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3章 聪明职场人懂得用精益犒赏自己(3)

作品: 个体崛起 |作者:陈立飞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03-23 14:51|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33txs.com)

再往前,我写过的一篇文章《你笑别人太low,他们笑你不懂》,谈到咪蒙人红是非多的处境。结果一周后因为这篇文章,自己打脸了。

在那篇文章火了两天之后,果然攻击的文章开始出现了,各种批斗大会和隔空谩骂轮番上演。几个原创大号撰文,微信之父张小龙也转发并评论了。一帮朋友说你火了,一帮朋友问你没事吧。

我笑着说当然没事,互联网都是一阵风,认真你就输了。一直都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看一场大戏,当两天的主角,不要奢求太多。

而且,亲手制造出了一个话题和现象,引起社会广泛讨论,这是人生幸事,我只是想看看他们撕得有没有水平。

对于互联网上这种撕来撕去的文章,我的观点一向是拥抱并鼓励的。我相信,除了极少数原则底线和普世价值外,世间大多数观点,并没有绝对的真理,有的只是绝对的立场。

尤其是在职场上,更多情况是——立场决定真理。凡在职场浸淫过的人,肯定都懂我在说什么。

当年希拉里和奥巴马在竞争民主党候选人的时候各种撕,互相指责对方的各种政治错误。结果党内确定奥巴马为候选人的时候,希拉里下一秒就公开声明,希望支持她的拥簇者们投票给奥巴马,说他是好领导——立场决定论。

这就好比在《奇葩说》上,最后哪方观点赢了根本不重要,甚至观点本身就是一个无解的存在。对错永远随着不同阶段、不同立场发生变化。重要的是,在双方辩手文字的玩弄和情绪的把控中,大众的思维,变得更多元、更立体、更高级。这才是价值。

我差点沐浴焚香,双手洗净地点开那些反驳的文章,看到有逻辑、有干货的,内心暗赞写得真好。果断打赏了那篇文章,给写文的作者留言,然后我们加了微信,相互探讨观点文字,他说你的鸡汤写得很牛×嘛,我说你的观点很毒舌、很犀利嘛,彼此哈哈。最后,约了下次有机会见面聊。

说白了,一篇文章即使写得再好也一定是有局限性的,单靠一篇2000多字数的小文,很难把一个道理讲清楚,更不可能讲全面。写文的人,选一个角度写;喷文的人,选一个角度喷。大家各自表态,各自知道自己和对方的立场,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成熟的作者,只针对观点,不针对人。

就像熟悉我的人,知道我是反鸡汤的,但我不会简单地论断鸡汤无用,或者看不起鸡汤的作者,甚至我还特别欣赏真正有货的鸡汤写手。

大众为什么喜欢读鸡汤文?因为真正高级的鸡汤写手,都是半个心理学家。他们能用文字摸到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戳进灵魂最敏感的痛点,让读者产生共鸣、共情。

但现实的窘境在于,很多所谓反鸡汤的写手,自己写干货水平不够,炖鸡汤能力又不强,这才忸怩作态。

当然除非你是写《精进》的知乎大V采铜,人家写纯学院派干货,不掺杂半点鸡汤,也能得到市场认可。

同样,不成熟的读者,只会简单地说你牛×、他傻×这类简单粗暴体的评语,也就配当脑残粉和小红粉。他们会用情绪投票,而不是用大脑。就像有篇文章的标题说,他们的独立思考,既不独立,也不思考。他们要么美化,要么嘲弄,跟着从众,跟着起哄。他们并不想要思考逻辑,他们只想要释放情绪。

靠他们堆砌出来的用户订阅量,会增加你广告的价码,却不是用来真正交流。所以和菜头天天在清理粉丝,说傻×不要关注他。

言论自由的好处,在于唤起更全面的认知,而不是培养更极端的思想。

所以对于有些读者只喷不表的情绪化留言,我只想说,只谈对错是种病,爱谈是非loser命,赶紧取关,速速离开。

作为一名公众号作者,相比订阅用户数量,我更关注自己的用户素质高不高。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关注我的都是脑残粉,一言不合就墙头倒的,那只能说明我自己段位太low,自己也是个脑残。高质量的用户,甚至都不需要完全赞同我,有你们自己独立的taste(口味)就好。读者素质高,才是我们真正可以吹牛的。

总之,互联网世界,每个人都有发声的权利,也应该誓死捍卫对方说话的权利。遇到观点不合的,吵架也很正常,吵得漂亮的,是造福社会,造福人类;吵得水平有限又不自知的,也不用在意,就当对方是为了蹭个热点。毕竟是出来混的,都不容易。

【管不住嘴的人,是没有资格谈未来的】

科比说:“我的意志能经受得住消磨,但我的身体告诉我是时候该说再见。”但是看到他最后一场比赛狂砍60分,最后一记超难度的三分准绝杀,我热泪盈眶,真想冲到现场——你不是还能打嘛,退什么退!

当年鼎盛时期和科比一起的tracyMcGrady(特雷西·麦克格雷迪)、AllenIverson(阿伦·艾弗森)都在好几年前退役淡出了大家的视线。而科比以37岁的高龄还在打,还能打出这状态,真是看哭了。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篇帖子,说一哥们儿知道科比要退役了,为了去现场致敬偶像,这几个月疯狂锻炼身体,终于晒着一身肌肉去了现场。

看着那哥们儿的线条,内心真是千万头羊驼在奔腾——这才是铁杆粉丝,我就是一个大写的loser。

当有段时间没见的朋友惊讶地问我,“你怎么有双下巴了”“你的肚子是怀孕三个月了吗”“你的胸都比我还大了”——内心是一万点伤害啊。

记得当年余世伟对着台下散发着青春激素的大学生,说了句很污的话:“我真的好羡慕你们这个年纪,有大把的时间和健康的身体。不像我这样,满脑子的经验和能力,但是身体不行,时间不够。一大把年纪了,连女人也玩不动了。”

“心有余而力不足”,真的,这绝对是人生最大的悲剧。

下周末就要在深圳和读者朋友们见面分享了,好歹人家也是付了钱的,难道就是来看你圆滚滚的肚腩和安西教练(看过《灌篮高手》的同学一定懂得,唉,暴露年龄了)那软软的双下巴吗。口口声声说最看重的是用户体验,见到你长成这个体态,人家一定大呼上当,分分钟要当场退票的节奏啊。

我开始深刻地反思,为什么每天在嚷嚷要减肥做型男,为什么不仅没瘦反而更胖了。

结论是——减肥增肌最重要的两点:管住嘴,迈开腿。对吧,而前者明显比后者要难很多。因为迈开腿需要的是行动力,而管住嘴考验的是克制力。

我自认为事业上还算是行动力不错的人,但在身体上太放松了。在香港基本能做到每天去楼下的健身房扑腾几下,虽然动作不够标准,强度也不够。但要管住嘴,简直逆天了。我口味重,好川湘菜,水煮鱼、剁椒鱼头、火锅、小龙虾是最爱(不明白东南沿海长大的我是怎么养成这口味的),对香港的粤菜几乎无感。出差的话我更变本加厉,北京的脆皮烤鸭,上海小笼多汁灌汤包,和合作伙伴或客户们一边享美食,一边谈商务合作,一吃就是一个多小时。虽然有几次还特地和自己说“要控制哦,不要吃太多哦”,但是看着一桌美食,一直咽口水,压抑的感觉太难受了。再加上身边人吃得甚欢,这一刻你都感觉自己被“孤立”了,分分钟缴械投降啊。

快乐是短暂的,对自己失望却是长久的。身上的每一寸赘肉,都是向生活妥协的标志。我这何止是向生活妥协,都快五体投地了好吗。

行动力是去做你想做的事,而克制力是不让做你想做的事。哪个更考验人性,想必大家都清楚。想起《后会无期》里的台词——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话又说回来,迈开腿也好,管住嘴也罢,真正的减肥,是和时间的较劲。减肥不是摧枯拉朽的狂风暴雨,少吃几顿饭就立竿见影,这样只会带来报复性反弹;而是检验优质生活习惯的产物,保持规律锻炼,维持适度饥饿,断贪、禁懒。减肥简直是时间的艺术、生活的禅学、人生的信仰。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都会败给时间。所以减肥永远是一个最励志、最无奈的笑话。

其实我还有一个不愿承认的现实是——年纪大了,基础代谢下降了,燃烧同样的脂肪,现在要doubleeffort(双倍努力)了。

以前说过,现在每一天都舍不得浪费,因为时间严重不够用。其实,在时间的赛道上,还要对付另外一个“对手”,就是自己身体的不断衰败。

以前觉得自己胖了,健身房HIIt(高强度间隔训练)或者坚持跑步一段时间就立马能瘦下来,哪用什么节食;现在要减肥,健身房吭哧吭哧,以前做8个深蹲,现在得做16个才有同样效果。身体基础代谢变慢了,同样的运动,半价的疗效。

终于不情愿地承认,身体管理,某些程度已经比时间管理更迫切了。年轻没有几年,哪怕你老了还能保持着年轻人的好奇和旺盛的精神世界。但是,和年轻人一样熬夜试试?上大学的时候,熬几个通宵那都不叫事,补一觉就回来了。现在熬夜后就跟倒时差一样,得恍惚好几天。

还记得马化腾的那句话吗——“你什么都没有错,只是太老了”。

真的,如果还觉着年轻,赶紧动起来吧,趁着身体没有衰败之前,把该办的事都赶紧去办了吧。还有哪些遗憾想要弥补,哪些新奇的idea(想法)想去尝试,哪些可笑的梦想想要去follow(跟进)——beforeit'stoolate,beforeyouarebecomingtooold(在太迟之前,在你变得太老之前)。

真的,对于六块腹肌和马甲线,我压根都没有奢望过。我的需求挺简单的,穿衬衫的时候,肚子上的那颗扣子,能有足够呼吸的空间,安安静静地做个美扣子,而不需要一直被隆起的肚腩壁咚着,喘不过气。

我不奢望像张震一样瘦得刀削的侧脸,只要不是现在这刀削面团一样的侧脸:正脸大,侧脸宽,抬头没脖子,低头双下巴——简直360度无死角啊。

马东为了上镜都割了眼袋,刀锋下的美丽了。我再这么堕落下去,最后只能去抽脂了。

太——残——忍——了。

《纸牌屋》第四季最后一集,Underwood面对着镜头,眼神镇定冷酷,用演话剧的口吻说:Wedon'tsubmittoterror.Wemaketheterror。(我们不屈服于恐惧。我们制造恐惧。)

Yes,Idon'tsubmittofat.(是的,我不屈服于肥胖。)

【你逃离不了的北上广】

即使有一天,我们离开了北上广,这些年在城市里浸淫出来的气质,永远都留在身体的血液里,和灵魂的阴影里,挥散不去。

自己公众号后台的留言中,除了读者留言和文章授权外,也有谈商务合作,并希望有机会能见个面好好聊聊。我说你们在哪里,多半的回复是——北京。

而现在确实承认,虽然平时多半身在香港和深圳,和北方这座三个半小时飞机的城市,产生的交集越来越多了。

这半年里,已经是第四次来北京。每一次来,所见的人,所谈的业务,都更加丰富。朝阳的国贸,西城的金融街,北四环的中关村,东北区的望京SOHO,还有德胜国际中心的出版社,北京的一切,似乎越来越熟悉。钱包里一直备着北京的地铁卡,知道早晚高峰的时候用得上。

在西城金融街的星巴克,工作日的下午,外面炎热,里面拥挤,朋友从附近整栋央企的玻璃写字楼里出来,赴和我喝杯咖啡的约。

“你要不考虑下来北京发展吧,看你最近一两个月就要飞来一趟,北京挺好的。”

讲真的,我一直对北京的硬件设置有不少看法。比如首都机场根本不像一座一线城市该有的样子;比如在这里晴天是宝,路上的汽车引擎盖永远都洗不干净的样子;比如这里的交通定时瘫痪,而食品安全好像一直都是个笑话。

但必须承认,北京有最密集的资本,最厉害、最多元的人才,有最高的特权,也有最慷慨的空间。

这里每周都可以在写字楼里听到最新的资讯:创业的经验,运营的方法论,大咖与大众的对话。这里生产着供全国人民消费的视频,炒作着大众需要的明星话题。

我的同事从香港念完书后,先在上海工作,又来到北京,一路空气越来越差,精神越来越好。

渐渐明白,一座城市能否吸引真正优秀的人,只有一个条件——前途。

而“前途”可以让他们忍受好些天只能戴口罩出门,忍受食品和水的不安全,忍受地上交通的瘫痪和地下交通拥挤得没有尊严,还有赚钱速度赶不上的房价涨幅。

而“前途”就是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最大的“春药”,仿佛拥有宗教般的号召力,告诉真精英和自认为是潜在精英的白领们,这里能成就伟业,这里能打破阶级,这里能让你的人生从此不同。你们只要做梦想的传道士和理想的雇佣兵,准备好励志的心态面对这哪怕令人绝望的环境吧。

你知道,稀奇古怪的想法能在这里得到回应;天马行空的个性能在这里找到同类;无论多大的梦想和情怀,都能在这里找到变现的可能。

只有一线城市才能慷慨地奖励那些最疯狂的头脑和想法。

前些天看过一篇网络热文,说二十几岁在哪里对你有多重要。大致意思是,有一天你离开后,这座城市的气质,会一直在你身上,陪伴着你,影响着你的气质和想法,甚至你自己都没发现。

而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一座城市都有这样的魅惑和影响力。换过几座城后,大多数城市会在记忆里慢慢模糊褪色,渐渐闻不到它留在身上的气息,慢慢想不起当年一起同居的岁月。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个体崛起 (33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