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4章 相比技能,思考才能让你走得更远(6)

作品: 个体崛起 |作者:陈立飞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03-23 14:51|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33txs.com)

从大的跨境医疗的蓬勃,互联网金融的崛起,网上购物还在火热呢,马老板刚又推出了VR购物。4G刚普及,就要为5G时代的到来提前做好投资部署了。小到如何做一份用户体验更好的简历,或者家庭外卖模式冲击百度、美团、饿了么外卖等,都在方方面面改变着我们衣食住行的用户痛点。有些痛点我们知道,而有些痛点甚至自己都没意识到,在未来几年都有可能得到巨大改善甚至颠覆。

所以,做未来部署和规划一方面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在错综复杂眼花缭乱中,总要找到一条你认为清晰的道路,要不然和盲人真没什么区别了。但另一方面又显得愚蠢可笑,因为未来的道路不仅多而乱,关键还是在不断变化的,自己会分岔和合并。别说未来十年了,未来五年你都不知道这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以前站在传统职场鄙视链上层的人,总是看不起电商、微商、直销,因为技术门槛太低;而在未来,很有可能有些行业的鄙视链会反转。就像以前东部华尔街精英看不起硅谷的技术人员,如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商业环境、商业模式都在发生变革的时候,不能用老眼光看待新世界。

有人问我说未来有什么规划。我一般都是先承认自己的无知,这个问题,我真答不上来。我都不清楚未来的基础在哪里,香港、深圳、上海?并没有详细的战略计划,但有大概的方向。现在最害怕的,不是败给不努力,而是败给趋势。对我来说,如何升级自己的认知水平确实比赚钱要重要得多,或者世俗些说,老觉着现在赚的都不是什么大钱。

认知水平代表着你在什么层面看未来和当下。有些机会和红利出现的时候,由于认知水平有限,甚至红利的风呼呼地往你身上吹,你不仅没飞起来,还觉着风大躲进洞里了。等过了两年才明白,太晚了。

我依然相信——现在所看到的世界,还是表面;现在所相信的理念,一定会变。

不要扼杀你职业生涯的另一种可能。很多人不成功的原因就是太尊重自己了,太相信自己的原有判断,太想捍卫自己的观念,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就像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用来享受的。既落江湖内,便是薄命人。不要太爱惜自己的羽毛。

既然未来不可测,把握当下就尤为重要。

这个时代,我是越来越不相信“后起之秀”这个说法,后知后觉是职场的一大遗憾。世俗点说,这就是一个“成名要趁早”的年代。早些年开淘宝赚钱,现在再卖出两个双冠试试;前几年公众号的红利,现在已经是1300多万公众号的红海了;前几年做App的赚钱了,现在再做,多半是个烧钱的坑。

在每个垂直领域,都要先下手为强。

我相信未来会从地上冒出更多的机遇,但是每个机遇的红利周期会被缩短。

有人问,未来是不是机会主义者的天下。

首先,机会主义者,在我看来就是个褒义词啊!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能踩对时机,抓住机会的,这眼光得有多犀利,市场嗅觉得多敏锐。这个时代,称你为机会主义者时,绝对是溢美之词啊。

因为现在知识和资讯就像商品一样,价格越来越透明。信息不对称的越来越少,“忽悠”不出皇帝的新衣。别以为定制深色西装外套、免烫衬衫、反褶袖、意大利手工皮鞋,包装得高大上人家就看不出你是在拉皮条。以前创业讲商业模式、讲估值,特别能画大饼,特别能自圆其说,但现在投资人真不傻。你是做直销的吗?

真正的机会主义者,除了眼光和判断外,更要肚子里有干货。目前已经有一个现象,而且未来会更加明显的趋势就是,除了第一批把握趋势率先进场的人分到红利外,自身有优质内容输出,或者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人,不管是知识还是技艺,将会得到成倍的关注、流量、平台、收入,甚至会产生虹吸效应。这就好比房子,北京、上海、深圳的房子因为享有超优质地段,价格会持续走高,而且会和二三线的房价差距越拉越大。未来人才也是一样,大量的资源和资本会倾向于一小撮真正优质的人,会把他们的价值放大N倍,而资质平平的人可能被边缘化和平庸化。

这不是一个按劳分配的时代,还是遵循着二八法则。

Tobegoodisnotenough,you'vegottobeextraordinary.(光优秀还不够,你得卓越。)

大家都说现在是内容创业的风口,但是问题是,我有好资本,你有好内容吗?没有价值,谈什么价值变现。

对于未来的态度只能是——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永远精进自己。

静静地,等风来。

【成长很累,但不成长更累】

朋友跟我说,看你的朋友圈,觉得你活得太励志了,简直就是一碗行走的鸡汤,你是不是每天都过得很辛苦啊……最后甩下一句:虽然你的生活很精彩,但我还是不想让我的生活像你一样,都没有生活乐趣了。

我跟他们说,我其实没觉得很辛苦。然后他们就摇摇头:“矫情了是不,你是想说你不辛苦还赚了这么多钱是吗,就像当年读书时说自己没怎么复习却考了满分一样,你这是谦虚的骄傲啊,别嘚瑟了。”

我哭笑不得。

我香港的秘书更绝,经常跟她交代完事情挂电话前,她要用严肃的口吻,语重心长地教育我说:“老板,你要注意身体啊,千万别倒下了,你可要活得久一些啊……”最后还不忘加一句“钱是赚不完的,还是要享受生活”。

说实话,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都是有些困惑的——我觉得我的生活挺好的呀,我也没有你们想象中那么拼啊,我经常忙里偷闲啊。前几天在成都,虽然连续三天每天一场讲座分享,但白天成都的客户请我在宽窄巷子吃了火锅,在苍蝇馆子吃了最正宗的川菜,下午在太古里美好的阳光下喝着茶,码码文,我觉得我的生活挺惬意的啊。

怎么在他们眼里,好像我已经忙到没有性生活一样了呢?太不健康了。

问题是我平时都是反鸡汤,反励志,反成功学的。看到机场成功学大师的讲座图书,我都是内心呵呵;听到一些公司的集体口号和誓师大会,我常常嗤之以鼻。我还经常批评某些职场大号为了迎合大众走鸡汤文路线堕落了,没有调性了。

那些我以前看不上的东西,怎么还成了我自己的标签?

到底是这个世界变了,还是我变了?

好吧,那我就反思下我为什么会变成大家心目中的所谓励志派代表。

1成长确实很累,但不成长更累

我有时候回老家,和家乡的小伙伴们一起吃饭喝茶,他们经常惆怅地跟我说,看你朋友圈天天飞来飞去的,其实我们也挺羡慕的,因为你在更大的舞台,为自己的梦想奋斗着。我们在这三四线小城,每天稳定地上着班,虽然也有热血,但没有平台,没处使力,憋屈呀。

“你是身体累,但心不累;而我们身体不累,但心累。”

这个话题挺沉重的,但我特别理解这种感觉,当年的自己,不就是因为在家乡活得心太累,才跑来一线城市,一穷二白开始打拼的吗。

虽然前几年什么都没有,但心里是满足的,知道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在过,未来虽然不确定,但清楚自己的方向。

其实大多数年轻人都不怕辛苦,也希望能闯出一片未来。在变强的道路上成长很累,但若安于现状、沉溺享乐和安逸,你会发现要不了多久你会过得更累,不仅身体累,还心累。

2光励志是没有价值的,关键是科学用力

随着现在自己见识的增多,渐渐发现,那些天天在朋友圈里吐槽自己忙死了被榨干了的人,多半是用力不对,还有时间发朋友圈宣告忙碌的状态,就像要让全世界都知道自己的低调一样,一个性质。

忙碌是没有价值的,最重要的是做好两点,一是时间管理,二是团队协作。

我见过真正忙碌的人,他们把每天的时间都精确到小时,然后有条不紊地把一件件事情处理好,犹如一天24小时的庖丁解牛。这种状态,非常性感。

我们觉得对方很忙碌,是因为同样的事情,我们以为对方的处理效率和自己一样,所以认为对方怎么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处理这么多事呢,肯定天天忙得焦头烂额、没有生活吧。其实,做好事件的优先排序和时间的精确管理,合理规划任务,就可以把todolist(待办事项清单)的事一件件画掉。

很多人凡事都喜欢亲力亲为,用所谓的忙碌努力来自我感动、自嗨。其实这种思路在互联网大协作的现在,是错误且愚蠢的。这点我特别有感受,下次专门发表一篇文章详谈。

3适度焦虑,才是当下的健康心态

朋友关心说,看你每天的时间都很紧凑,文字里也透露出很焦虑的感觉。

其实,我的观点是,在当下社会,在如今的职场,适度焦虑或许才是健康的状态,不焦虑才有问题。

心思敏锐的人,会发现中国这几年经济转型和互联网技术像两把大勺,不断搅动着创新机遇的春水,让这片神奇的土地,不断涌现出新的机会,阶层流动,圈子迭代。我们也许看不清未来,但是都知道它的潜力和能量。这个时代就像一列快车,驶向不确定的美好未来。问题是,有些人太钝感,没有意识到这趟列车的存在;有些人意识到了但脚步太慢,执行力太差,追不上这趟车,因为车不会停下来等你。

在这不确定的时代,满地都是投资机会,满大街都是挣钱的机遇。只要是敏感的人,警觉度高的人,或多或少都会焦虑吧,担心脚步一慢,就错过下个风口。

其实,在我看来,焦虑属于精神的饥饿感。大家知道保持适度的饥饿不是坏事,尤其是晚餐时,有助于大脑清醒,身体健康,身材精瘦。而适度焦虑,也有助于思维的敏感,更早些知道未来哪些机遇要抓住,哪些坑要避免。

既然焦虑是这个时代的普遍情绪,焦虑点,保持警觉,不是什么坏事,我不认为是不健康的表现。只要别焦虑到内分泌失调,新陈代谢紊乱就行。

在当下成长的道路上,我们焦虑的努力,是可以改良的。

给拼搏和学习的过程加一些有趣的调料,努力的间隙一样可以放松游戏。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个体崛起 (33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