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章 拜师

作品: 公卿骨 |作者:岁月书 |分类:幻想奇缘 |更新:01-01 08:00|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33txs.com)

再次见面是一周之后。

这一周里,殷铮将那枚铂金戒指反复翻看,指望能找到其他线索,却一无所获,不过他也不失望,因为这枚戒指本身对他来说就已经是最大的线索了。这件事这么突兀地出现在面前,使得殷铮不得不去在意,时时都如鲠在喉,夜不能寐,故而李从嘉再次见到他时,被他眼底淡淡的青色吓了一跳。

“先生可是没睡好?”李从嘉一张口便唤他先生,想来皇帝那边已经是同意了。

殷铮点了点头,示意他在桌旁坐下,一边给他倒了一杯茶,一边问道:“郡公一直说三年前救您的那个人同我长得很像,有多像?”

到底是有多像的两个人,才会毫不犹豫地能通过一个人的长相来确认另一个人?那个救命恩人会那样说,似乎丝毫不担心李从嘉会认错人,并且李从嘉自己好像也丝毫不怀疑自己认错了人,这分断然不由让殷铮怀疑起来……到底有多像?

李从嘉思索片刻,缓缓地道:“若是两个双生子之间的像有七成,那恩公与先生的像便有九成……”

殷铮心中一惊。

“……而那剩下的一成不像,便是恩公要比先生大上许多,看上去比之先生还多了一些说不清的气质来,”说到这里,李从嘉忍不住笑了起来,“先前不曾想,如今想起来,真的难以置信这个世上会有如此相像的两个人存在,若不是恩公比先生年长许多,从嘉说不准会将先生就当成恩公来。”

殷铮此刻心中却只有荒唐……这世上怎么会有比双生子相像的两个人?再联想起那个铂金戒指上的名字,心中不由生起一个十分荒诞的念头……

“那位恩公可曾说过他叫什么?”

“只说您姓殷,其他便什么都不肯说了。”

“那他将那个扳指给您的时候,有没有说过其他什么?”

“也没有,”李从嘉摇摇头“那时没多久侍卫便赶来了,待我反应过来时恩公已经不在了,他只待了很短的时间,就算有什么不解的,我也来不及去问,”说到这里,他话语一顿,试探地道,“我那日见先生的反应,以为您是认识恩公的……”

“我不认识他,”殷铮垂眼看着手上的戒指,解释道,“我只是认识这枚戒指。”

李从嘉察觉他不欲在此事上多说了,于是提起另一件事:“我此前是在白鹿书院读书的,但是既然要拜先生为师,我便恳请父皇让我不再待在书院,日后只是跟着先生读书。授课地点在皇城内的微着殿内,这是父皇赐下的身份令牌,日后凭此令牌,先生可在授课时间内出入皇宫外廷。”

说着,他打开了带来的锦盒,盒内垫着一层深红色的细绒布,上面放着一块巴掌大小的铜鎏金令牌,上刻“保大圣令”字样。

殷铮将那块令牌从盒中取出,触手冰凉,将令牌反过来一看,另一面正刻着他的名字,角落里还有内务府造的字样,看来是赶着时间特地为他做的。

李从嘉在一旁看着他动作,唇畔始终含着一抹得体的笑,见殷铮放下了令牌,他这才在桌上茶盘里重新取过一只干净的茶杯,斟满后双手平举递到殷铮面前,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道:“先生请用茶。”

殷铮明白这便是他的敬师茶。

这位小郡公,不问他来历,亦不问他学识,便这般毫不犹豫地拜他为师,倒也稀奇。殷铮脑中闪过这个念头,手上毫不停歇地接过他的茶,沉默片刻,低声道:“今后你既唤我一声先生,我自会用心尽力。只是草民才疏学浅,日后若有疏漏之处,还望郡公能见谅一二。”

语毕,他看着少年乌黑的发顶,无声长叹。这才闭上眼,一饮而尽。

*

考虑到殷铮在上元县并无固定居所,李从嘉便命人将自己一座空置的园子打扫了出来,请殷铮从今后就住在那。殷铮也没推辞,当下便收拾包裹,坐上了他的马车。

马车驶过南北大街,又驶过不少坊市,车外嘈杂声渐渐远去了,不多时,周围清净得只听到马蹄敲在青石板上和车轱辘转动的声音。

殷铮却一直毫无所动,也不关心路程,从坐上车开始便取出一本书在看,哪怕车行驶在人声鼎沸的闹市区,神情一样沉稳从容。

李从嘉却没有殷铮这样的闲情,他盯着殷铮的脸发了会呆,又偷偷去觑书名,却见到不过是一本《史记》,心里不由产生了几分轻视。《史记》是他启蒙后便读过的书,然而殷铮这么大了,不看一些时赋国策,却还在看这个,难怪到现在还是布衣,过得也颇潦倒的样子。

“郡公,到了。”

马车忽然停了下来,殷铮从书里抬起头,没有错过李从嘉眼里来不及掩饰的一丝不屑。他心里顿时有些了然,却也并未多做解释。只见李从嘉直起身,客气地道:“先生请下车吧,园子里的下人我都已经吩咐好了,我还有点事,就不送先生进去了。”

殷铮从容地一笑,言语亦客气周到:“郡公心细如发,为草民打点周全,草民已是十分感激,郡公不用顾及草民,有什么事便自去处理罢。”

语毕,他抬手一揖,便转身下了车,比李从嘉想象中还要潇洒自若。李从嘉微微挑眉,盯着他背影看了片刻,只见他身材颀长瘦削,走路间衣袂被风吹得鼓起,步伐稳健,背脊挺直,显得一身风骨嶙峋,像极了攀在峭壁上的寒松。

回过神,他微微一哂,命车夫驾车离去。

且说这边,殷铮走到园子前,这是一座朱门白墙围起来的园子,门檐上盖着黛色瓦片,有着江南水乡的清丽婉约,两只石狮威风凛然地守在门前两侧,上方悬着一块半新的匾额,提着“醉园”二字。这二字想来是李从嘉自己提的,落笔瘦硬,风神溢出,虽笔力尚显不足,却已有日后让后人赞不绝口的自创书法“金错刀”的雏形。

知恩、守信、单纯,是殷铮对李从嘉的印象,现在又要加一条文采斐然,殷铮想起方才在车上没有错看的那一眼,忍不住笑了笑——当然,也有文人才有的坏习惯,自视甚高。

拉着门环轻轻叩了叩,门便被从里拉开了,一名模样干净的小厮站在那儿,看到门外站着的青年不过二十出头的样子,不由有些诧异。

他是被管家安排过来接人的,听闻即将住进来的这人是郡公在外寻得的先生,并且已经经过皇上同意,原以为是个两鬓华发的老学士,没想到会这么年轻。

但他还是很快反应过来,脸上堆起笑招呼道:“您便是殷先生吧?”

殷铮点点头,淡淡笑道:“有劳了。”

府里很久没有主子住进来了,如今突然来了一个,下人自然少不了许多好奇。领路的小厮忍不住偷眼打量这位有些太过年轻的先生,只见他布衣素履,头发一丝不苟地束着,背着一个青布包裹,倒不似什么富贵之人,不过那浑身气质的气质却与寻常百姓不同,与那些平日所见眼高于顶的达官贵人也是不同,说不出哪儿不同,就是一看上去就知道不一样。

看着看着,冷不防殷铮的眼神突然对了过来,小厮一个激灵,立马低下了头,谁知这位先生倒是好脾气,不仅没生气,反而温和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的姓徐,郡公给取了一个名字,叫长风。”徐长风诺诺答道。

“郡公取的名字?”殷铮略感诧异,“你们府中所有人的名字都是郡公亲自取的吗?”

“先生有所不知,醉园很久没人住,府里除了程管事之外,小厮和丫鬟也只各有两个,厨房有个许大娘,还有一名丁叔负责园子的,其他便无下人了。因为人不多,所以郡公也都见过小的们,郡公待下人好,从不摆架子,若是没有名字的下人,都是郡公取的。”殷铮和气,徐长风胆子也渐渐大了起来,忍不住多说了几句。

殷铮轻笑一声,又给李从嘉添了一笔——还很亲民。这般想想,这个小郡公倒是个很不错的人了。

醉园不大,不过十分精致,假山流水一应俱全,后园还有片杏花林,此刻还没开放,一朵朵粉红的花苞缀在枝条上,玉粒一般玲珑可爱。

殷铮跟着徐长风走到一处院子前,两名穿着水色衣裙的丫鬟早就候在院外,见到他们顿时笑吟吟地走上前行礼:“见过殷先生。”

殷铮目光落在她们身上,只见都是十四五岁的年纪的小姑娘,花儿一样娇嫩,容貌虽未长开,却都已有美人的雏形。

瓜子脸的丫鬟又俏生生地道:“奴婢晴娘。”

另一个鹅蛋脸的丫鬟跟着道:“奴婢甘棠。”

殷铮点点头,还是那句话:“有劳了。”

忽而起了一阵风,殷铮若有所感一般低下头,便见一朵枯了一半的鹅黄色的花落在脚边,那是院里树上的最后一朵梅花。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公卿骨 (33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