一张白色的降落伞耷拉在树冠上,同时还可以隐隐约约地看见一个全副武装的伞兵趴在树顶上一动不动。吉田大佐对身边一个副官示意了一下,那个副官用半生不熟的汉语喊道:“支那兵!你已经被皇军包围了!投降才能活命!立刻下来投降!”

树上的中国伞兵置若罔闻、纹丝不动。

“八嘎!开火!”吉田大佐恼怒道。

簇拥在树下的日本兵一起开火,几十道火舌齐刷刷地闪耀起来,子弹横飞、树叶飘零。吉田大佐亲眼看见,那个中国伞兵足足挨了七八发子弹,肯定死定了。

“你们几个!爬上去把那个支那兵给我拖下来!”吉田大佐除了恼怒外,更多的是狐疑。

几个日本兵嗖嗖嗖地爬上树,小心翼翼地靠近向趴在树顶的那个一动不动的中国伞兵。很快,树顶上传来那几个日本兵气急败坏的喊话声:“联队长阁下!是假的!”

“什么?”吉田大佐吃了一惊。

树上的那个“中国伞兵”被扔了下来,吉田大佐定睛一看,险些气得吐血,这个全副武装的伞兵居然是木头做的假人。

“联队长阁下!我们搜索丛林的时候发现了这个!”几个小队长气喘吁吁跑过来,手中拎着几个小盒子般的东西,这几个小盒子不停地发出汉语的说话声和开枪时。吉田大佐瞪着眼一看,发现那几个玩意居然是录音机。

“八嘎!上当了!”吉田大佐几乎要把眼睛给瞪爆了,怒不可遏的他猛地一挥刀,把身边一棵无辜的小树给砍成了两段,“快回援密支那!我们上当了!”他急如星火地跳脚嘶吼道。吉田大佐彻底明白了,中国军队根本就没有伞兵部队,昨天黄昏时分那上百架美式运输机大张旗鼓地在密支那附近丛林里扔下的所谓“伞兵”,实际上全是木头做的假人,从而迫使驻守密支那的第55师团不得不抽调一个联队来清剿这些“伞兵”。这样一来,第55师团就中了对方的调虎离山。最可恨的是,中国军队在空投下这些假伞兵的同时,还扔下了几十个录音机,并且把这些假伞兵都扔在了距离密支那有三四十公里的地方,这使得白跑一趟的吉田联队先是花了七八个小时才赶过来,累得全联队筋疲力尽,现在想要再赶回去,起码要十个小时。而这近二十个小时的时间里,少了一个联队的密支那肯定不保险了。

“快回援密支那!”吉田大佐狼嗥般地嚎叫着。

吉田大佐的分析和猜测完全正确,就在他带着第114联队离开密支那后,第55军对密支那的进攻已经展开了。

“十五个小时内,拿下密支那!拿不下来,你们这些师座全部给我做团座去!”开战前,杨遇春语气平淡但神色凌厉地对李喜浩、刘鹏飞、唐飞虎命令道。

三位年轻的师长一起昂首挺胸:“明白!”

震天的喊杀声和地动山摇的炮击中,全军犹如丛林猛虎般漫山遍野地扑向了密支那以及盘踞在密支那的第55师团。军属装甲团的装甲兵们迅速将战马驮运着的坦克零件拼装成了一辆辆完整的谢尔曼,喷涌的尾气青烟中,十多辆谢尔曼连同骑兵第9师的几千骑兵们一起风驰电掣,以雷霆万钧之势杀向了密支那的日军。机械战车将日军的防线碾压得四分五裂,呼啸纵横的骑兵们闪电般挥舞马刀,将负隅顽抗的日军接连不断地砍成了无头鬼。蜂拥着涌入城区内的步兵们则用火焰喷射器、冲锋枪、手榴弹将城内的日本兵以各种方式送进地狱里。

第55军和骑兵第9师拥有五万五千余官兵,第55师团已有一个联队当初被打得半身不遂,又有一个联队被调虎离山,此时密支那的日军只有六七千人,除此之外还有两三千战斗力低下的杂兵,在兵力对比上,中国军队占绝对上风,在火力对比上,中国军队仍然占绝对上风。对于中国军队来说,这是一场十拿十稳的胜仗。

整个密支那杀声震天,全城血流成河,源源不断攻入城内的55军官兵们无不奋勇杀敌。狭窄的街道里,短兵相接的巷战不断爆发,操着汤普森冲锋枪的55军官兵们毫不吝啬子弹地用密不透风的弹雨把用打一枪拉一下机栓的三八大盖的日本兵给扫射成马蜂窝,被堵在巷子里的日军无路可走,瓢泼的弹雨打得街道巷子里子弹横飞、污血喷涌,青砖地面被汤普森冲锋枪的连发弹雨打得碎屑如雪,被击毙的日本兵交相枕藉、尸横一地;对于躲在碉堡里顽抗的日本兵,操控火焰喷射器的喷火兵奋勇上前,烈焰如龙,烧得碉堡里的日本兵鬼哭狼嚎;对于躲在民房里的日本兵,官兵们直接扔手榴弹,把里面的日本兵连人带房炸成碎片,或者把房子炸塌,将里面的日本兵直接活埋掉,反正这是在异国打仗,即便房子里还有当地居民,官兵们也不需要投鼠忌器。密支那全城被雷霆般的爆炸给震翻了,无数的火球在城内犹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轰然倒塌的房屋接连不断,大火在城内疯狂弥漫,到处都是55军官兵在追杀兔子般乱窜的日本兵。

竹内宽中将心急如焚地看着这一幕,他知道自己光靠一个联队和一个半残的联队是很难挡得住这支人多势众且装备精良的中国军队,很有自知之明的他急忙带着师团部的一干高级军官和警卫士兵躲入了师团部附近的地下堡垒里。堡垒里储存有足够的粮食、饮水、弹药,并且堡垒的大门也是纯钢浇筑的,坚固异常,用炸药也炸不开。竹内中将相信,自己只要等到第114联队赶来救援,那战局就能撑住,再撑两三天,第56师团就会赶来,那战局就能彻底转危为安了。

亲耳听见师团部附近的汉语喊杀声越来越近,竹内中将暗暗叫苦,但冲过来的一波波中国士兵纷纷倒在了弹雨中。作为师团部最后的退守处,这个地堡自然是有一定防御力量的,地堡门口的几个射击孔不停地喷射火舌,将试图逼近过来的中国士兵都打倒在血泊里。看到这一幕后,提心吊胆的竹内中将略微松了一口气。实际上,竹内中将逃进这个地堡里,有股成为瓮中之鳖的味道,因为竹内中将毕竟还算是一个合格的“帝国军人”。他虽然珍惜生命,但临阵脱逃的事情还是做不出来的。不管战局如何险恶,坚守岗位是必须的。只要撑过去了,竹内中将就会成为全国瞩目的英雄,但要是临阵脱逃了,那等待他的就是军事法庭的审判了。因此既爱惜生命同时又不愿意上军事法庭的竹内中将才一早就挖好了这个巨大的地堡并在这个关键时候派上了用场,并且按照门口那几挺机枪的杀伤力和那扇铁门的坚固性,竹内中将相信外面的中国军队是很难攻进来的。

就在竹内中将刚刚缓过气来的时候,他和周围的军官们、士兵们都注意到外面突然间烟雾缭绕,很显然,围攻这里的中国士兵在投掷烟雾弹。接着,竹内中将看见,烟雾中一股汩汩的淡黄色液体正在不断地从门口漫进来。

中国人想干什么?水淹地堡?竹内中将和周围的军官们一阵狐疑。但很快,他们闻出了这些液体所特有的气味。

“快关门!”猛然醒悟的竹内中将声嘶力竭地高喊着,同时霍然抽出天皇御赐的那把菊花军刀,对着门口就是一顿乱砍乱劈,将门外一窝蜂试图搭末班车钻进这个避风港的七八个军官给送进了地狱。竹内中将关键时刻爆发出的果断和勇猛,好歹扫清了门口那些“障碍物”,使得这扇大铁门总算关上了。但就在铁门关闭的同时,随着一声沉闷的轰然声,地堡里流淌着的大量军用汽油在电光火石间被外面的中国士兵给引燃了,熊熊的火焰像一条红色的巨蟒般顺着汽油从外面通过门缝窜了进来,并迅速在地堡里膨胀开来。门外没能挤进来的几十个日本兵立刻被烧成了人形蜡烛,发出摄人心魄的凄厉惨叫声,而在门内,挨着被飞速烧红了的铁门站着的十几个军官最先被活活地烫死了,而剩下的包括竹内中将在内的上百人尽皆在完全被烈火给吞噬了的地堡里活活烧死、烫死、熏死、憋死。如果现场有摄像机,那拍下的肯定是世界上最恐怖的画面:整个地堡成了一个巨大的焚尸炉,烈焰熊熊、黑烟滚滚,躲在这里面的上百名日军将兵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全部都浑身大火或浑身冒烟,疯狂惨叫打滚,整一幅群魔乱舞般的地狱画面,五分钟不到,里面的人便尽皆在高温和烈火被活生生地烧死。画面之惨烈,足够让日本人在战后充当“日本人才是战争受害者”的证据了。

师团部的覆没以及包括师团长在内的大批高级军官被制成了正宗的日式烤肉,使得整个第55师团的日军陷入巨大的混乱和指挥失控中。

由于密支那是缅北的核心地区,因此第55师团驻守这里的几个月内,对当地苦心经营,城区的地下被日本兵挖掘了密如蛛网般的坑道。大批被打散或失去指挥的日本兵自发地钻入地下,依托地下工事继续顽抗。对于这些老鼠般的日本兵,55军各部官兵们只好像掏老鼠窝一样地一个一个地消灭掉,不过,各部队的做法不太同。第42师在师长李喜浩的带领下,对待日本兵的做法是非常“人道”的,每当42师的官兵发现有日军藏匿的地洞,都会欢天喜地用手榴弹炸塌洞口或用水泥把洞口给封上,然后便万事大吉,至于被他们活生生封闭在地洞里的日本兵会不会因为缺氧而憋死,会不会饿极了在里面吃人肉,这就不是42师官兵们要操心的事情了,反正他们的做法是不见血的,是非常“人道”的,那些地道既然是日本兵挖掘的,那就作为他们的坟墓;而第43师在师长刘鹏飞的以身作则下,对烧烤情有独钟。发现有日军躲藏的地洞后,43师官兵们立刻用火焰喷射器进行喷射焚烧,把里面的日本兵活生生地烧死或烤死,有些地洞比较曲折,那43师的官兵们就把一桶桶汽油倒进去,然后点上火,最后愉悦地欣赏从里面传来的日语惨叫哀嚎声;第44师的做法最别出心裁,在师长唐飞虎的命令下,44师的官兵们发现有日军躲藏的地洞后,便把打扫战场时收敛起来的日军尸体和当地缅甸人的尸体都塞进这些地洞里,作为天然的掩埋尸体的乱坟岗使用,最后集中掩埋起来,这样的做法也算是物尽其用。

两天的时间,55军便攻占了缅北重镇密支那,并在次日击溃了赶来增援的第114联队,同时抢占了日军在密支那修建的一个机场。

这个机场太宝贵了,有了它,飞虎队就能在这里“安家落户”,就能和日军争夺缅北的制空权。因此战事刚结束,杨遇春就像滇西的远征军总司令部发去了一个电报:威尼斯商人。

这五个字是杨遇春离开前跟史迪威约定的密语,意思是“密支那机场已经占领”。

日日想、夜夜盼的“威尼斯商人”终于到来了,这让史迪威大喜过望,脸上的皱纹顿时都笑成了一朵花。在今年年初的第一次远征军作战,日军第15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派出军直属的第55师团一路强行军并长驱直入,出其不意地拿下了密支那,封锁了缅北的通道,使得杜聿明的第五军不得不走野人山,也导致了第一次远征军作战的全面失败。为此,史迪威在中美高层那里都吃了不少排头,他本人也耿耿于怀,发誓一定要重新打回密支那,现在,才五个月的时间,他就做到了,这自然使得史迪威深深感到扬眉吐气。

密支那的重要性是非常高的。当初美英援华物资运到中国时,靠的是滇缅公路,滇缅公路断绝后,只能靠驼峰航线了。由于密支那和密支那的机场被日军占领,使得驼峰航线不得不绕开缅北,转而横穿喜马拉雅山脉,使得这个航线危险性大大提高,运输量也大大降低。如今收复了密支那和密支那的机场,意味着中美航空兵力量就能在缅北重新站稳住脚跟,美国的援华物资从印度运到中国时,可以避开喜马拉雅山脉,从密支那中转,缩短航线并降低飞行高度,使得空运量大大增加,并且这对中印公路的修建也是极有意义的。

随着史迪威的命令,在印度机场待命多时的美军运输机群立刻分批起飞。一百多架美国道格拉斯式运输机,拖曳着滑翔机,穿云破雾地飞临密支那上空。密支那机场周围,青天白日旗和星条旗猎猎飘扬,机场上空,引擎轰鸣,运输机遮天蔽日,卸载下的美国援华物资眨眼睛便在机场便堆积如山。这使得55军的后勤补给问题也迎刃而解。

史迪威非常高兴,因为他打回缅甸、打回密支那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孟翔也很高兴,因为密支那机场掌握在他的手里后,意味着美国的援华物资就不得不要从他的地盘里经过,这可是雁过拔毛、大捞油水的好机会。假如十万吨物资从密支那中转,那孟翔如果不克扣一两万吨,又怎么对得起他自己。要是重庆方面兴师问罪,那孟翔的理由简直是充足得不能再充足了:有几架飞机失事了,所以导致物资减少了;日军小股部队刚刚偷袭了密支那机场,焚毁了一部分物资;我军刚刚对某地发动了高强度的进攻,所以不得不使用了部分物资...孟翔想到这里,笑得越发开心:这世界上什么都难找,就是借口最好找嘛。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龙者无敌 (33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