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62章 伴君如伴虎魂游在四方(1)

作品: 刘伯温传奇 |作者:陈然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01-23 17:17|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33txs.com)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坐拥万里江山的大明皇帝朱元璋便在那深不可测的宫闱之中过着锦衣玉食、珠围翠绕的日子,然而这个戎马一生的帝王心里却日渐恐慌与不安。尽管平时他面对臣子嫔妃的脸孔是阴郁冷峻的,甚至带着几分肃杀气,让人望而胆寒,可是唯有他自己清楚他愈来愈害怕了。因为他知道自己日趋衰老,他不愿意老去,他宁可用荣华富贵去换取大好的青春。他倚北而坐,威仪天下,似乎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违拗他的旨意,他要谁死,只消动一动小手指!但是在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背后却是帝王深深的忧虑——他正在老去,也许会有撒手西归的那一天,到那时候,这江山社稷又当如何?九五至尊由谁执掌?朱氏宗业能光辉万代、亘古不息吗?俗话道“父传子,家天下”,自己之后理应是太子即位,以至无穷,可是谁又敢担保玉阶之下那些俯首帖耳的文臣武将不会有朝一日变节叛乱呢?

朱元璋时常这样描摹着:武将有兵,有猛力,有帅才,一旦变节便如野火烧山,其势不可扼制,然而文臣虽手无缚鸡之力,但他们有笔——那比寒刀利剑还要凶上百倍!他们若起了反明之心,危言惑众、鼓动人心,旦夕之间便可以反了天下……

朱元璋为此而头痛不已,为了大明江山的长治久安,他不能不运用这些人的武功智慧,但同时也为他们大伤脑筋。为此他设了锦衣卫,在全国上下遍布他的鹰犬,随时随地监察官吏们,以防他们有不轨之心。朱元璋还不放心,每日亲自处理国家大事,五更而起,三更才息,唯恐自己不尽心而让奸臣贼子钻了空子,趁机作乱。

文武群臣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每一看到皇帝阴云密布的脸庞与紧绞在一处的眉头,他们便被吓得面无人色。即便如此小心,也难免招致杀身之祸。

河南尉氏县学教授许元因表章中有“藻饰(早失)太平”之语而被诛灭九族。

印度得道高僧释来复赞扬朱元璋的诗中有一句“殊域及自惭,无德颁陶唐”,原为自谦之语,道自己何德何能得以颂赞龙颜,孰料朱元璋以“殊”为“歹朱”,又因“无德”二字分外恼火,跳脚大骂天竺僧侣,结果德高望重的释来复大师终于被处以腰斩,无命重返家园。

佥事陈养浩有诗“城南有嫠妇,夜夜哭征夫”,而被以扰乱军心的罪名溺死于皇城金水桥下。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文武众臣敢怒不敢言,凡事更加谨慎,几乎连短短数行的回奏章表都要仔细研读数遍,以免出现纰漏自家性命难保。然而,威猛而冷峻的朱元璋不仅不觉得吏治太苛,反而认为唯有此方能让众人死心塌地、不怀二志。

自儿子刘璟离开青田之后,刘伯温的心再也没有平静过。他虽名为退隐青田,实则心忧天下不已,他是万不得已才用此苟全性命之策的。自古以来,功高盖主的臣子无一例外都没有好下场,刘伯温熟读史书,都把眼睛看出趼子来了。与朱元璋水里火里打拼了十几年,没有人比刘伯温更了解这位猛健的皇帝。朱元璋从外表上看去不愧为一代奇男子,他面对众人总是挺直肩背,朗笑声声,豁达而大度,分外让人亲近,然而在这个枭雄的心底里却弥漫着无尽的黑暗与阴险,敏感而多疑,暴戾而凶残,刘伯温真正体会出了什么叫做“伴君如伴虎”的滋味。

刘伯温早已将滚滚尘嚣看透,视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如浮云,他只想学汉朝的张良,能用自己的心思保住一个安逸的晚年,他愿意朝看晨雾花露,晚对皓月清风,隐逸在不为人知的山间,不问寒暑,不问甲子,平平安安地过上神仙一样的生活。而且,他又多了一个牵绊——他的珠妹终于结束了半生的飘零,回到了他的身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夫复何求?他觉得欠下朱珠的情债太多,他必须抓紧余下的残存时光补偿她,同时自己也获得前所未有的幸福。

在青田县南170里,有一个地方,名叫淡洋。

当年,方国珍就在这里发迹,拥兵自重,对抗朝廷。刘伯温回乡隐居这段时间,周广山等人在淡洋起兵叛乱,但明朝官吏企图隐瞒不报,不让皇帝知道。

“淡洋”的事,刘伯温与朱珠不止一次地商议过。刘伯温想提醒皇帝注意,莫让坏人作乱此地,朱珠却认为既然已退隐山林,凡尘的一切俗事便无需劳神费心,一切任其自然。无奈刘伯温执拗,硬让儿子刘璟携他的书信入京见皇帝,朱珠苦笑道:“温哥,你年纪也不小了,怎么脾气一点儿也没改?还是那样倔,认准了的事,一条道儿走到黑……当年我怎么流着眼泪,举着宝剑要留下你,你都不肯,一心要下山……唉,这莫不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刘伯温道:“这不好么?不那么执拗,珠妹你能等我半世吗?”

说着眼睛有些湿润。

朱珠忽而想起了自己经受的种种磨难与坎坷,世间的冷暖炎凉,人情的淡漠阴损,更甚的是她对刘伯温那不曾稍减的一段痴情的噬骨般的折磨,她忍不住坠下两颗泪珠来,旋即又掩住窘态,道:“好什么?还不是一段孽债?!”

“不,这是一段仙侣奇缘……我刘伯温世称有半仙之体,珠妹你红颜白发,是仙宫里的人物,咱们就在这青田乡下快快乐乐地做一对神仙眷侣!”说着话,刘伯温深情地望着满头如雪似练的发丝的朱珠,白发之下面如凝脂,眉似远山,星眸如水,唇儿丰鲜娇艳,比十七八岁时的容颜毫不逊色,哪里像年近六旬的老妇?刘伯温一时情动,执朱珠之手,怔怔地站住,两个人的眼里泪光闪闪。

“温哥,我已经老了……”

“不,在我心里,珠妹永远貌若天仙,容颜不改!”

“又说痴话……”

“说真的,珠妹,我刘伯温扪心自问有愧的事情不多,若说有的话,那么便是对你……我欠你的情太多太多,你花一样的年纪生生叫我耽误了。我……”

朱珠温存地一笑,情动间捧刘伯温的双手在自己的手心里,边摇头边道:

“温哥,不要太自责,也是我脾性太烈,所以才阴差阳错……唉,往事不堪回首,咱们已朱颜辞镜,青春不再,又何必耿耿于怀。不管怎么说,现在在一起就好,不是吗?”

刘伯温握紧朱珠的手,将她牵引至自己的胸前,柔声道:“是的,不会再分开了……珠妹,刘伯温愿与你共度桑榆之年!”

朱珠眉梢一扬,调皮道:“一把年纪的老太婆喽,即便要跑也跑不动啦!”

然而,儿子刘璟的迟迟不归,却让刘伯温渐渐忧心如焚。儿子未曾上京之前,刘伯温便知他此行凶多吉少,因为如今朝中说一不二的人正是自己的冤家对头胡惟庸。从前由于选相的事,刘伯温在皇上面前对胡的评价不高,致使朱元璋犹疑不决,迟迟不让胡惟庸荣登相位,为此心小气狭的胡惟庸一直有不平之气。刘伯温上书奏事,怕胡惟庸从中破坏,因此再三叮嘱刘璟要伺机当面呈报皇帝,不令胡惟庸插手,否则定会弄巧成拙。

刘伯温太了解胡惟庸这只狡猾的老狐狸了。

刘伯温心里不安宁,饮食上便不经心起来,这让朱珠焦虑不已,她明白刘伯温是担心刘璟的安危,父子连心,人之常情嘛,可是她又怕刘伯温拖垮身子,毕竟年纪不饶人。于是朱珠每日挖空心思为他亲手调羹,才略略解除了刘伯温心头的几丝愁云。

又过了旬日,掐指一算,刘璟离开青田已有两月之久,刘伯温预感大事不妙,他便再也坐不住了,一心要赶奔帝都去探个究竟。朱珠苦劝半晌,刘伯温才叹气作罢,于是另派两个伶俐的奴仆去金陵打听消息。

刘伯温默默地净手,焚香,默祷苍天片刻后取出灵棋,占了一卦,他定睛一看卦象,只觉一桶冷水劈头盖脸地浇下来,他呆坐于椅上,半晌无言。卦上乃大凶之兆。

刘伯温心头暗叫:我儿危矣,朱珠见势不好,抢步冲到刘伯温跟前,摇摇他的肩头道:“温哥,你……这是为何?”

刘伯温失魂落魄似的道:“璟儿,璟……儿……祸事临头……”

声音细得像呻吟,轻得像片羽毛,但是朱珠却重重地挨了记闷棍似的,脸色倏地苍白起来,她急道:“那,璟儿……是不是……不,不,他不会,胡老贼他不敢把璟儿……”

刘伯温的脸阴云密布,他咬着牙关缓缓站起来,灰白的胡须直抖。

“不行!我要去金陵,定是那胡惟庸为难我儿,寻机陷害,我不能眼看着儿子去送命……我要上路,我要去见陛下……”

朱珠浑身凛然一震,急叫道:“温哥,这也许又是个阴谋,你不能去,去了便是自投罗网!”

“那璟儿……”

“先等等消息再作打算……”朱珠打断刘伯温呓语似的话,斩钉截铁道,“那胡老贼正要引你去金陵,你难道看不出来,他置好了口袋等你钻呢……璟儿只不过是个诱饵,你不去,他一点儿危险也不会有!温哥,听我一句吧,先冷静些……”

刘伯温颓然倒在座位上。

奴仆终于回来了,他们带来的消息令刘伯温大失所望之余更加坐卧不宁——刘璟下落不明,金陵城中上下打听不出一丝风声,两位仆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不知刘璟的安危存亡!刘伯温险些昏倒,他强挣着挥手令仆人退去,自己一个人坐着想心事。

朱珠悄无声息地进来,刘伯温浑然不觉,口中喃喃自语着什么似的,朱珠显然已经知道刘璟的事了,她轻声问道:“温哥,什么时候动身?”

她了解刘伯温的脾气,刘璟此行生死未卜,无论如何也让他这个做父亲的放心不下,金陵是一定要去的,在刘伯温看来,唯有自己才可以保住儿子这条命。朱珠知道根本拦不住刘伯温,索性敞开窗子说亮话。

“这……当然,越快越好……即刻就起程吧。”

刘伯温言语伦次全无,朱珠知道那是担忧刘璟的安危所致。她唯有拿出母性的温存来,才可以让刘伯温纷乱的心绪平静一些。

二人慢慢上路。一路之上,二人默默无言,仿佛要去的不是都城金陵,而是阴曹地府。愈接近金陵,二人心事愈重,尤其是刘伯温,他夜里常常醒着,白天却又魂不守舍。

刘伯温何尝没察觉到自己的异常,许久不见朱元璋,刘伯温都有些胆怯,他不知道如今的帝王脾性如何,但事已至此,纵是怯场也不行,唯有硬着头皮往上冲了。

当他真的见到朱元璋时,刘伯温的心一下子沉重起来。人还是昨日的朱元璋,可他的气色却大不如从前了,眉宇之间集聚着一股怨气。对于朱元璋这几年来的所作所为,刘伯温略有耳闻,这位威猛之君的内心早已变得虚弱和敏感起来。

刘伯温向朱元璋行三叩九拜之礼,口称:“草民刘伯温拜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高高在上,用力睁大双眼去辨认刘伯温。

“伯温先生……”

朱元璋边亲切地呼唤着,边起身离开御座龙案,降阶去扶刘伯温。朱元璋殷勤地携刘伯温双手,上上下下打量着他,刘伯温被他看得有些窘,于是询问道:“皇上近来身体还康健吧?”

“唉!自从先生去后,朕无一日不思先生,再加上积劳过度,身子已大不如从前了。”

“望圣上保重龙体。”

刘伯温躬身一礼,心中却在暗自思忖如何提起儿子的事。

朱元璋仿佛知道刘伯温心事似的,故意不提刘璟来京的事,顾左右而言他。刘伯温心急如焚,但表面上平静如初,仿佛心如止水。朱元璋暗自窃笑,终于玩腻了这种捉迷藏似的游戏,开口道:“伯温先生此行,是专门为了令郎的事情来的吧?”

刘伯温心里打了个激灵,应道:“陛下英明,臣正是为此事而来的。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犬子刘璟离家数月不归,臣时常记挂在心,所以才从青田老家跑来的……”君臣二人都小心地避开敏感的“淡洋”,其实刘伯温心里明镜儿似的,朱元璋之所以先夺他的俸禄,又将他儿子刘璟扣在京城,其目的不外乎是对“淡洋”之事放心不下。刘伯温知道朱元璋为人生性多疑,他不会相信自己,因为自己精通术数,有半仙之体,同时他也不会完全听信于胡惟庸的话。然而朱元璋既身为天子,一定会为他的江山社稷而担忧,旧逢大乱之年,恨不得天下百姓人人为之卖命,天下太平之际又恐天下人个个争夺他的王位,战战兢兢,多疑多虑。

这是真命天子的悲哀。

朱元璋听了刘伯温的话,默默点头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先生惦念儿子的归期,朕何尝不惦念皇儿的前程?”

“大明朝国力昌盛,无莫恩泽天子,正有子孙千秋万代基业去打理,皇上为何如此悲观呢?”

“恐社稷江山不保。”

朱元璋道,二日炯炯地盯着刘伯温。

刘伯温坦然道:“一切皆有定数!”

此话一出口,刘伯温便追悔不迭。他差点忘记了如今的朱元璋最怕的、最不爱听的便是什么“术数、气、天命”一类的话,不然他又为何因“淡洋”之事耿耿于怀?想到这儿,刘伯温头上见了汗,他忙道:

“陛下,臣此番来,最主要为请罪而来,臣……”

朱元璋佯装不知,道:“先生何罪之有?”

刘伯温一愣,随即道:“臣知因‘淡洋’之事,朝中起了风波,有扰陛下清静,因此负罪而来,请陛下依律惩处!”

朱元璋突然哈哈大笑,道:“先生多虑,多虑了……‘淡洋’之事乃是朝中重臣恶意中伤,纯属乌有,朕从未放在心上……”

朱元璋顿了顿,叹口气道:“先生,朕知夺你俸禄不公,然朕亦无可奈何。朝中臣子对‘淡洋’之事分外敏感,朕不得不做做样子,以平衡众臣之心,先生可知朕的苦心吗?朕这个皇帝,着实难当哩,只是委屈了先生。”

刘伯温忙道:“不,陛下,臣已无官一身轻,还要什么俸禄?况且,臣在青田老家,还有些田产,供度日无忧,不劳陛下为臣操心。”

朱元璋点点头,又将话头儿扯到刘伯温的儿子刘璟身上。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刘伯温传奇 (33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