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22章 聪明职场人懂得用精益犒赏自己(2)

作品: 个体崛起 |作者:陈立飞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03-23 14:51|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33txs.com)

【什么样的人才叫见过世面】

几个月前,朋友Alex约我在香港一家露台餐厅喝茶,这哥们儿是典型的红三代,海归后辗转到香港做金融生意,同时还在香港一所大学教书。根正苗红又天赋异禀,做人不摆架子而且还勤奋,最重要的是,还特别的帅……我跟他在一起常常自叹不如。

我发现这么一个现象,身边很多真正有钱的或者家世背景确实不错的人,往往都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浮夸,反而特别低调,特别谦虚。

但是,同时又让你觉得,和你聊天的这个人,是见过世面的。

受十点课堂邀请,我即将去其平台授课。有天晚上我和十点读书的创始人林少,在朝阳SOHO城下面的一家小餐厅一起吃饭。大家都知道,创业者,尤其自媒体圈的大号创业者,时间都是极其宝贵的,他们都是时间的功利主义者,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和耐心。而林少和我聊到很晚,没有任何架子,我咨询的问题,他也是非常耐心地分析解答。

就在不久前,十点读书的用户订阅量,已经突破了1500万。

还有一次更夸张,我见到了我的偶像——万通的董事长冯仑,和他一起录制了一期他的节目《冯仑风马牛》。当节目组联系我,问我有没有时间和冯董录一期节目时,我都不敢相信,问对方:“你说的冯董,是万通的冯仑吗?”

对方说是的。

我的天啊,冯仑是我的童年偶像啊!

还在北京东二环的一家咖啡馆写稿的我,特地改签了第二天飞回香港的航班,还在附近的王府井商场专门买了一套新衣服,表示重视。

第二天早上,怀着忐忑的心情,我在北京一座会所里见到了冯董。冯老师见我来了,主动和我打招呼,说:“麻烦你啦,陪我录一期节目。”

冯老师特别亲切,整个谈话录制过程很畅通,很开心得聊了近两个小时。其实我心里一直想着好不容易见一次面,得加上偶像的微信呀,但是又不好意思问,人家太大腕儿了呀(大咖这个词已经不够用了)。

眼看节目录制结束了,结果冯仑老师主动说了一句:“来,我们加个微信吧。”

Oh,MyGod!

那一刻,冯董在我心目中的位置,万通六君子稳稳的“头牌”。

如果这两个属于正面例子,我刚好还有一个反面例子。

一哥们儿最近新书卖得不错,有点才华,我们见面聊了聊。这哥们儿说话的方式,我总感觉哪里不太对,但是又说不上来。

他总是试图低调却又刻意地想让别人觉得他很牛。

比如最后分开的时候,他说:今天和Spenser聊得很开心,待会儿主要是北京市××的领导邀请我吃饭,我得走了,改天再聊。

我心里顿时有成群的羊驼在原野上奔腾——你晚上有饭局就去呗,为啥非得说有领导请你吃饭,你是生怕别人不知道你是一个很牛的人吗?

有一种人,想要全世界都知道他的低调。

我自己也不是什么大牛,但是当遇到对方这样高级吹牛的方式,我就觉得他还是挺没见过世面的。

其实本来印象还挺好的,才华也是看得上,但就凭这几句话,好不容易积攒的形象,全没了。

我有一篇文章《有一种人,一开口,就圈粉》,这里面其实还有一层意思是:只要你一开口,敏锐的人就大概知道你的段位、认知程度、成长环境等。

一个人越是缺乏什么,越是炫耀什么,是真理。

比如,你会经常看到一类人的朋友圈,感谢××邀请,今天参加了××高档晚宴,现场来了好多大咖,非常荣幸啦。

表面在感谢别人,实际上在吹捧自己。

比如,你会经常收到一类人的名片,背后写满各种头衔,什么长江商学院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会理事。好像头衔越多,身份越贵。但是,你会发现真正头衔越高的人,名片越简洁。

如同审美上,真正有格调的照片,都是简洁的,只有越俗的照片,越需要更多的色彩去填充。

凡事不克制,就是不高级。

在我眼里,什么样的人算是见过世面呢?我心里的标准,大概这么三条:

能讲究,能将就。

比如一个人对财富过度饥渴,或对权利过度迷恋,对名气过度在乎,就是没见过世面的。

见到比自己厉害的人就迎上笑脸,见到比自己差劲的人就嗤之以鼻,就是没见过世面。

有些人在有一些小成绩时就膨胀;在稍有不如意的时候就抑郁,就是没见过世面。

虽然不至于泰山崩溃于前而面不改色,但是,内心不要有太多的得失心,很重要。

就是说,我们能享受最好的,但也能接受最坏的。

谦虚。

一个人的谦虚来自包容,就像一个人接触的事情越丰富,就越知道未知的领域多宽阔,自然会低下骄傲的头颅。只有浅薄的人,才会盲目自信。

王尔德说:只有浅薄的人才了解自己。

一切想要证明自己是个大牛的人,最后都在证明自己的愚蠢。

这句话我信。

优秀后,仍然真诚。

优秀不难,真诚也不难。难的是,你在越来越优秀之后,仍然真诚。

低级的人玩技巧和套路,高级的人,最后只剩下真诚。或者说,真诚才是最高级的套路。

有句英文谚语说得特别有道理:Honestyisthebestpolicy(诚实最明智)。

【压力最大的人,往往最优雅】

这段时间自己的状态并不太好,手头上有好几个项目要做,但是时间有限又是最大的瓶颈,忙不过来。又连续去了好几个城市,作息不规律,好不容易瘦下来一点的身材又变本加厉地反弹了——本身就易胖的体质加上压力肥,真心伤不起。

说实话,最近压力确实蛮大的。

有些人又要说我矫情了——你现在的日子明显比以前好太多,你压力个毛线?

其实压力也遵循马斯洛原理,有些压力是生存层面的,比如要在城市里活下来,希望买得起房可以安居;有些压力属于自我成就层面的,比如追求更高的薪水,更高的头衔,更有影响力,更被别人认可。

说白了,不管是员工还是老板,年轻人还是中年人,每个阶段、每个身份都有特定的压力。

在压力的环境下如何保持优雅,是我们一辈子要修炼的功课。

1没有压力的生活,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几年前徐小平的真格基金还没怎么出名的时候,一次记者问他,为什么要从新东方出来自己做投资人。

徐小平眯着小眼睛,搓着手,憨憨地笑着说,因为新东方上市后,突然发现自己没什么事情做了,只是变成了一个有钱的老头儿而已,这种感觉太恐怖了,所以必须得做点事。

这几年真格基金做得不错,在各大投资论坛、创业节目里都能看到徐老师的身影。转型为投资人之后,他的精神气质更好了,笑容也更灿烂了。

承认吧,人生有两种痛苦最无奈,一是梦想破灭后的绝望,二是梦想实现后的空虚。

当你费尽千辛万苦,终于爬上山头,你可能会短暂喜悦一分钟。但当你站在山头,却不知道下一步要去哪里的时候,你会瞬间觉得无聊起来。

我自己公众号的订阅用户,最近应该就会破30万了,我这段时间经常登后台,看着每天增长的数字,离目标越来越近。只有几千人订阅的时候,一直想着什么时候到1万订阅,等上了1万订阅,就会一直想着什么时候上10万订阅。等后台的数字到达30万订阅的时候,我可能在心里喜悦一分钟,欣慰地感慨一下——“哦,30万了。”

然后就想着什么时候破50万,甚至100万。这就是人性,永远贪婪,无法满足。

相信我,满足只是短暂的愉悦,而压力才是最长情的陪伴。

2在压力下努力保持优雅,需要自律

对美国感触很深的一点是,发现郊区小镇里的胖子特别多,他们慢悠悠开车花半小时出门,吃顿十几美金的自助餐再开车回来,生活安逸又闲适。这让我一度产生错觉,这是美利坚吗?生活节奏也太慢了吧!但等我到了曼哈顿、波士顿等大城市时,看到城市里的人们脚步飞快、眼神犀利、身材匀称,才又觉得,恩,这才是美国该有的样子。

相信你在网上也看过那些华尔街精英的身材,匀称的八块腹肌让他们看起来性感极了。美剧《纸牌屋》里的Claire,白天再忙晚上也换上紧身黑色运动衣出门跑步。

因为长期住各个城市不同的酒店,有时我也会早起去酒店健身房锻炼。每次我都会观察早起健身的人,猜想他们来自哪座城市、哪个行业、什么头衔,看到他们在跑步机上汗流浃背,在瑜伽垫上撕拉身体,举着哑铃大口喘气,我会由衷地感到被鼓舞。

健身房里很安静,大家都不怎么说话。但整个屋子都弥漫着一种气息,这种气息,有自律的味道。

Pressureisthenewsexy.(压力是新性感。)

3压力有多大,就能跳多高

身边不少朋友,选择过天天加班、非常焦虑的生活,并不是迫于生活压力,而是自己的主动选择。

就像我的好朋友Effie,放着好好香港华润的高管不当,跑去小赢理财创业。她老公是麦肯锡的全球副董事,真不缺钱。我去年还写过那篇文章《为什么我身边的高管朋友都出来创业了》,问她为什么要换职业,她回答说,因为感觉自己没什么进步了,所以看好了一个未来风口,想挑战一下自己。

这一年多看着她各种飞、各种忙,我们在香港的小区只隔着半条街,但基本都见不到面,只能在各个城市擦肩而过。

前两天,和她终于约到一面,聊了很多关于互联网和金融行业的看法,我觉得她越发智慧,举手投足也更加优雅了。这是一种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努力拼搏焕发出来的独特精神。

她说:“去年夏天我刚从华润辞职,我们一起吃饭那会儿,你还是个刚刚起势的小伙子,现在感觉已经有大V的气场了。这一年多你也是够折腾的,真为你感到高兴。”

时光让我们彼此都变成了更好的样子,这是对过去,最好的致敬吧。

有类人,注定是要过有压力的人生,才能满足内心的贪婪。

为什么要选择难走的那条路,因为我们不满足,简单的那条路,看不到太多风景。

4习惯了有压力的生活,才特别珍惜没有压力的时刻

忙里偷闲,苦中作乐,才是生活真谛。

就像没有痛苦的沉淀,快乐也是肤浅的。

每次去江浙沪出差的时候,我都尽可能抽出时间回趟家看看家人。有时回家只能待一天,今天回家,明天就得离开。

但同时,正因为时间短,才想着把全部的时间都留给家人。

有时候和家乡小伙伴吃饭,他们商量说饭后去看电影吧,又说最近都没什么好电影上映,没什么可看,我说我已经很长时间没走进电影院看电影了。

两个小时,太奢侈了。

高樟资本的创始人范卫锋有一次在朋友圈吐槽一部电影实在太难看,白白浪费了他两个小时,非常生气。我特别理解这种情绪,对投资人来说,闲暇的时间真的太少了。

前两天看到关于《快乐大本营》何老师的一条新闻,是他和另外三个新人男明星各拍了一条自己休息时一天的日程状态。另外三个男明星分别录制了展示收藏品、雪地越野赛车、洗泡泡浴的爱好,唯有何老师简单地录了“珍惜待在床上的一整天”这个主题。是啊,他的时间表太紧了,所以没有压力的连贯时间就特别让人珍惜,珍惜放空的惬意。

所以年底了,又碰上今天的平安夜,和白天刚结束的考研日,想必接下来的一周大家都蠢蠢欲动计划如何跨年了吧。

【只讲对错是种病,爱谈是非loser命】

之前有篇文章《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公司》,发布之后成了爆款文,上了微博热搜榜。说实话,我是没想到的。

发文当晚10点,和往常一样,点击群发之后,后台陆续收到了一些留言和反馈,我逐条回复了些有的没的,一些拉了精选。也收到了一些打赏的零钱,表示鼓励和赞同。

习惯忙到凌晨,习惯睡前枕边手机FM的音频,听着沉沉睡去。

直到第二天早上起来,健身房锻炼完、吃完早餐,和朋友坐着聊事情的时候,点开公众号的后台,看到那篇文章的阅读量已经破5万了。颇感意外,和朋友打趣说,这篇文章阅读量好高,搞不好今晚要破10万了。

朋友说,应该不用等到今晚吧。

果然,两个小时后,破10万了,而当晚的阅读量已超100万。

后台开始收到各种公众号授权白名单的请求,评论区的蓝色数目条也在不断刷新,一天增加了上千条留言。一开始我还想逐条回复,后来发现实在做不到。

这个公众号一直是我职场生活外的一片自留地,基本保持一周更新一篇的节奏,而没有选择每日更新。说实话,作为一个原创自媒体号,日更实在太血腥残忍。

第一,日更太伤身体。本职工作就经常忙到飞起、忙到吐血,若再每日提笔,身体不答应,我还想多活几年。

第二,日更太伤灵气。我身边有全职写公众号的作者朋友,坚持日更,和风口赛跑,不断压榨自己,码字到手抖,大脑在发烧,换来迅速增长的用户订阅,换来头条几万的广告价码,换来一片商业繁荣。我说你们太凶残了,虽然说妓女不是非要有欲望才接客,作者也不是非要有灵感才提笔,我不是全职,我不是村上春树,不能每日清晨训练。今天没灵感,就是没灵感,一周一篇,是我舒服的节奏,是我满意的状态。

100多篇原创文,20余万文字,之前也出过几篇转载量颇高的小爆款,但现实世界里纯商人的我,却并没有把这个公众号太商业化。

没有互推,没有荐号,没有二条,一般不追热点,也不想迎合大众。三观相近的,知道我更新的节奏,彼此心知肚明。在信息泛滥的今天,不必费神每天去点头像右上方的红点表示已阅,不聒噪、不打扰,挺好。也渐渐和一些气味相投的读者成为朋友,虽未谋面,却已神交已久。调性不合的,也自然慢慢离开。谢谢关注,谢谢取关,也算是变相清理粉丝了。

所以在目前市场上几千万个公众号,平均文章打开率不足5%的现实下,我的文章普遍打开率能高出平均几倍,留言丰沛,赞赏一般能过三排,看着特别体面,这是和读者的默契。

小而美的状态,是我喜欢的。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个体崛起 (33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