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04半信半疑,半遮半掩

作品: 三国终结者司马昭(全5册) |作者:李浩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7-20 16:45|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33txs.com)

刚入四月,暑热便似火盆一般笼罩住了渭南一带。郁郁的湿气从暴涨的渭河上空移动过来,非但不曾消暑降温,相反却加重了空气中的黏性和湿度,弄得人人皆似平空裹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袄,闷热得不得了。

筹粮署的营帐里,层层叠叠的征粮簿册堆得就像一座小山似的。司马师终于咬着牙将最后一卷簿册审阅完毕了,拿袖角擦了擦自己汗津津的脸庞,“哗”地一下将那卷簿册丢到了一边去,伸了伸懒腰,喃喃地自语道:“这些粮粟图簿真是看得我头都晕了……”

坐在他右侧席位的司马望搁下了手中的笔,转过眼来看看司马师,语气里大是不屑:“这点儿簿册就让你头晕了?你知道么?军屯这一块的筹粮事务倒还比较简单,真的到了州郡各处的民屯前去征粮,那才够你头晕的!”

司马师两手叉着腰,呵呵笑着对他讲道:“子初大哥,只要有你前来帮我,我就轻松了许多嘛!这些日子可是累了你了,到完成任务的时候,我一定报你一个响当当的头功!不过,届时去州郡民屯征粮,你也和我一同……”

“你这个子元啊……”司马望摇着头向他嗟叹不已,“你真的不懂?伯父大人这是在逼你历练治国庶务之能呐……你自己可要用心学着点儿才行!”

正在这时,司马懿的太尉府舍人牛恒一步迈了进来,扬声便问:“大公子,这几日你在关中军屯筹粮可还顺遂罢?”

看到牛恒这个府中的长辈,司马师自然免不了发上几句牢骚:“牛大伯您是打小就了解我的,我的性格一向是不屑细务、不拘小节的,父亲大人现在却硬要逼我来当一个征粮收粟的刀笔小吏,实在是逆我心性而动,做起来哪能那么顺遂呐?”

牛恒微微眯起了眼睛,抚须而笑:“孟子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子元你今天吃的这点苦头,和你父亲大人在河内郡任上计掾、在丞相府任主簿之时的种种杂务相比,算得了什么?那个时候,太尉大人他每天夜里都是只能枕着各地的讯情简簿睡上一两个时辰,其余全部时间都拿来处置庶务了……”

“子元,牛大伯说得不错,你不是一向自命为雄豪伟杰吗?这些琐细杂务,你本不喜欢去做而最终又能桩桩做好,这才真正考验了你司马子元的雄杰韧性与英敏器识啊!”司马望在一旁替他鼓劲。

司马师听了他俩的话,坐回席位上去抱了头沉吟半晌,终于长长叹出一口气来:“谢谢牛大伯和子初大哥的鼓励,我明白自己今后该怎么做了。我心底里明澈得很,就是有时候耐不住烦闷要发泄几句。父亲大人那一份百折不挠的定力,我司马师真不知道何时才能真正学到手来呐?”他自嘲式地笑了一下,定住心神就开始谈起了正事,“牛大伯、子初大哥,这几日我察看了军屯里的粮粟积蓄情形,亦是深有感触,父亲大人当年提出的这‘军屯自足、兵不劳民’的雄图远略实在是高明之至!若不是他的这项方略高明有效,这一次我关中军营哪能为关东受灾士民一下捐得出一百三十多万石粮食?没有这一百三十多万斛粮粟垫底,关东这场旱灾饥祸谁见了不是惶惶大乱!”

“是啊!当年太尉大人力主在关中推行数万顷军屯田务之时,镇东将军王凌还嘲笑太尉大人这是在‘舍本逐末’,丢了军务去抓农务!”牛恒深深叹道,“现在看来,太尉大人实在是高瞻远瞩、无人能及!”

司马师点了点头,心念一转之下,他的眉头忽又拧了起来:“只不过,咱们关中各处军屯的将士们勒紧了裤腰带,也只能为国家节省出这一百三十多万斛粮粟了!还剩下一百六十多万斛没着落呐!这一个‘缺口’,我们只有面向关中各郡民屯和士庶官绅们公开征粮来进行填补了!”

“朝廷给了太尉大人‘持节统御关中军民筹粮’之权,这个权力该用起来还是得用!”司马望沉吟而道,“咱们现在也确实只能是‘由军转民,另开其源’了!”

“事不宜迟——明天我就赶赴长安府署坐镇征粮。”司马师伸手一拍书案,意气风发地扬声而道。

牛恒沉吟了起来:“大公子既是决定了即将前去长安府署处置征粮事务,那就非得觅揽到几个州郡衙门里的得力能吏协助不可!毕竟,民政庶务,您是第一次涉足其中啊!”

“得力能吏?我到了那里自然是一定要找的。子上那日临别之际就曾给我推荐了一个得力能吏……”

“谁?”牛恒诧然而问。

“去年子上陪同父亲大人在长安城军市坊里微服巡访时,碰到了长安郡原都尉颜斐。他看出颜斐此人清刚廉勤,可堪重用。本来,父亲大人是亲笔上书朝廷推荐他出任平原郡太守之职的。然而,颜斐当时在军市坊里秉公执法,冒犯了安西将军曹璠,后来只勉强升了半级,就地当了长安郡丞。我此番去长安府署坐镇筹办征粮事务,自然是会调他前来担任助手的。”

牛恒这时亦已忆了起来,颌首而道:“二公子推荐得不错——颜斐这个人,牛某也素有耳闻,他确是一位忠勤干练之材,大公子你用起来自会是得心应手的。”

在十七岁的邓忠眼里,那位太尉府征氐参军司马昭大人虽然只是比自己大了七八岁,但他全身上下穿着一袭深色云纹锦绣长袍,胸腰之际虽并没有佩戴什么珠宝饰物,然而举手投足之间却似精芒闪耀、英气横溢,翩翩然宛若高士临尘,毫无人间烟火之相,仿佛上苍的所有钟爱都萃集在了他一身之上。

他又瞧了瞧自己的父亲——破虏将军邓艾。邓艾正握着铜匕,在那一大盘烧得吱吱冒油的牛肉上小心翼翼地切下了方方正正的一块,蘸了蘸旁边小瓮里的香酱,装在一只陶碟之上,恭恭敬敬地起身捧到了司马昭的面前:“二公子,请享用!”

司马昭急忙站起身来,双手接过陶碟,满面愧色:“邓将军如此多礼,昭实在是愧不敢当!”

邓艾垂着双臂退回了自己的席位之上,眉眼里尽是谦恭的笑意:“艾……艾曾在太尉大人的府署中为掾作吏,正所谓‘一朝为掾,终身为臣’,艾……艾自是永远不敢忘了这奉上致敬之道的!”

说着,他又转头吩咐邓忠道:“忠儿——你还不快前去替为父为二公子执壶斟酒?”

司马昭听了,脸上笑得甜滋滋的,一摆手止住了邓忠,自己斟了一杯酒端起来向侍坐在自己身侧的郭统、胡奋慨然言道:“郭君、胡君,瞧一瞧罢,这才是咱们关中一代名将邓将军的风仪!他不仅是智略超群、用兵不凡,便是这一份恭谨谦敬的事上之道亦是鲜有人及!来——咱们为我大魏有邓将军这样的‘贤将’干杯致敬!”

郭统一边含笑称是,一边也举杯而敬。胡奋却自顾自拿刀切着牛肉大啃大吃,嘴里还含糊不清地嘟哝道:“子上,我和邓艾将军一样,也是懂得恭谨谦敬之道的——到了武都,我帮你多砍几个氐蛮的头颅来立功就是了!”

那边,司马昭放下酒杯,从袍袖里拿出薄薄的一册绢书来,托在右掌之上,笑盈盈地说道:“听闻邓将军再过三日便是四十大寿之吉辰了,父亲大人特意让我给您带了一件贺寿礼物,恳请笑纳。”

“哎呀——太尉大人真是太过礼待艾了!艾怎生受得起?”邓艾一边连声道谢,一边恭敬之极地接过了那册绢书,轻轻翻开一看,两眼顿时放出惊喜的光彩来,“这……这居然是诸葛亮的《将苑》?难为太尉大人至今还记得艾素来喜好收集各派兵书……”

司马昭淡淡笑道:“邓将军,父亲大人还在送给您的这本《将苑》绢册后面亲自批了注语——父亲大人是想抛砖引玉,与邓将军您互相交流对兵法战策的心得体悟呐……”

“这……这如何当得起?太尉大人的这些批语,艾只能是叹为观止!您瞧他这段写得真好——‘与敌交锋而求胜,不能夺势则须利器,不能利器则须运谋,不能运谋则须用忍。相持之际,困窘沓至,敌不能忍而我能忍,则后必伺隙可胜。’”邓艾读到后来,不禁击节赞叹不已,“好!好!好!太尉大人这份厚礼,实在令艾爱不释手啊!”

赞罢,他将这《将苑》绢册认真折好,递给了邓忠,吩咐道:“忠儿,你且将这册绢书拿去我的寝室放好。同时你带出话去,不许任何闲杂人士前来打扰为父与司马公子的谈话。”

邓忠应了一声,接过《将苑》绢册疾步出门而去。

邓艾这时方才脸色一凝,肃然探身问向司马昭:“二公子,艾……艾听得此番朝廷要逼太尉大人征收三百万石粮食献入国库以消关东饥旱之灾,这……这可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我……我们见了都觉得甚是不平!”

司马昭听了,放下手中的筷箸,没有立即答话,而是将眼色往左右一丢。郭统会意,拉了正在大啃羊腿的胡奋起身离席,立刻退出厅门去外边远远地把风守候了。

见得周遭无人,司马昭才长叹一声,向邓艾黯然言道:“朝廷还不是瞧着太尉大人志虑志纯、一心为公便好将他摆弄?邓将军你又不是不清楚太尉大人的高风亮节,他们只要压下什么任务来,太尉大人何时又曾拒绝过?”

“关东州郡那些庸官自己无能抗灾,却把如此繁重的征粮任务推给太尉大人一肩独挑了!”邓艾用手拍着大腿连连摇头嗟叹,“二公子,不瞒你说,邓某近来一直在为他老人家忧心如焚啊!”

“多谢邓将军如此挂念太尉大人!”司马昭听了他这些话,煞是有些感动,“您不必这般焦虑。俗谚有云‘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昭相信太尉大人此番定能遇难呈祥、逢凶化吉的。”

邓艾还是不顾一切地凑了近来,在司马昭耳畔压低了声音讲道:“二公子您可别拿空话宽慰邓某了——您有所不知,这些年邓某未雨绸缪以防万一,暗地里为我雍凉大军在定额完成军屯收成任务之外还悄悄攒了三十六万石麦粟,就藏在祁山大寨的后山洞仓里。太尉大人若有需要,只须一声令下,邓某马上派人运送过来!这也勉强算是邓某为太尉大人竭尽所能而做出的一点儿心意了……”

听到此处,司马昭正握着酒杯的手指不禁倏地捏紧了,斜起眼角深深瞥了邓艾一下。父亲大人曾经多次在他和大哥面前称赞邓艾乃是关中诸将当中最为忠正方毅的一代贤材,如今在这关键时刻方才真正显出了邓艾对父亲大人的一片赤诚丹心!看来,父亲大人的确没有看错邓艾,他也的确不会有负父亲大人之鉴察。既然如此,我河内司马家日后必当善加重用邓艾才是!他心念转定之后,便向着邓艾轻轻欠身一礼,温声而道:“昭代太尉大人在此谢过邓将军您的美意了!这三十六万石麦粟暂且先在您这里暗暗存放着。您也切莫对外声张。而今征氐战事即将打响,说不定届时昭还要从您这里拨粮支用呐!至于太尉大人那边筹粮,他自有方略应付。您就放宽了心,不必再为此事太过忧虑了。”

“好!好!好!多谢二公子今天给邓某交了底儿!邓某真是心情大爽!”邓艾眉梢里的喜色都溢了出来,“只要太尉大人真能在朝廷的这次刻意刁难中化险为夷,邓某愿到夫子祠和老君庙为他焚香祈祷!”

司马昭此刻既已将邓艾视为可信可重之人,自然也就不再和他半遮半掩了,在席位上挺了挺身,向他正色问道:“邓将军,您是关中宿将,在雍凉一带领兵征战可谓经验丰富。不知昭此番遵奉太尉大人之钧令前去武都主持征氐大事之际,您有何高见赐教于我?”

“邓某深受司马太尉破格提擢之恩,实是没齿难忘。所以,邓某诸事皆会对二公子你披肝沥胆、坦诚相告。”邓艾也敛紧了神色,肃然而答,“其实此番氐贼猖獗犯境、掠地害民一至于此,纯系南安郡不肯援救武都、坐观氐蛮成势所致!”

司马昭一听,便知这邓艾果然对自己是毫无隐讳地直言告诫了。他便点头说道:“您这话说得有理。昭也颇为讶异:南安郡与武都郡接壤相邻,而且该郡屯兵一万有余,为何却在武都诸县遭袭之际居然一直袖手旁观、不加支援?”

邓艾屏住了呼吸,慢慢抬起脸来,深深盯了司马昭一眼:“只因为南安郡的现任太守正是故大司马曹真之弟北中郎将曹彬的嗣子——曹寿!”

其实不需邓艾如此说明,司马昭也清楚南安郡太守曹寿的这一层关系。但他待人行事向来是“信中有疑,疑中有信”,所以故意抛出那些问题来试探邓艾敢不敢据实以答。毕竟曹寿是曹真的侄儿、魏室的宗亲,邓艾若敢在他面前直斥曹寿之非,则足以表明他的态度基本已然倾向司马氏一派;若是邓艾支支吾吾不敢正面针对曹寿,则他或许怀有游移观望之心亦未可知。如今邓艾回答了这些话,表明了他亲马疏曹的态度,司马昭自然是可以完全放心了。

当然,对曹寿近来的所作所为,司马昭亦是早已熟知其来龙去脉。父亲在秉钺关中的这几年里,除了与诸葛亮正面作战之外,暗中使尽心计、用尽手段,把故大司马曹真的旧部势力几乎分化瓦解得一干二净。但还有曹寿这样的曹氏“死硬分子”始终不肯彻底归服,还纠集了费曜、戴凌等一干曹真的亲信故吏盘踞在南安郡中妄自坐大,对司马懿的军令向来是“半推半从”,阳奉阴违,念念只以自保图存为意。所以,此番武都郡遭到氐蛮狙击,作为邻郡的南安郡府本当出兵援救,然而曹寿他们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却是一直闭关不出、坐壁上观!他们如此行为,也实在是做得有些露骨了。

邓艾刚才说了那句话之后,便一直看着司马昭再不多言。司马昭却定住了心神,并不将自己的情感轻泄于外:他只是眉尖微微一挑,眸中寒芒一闪而逝,淡然又问:“唔……对曹寿太守这样的宗室贵胄,他们能够自保安遂亦是朝廷之幸!朝廷还能指望他们去做什么?万一他们轻骑妄出有所失利,伤了这等的‘金枝玉叶’,岂不是又为太尉大人无故添上了‘看护不周’之罪名?罢了,也不去谈他们了。却不知依邓将军看来,在凉州诸将之中还有谁人可以倚而大用?”

邓艾低头沉思了一会儿,方才答道:“天水郡太守鲁芝。”

“哦?昭听说这位鲁芝太守亦曾是故大司马曹真的旧部僚属。他为人究竟如何?”司马昭眼底波光微微闪动,面色显得有些狐疑。

“二公子你有所不知,这鲁芝虽然曾为故大司马曹真之旧部,但他和费曜、戴凌不同,为人最是公忠勤敏、守正不阿!”邓艾容色凝重,拱手向他认真讲道,“邓某希望二公子能敞开胸襟摒弃门户派别之见,对鲁太守信而任之、放手擢用,则必对此番征氐之役裨益非浅!”

司马昭慢慢地把玩着手里那只雕花锥底红泥陶杯,欣赏着杯面上刻绘的“关西农丁屯田种粮”图案,口里却幽幽地说道:“邓将军,您说他‘公忠勤敏、守正不阿’,可有事例为证?”

邓艾面容一正,侃侃而谈:“太和六年,邓某与蜀将马岱、王平交兵于略阳,当时敌众我寡,危在旦夕。邓某急忙便向邻近各郡派出了亲兵前去报讯求救。近在咫尺的曹寿、费曜他们亦如今天这般作壁上观,不施援手,末了,只有鲁芝闻讯从三百多里外的天水郡连夜不眠不休疾驰而来,亲率兵马杀入重围,助邓某一臂之力,方才使得大军转危为安。其实,邓某平日又无甚恩惠礼数交结于鲁太守,能得他之鼎力救助真是意料不到!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救了邓某之后从来口不宣言,更不曾据为己功而向上邀赏!邓某多次谢他,他只是回答:‘同为国臣,见难不救,施而望报,岂系大丈夫之所为?’二公子,您听一听他这话说得……”

司马昭听了,深深颔首:“很好,很好。如此看来,这位鲁芝大人不愧有国士之风!昭已铭记在心,此去必当察而用之。”说罢,他又正视着邓艾,郑重问道:“据昭所知,蜀贼在陇西招揽呼应者,不过羌虏、氐蛮二丑类而已!近年来,羌虏连遭重挫,气焰大减,已然不足为虑。昭却没料到这氐蛮竟然乘隙坐大成势——不知邓将军对他们的情况了解多少?”

邓艾也不虚让,开门见山地讲道:“启禀二公子,这武都氐蛮确是难灭。他们恃其深山沟壑之险,桀骜不驯,作乱已久,二公子虽拥强兵今日破之,而他们明日必会聚而复叛,实在是枭獍之性、难以救药!

“其次,司马太尉方当麾师以伐伪燕;若他一去,氐蛮再与汉中蜀寇狼狈为奸、东西呼应、构乱于后,怎可了结!然而二公子若欲大加屠戮铲尽丑类以绝后患,则又实非仁者之情,有伤天和!而且仓促之际,亦不易底定!”

说到这里,他忽又绽颜一笑:“不过,邓某这些日子已是想出一计,二公子自可高枕无忧……”

就在此时,司马昭脸上浮起浅浅笑意,一抬手止住了邓艾继续说将下去,然后在邓艾略显讶异的目光中开口讲道:“其实不瞒邓将军,昭今日前来,亦已思得一策,未知可否。这样罢,邓将军你且将你胸中之计以酒水写于案几之上,昭亦写于案上——大家一齐看看同也不同?”

“有趣!有趣!邓某就依了二公子所言!”邓艾哈哈而笑,提起筷子,在杯盏中蘸了酒水,飞快地在自己面前的案几上写了几个字。司马昭也随即提筷写了,然后二人一齐站起身来,将两张案几移靠在一起:只见邓艾的案几上写着“心战为上”四字,司马昭的案几上写着“攻心为上”四字!

司马昭看罢,不禁扬声笑了起来:“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兵诀有云‘夫用武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邓将军,你此番与昭殊言而同旨、殊道而同归,岂非太巧乎?”

“二公子天资过人、聪颖超凡,邓某佩服之至。”邓艾欠身向他拱手赞道,“邓某浅窥之见,与二公子高明之策,不过是偶中巧合罢了!”同时,他心底暗暗却想:看来这司马昭在自己面前故意炫示其智,还是有些脱离不了争强好胜的少年心性。

但司马昭接下来的话便让他凛然刮目相看了:“昭哪有什么过人的天资、超凡的聪颖?这条计策也是昭这几日来反复研判而得的。依昭之见,此番南去征氐,攻心之策其实可以细分为二:一则令敌敬服,投诚而降;二则令敌畏服,束手而困。我司马子上对这些氐蛮,若能以仁德之师令其敬服,自然是最好;实在不行,再以深谋奇计而令其畏服,亦是可取之道。邓将军意下以为如何?”

邓艾急忙作揖恭然答道:“二公子已然智珠在握,邓某岂敢妄议?在此番征氐之役当中,二公子但有用得着邓某之处,只管发号施令,邓某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

“好!”司马昭一正衣冠,学他的父亲司马懿一样敛容肃然言道,“昭近来筹思已久,欲平武都郡之氐蛮,必先斩断他们与骆谷城蜀寇之联系!氐酋苻双日常所用的食盐、茶砖、麦粟均由骆谷城之蜀将王平派人运输供应。正因如此,他们方能一东一西联系得十分紧密。邓将军,你可代昭率兵从东南驿道出发,前去亲自扼守骆谷城东进的关隘要塞——‘狮子口’,从而拦腰切断王平通向氐蛮的粮食运输线与发兵驰援道,如何?”

邓艾知道,这“狮子口”虽然地势险要,位于氐蜀之间的交通线关键节点之上,但它那里驻兵太少,几乎就是一座“孤城”,勉可自保而难于出击,先前根本没有起到隔绝氐蜀的重要作用。而司马昭今日竟能一语道破“狮子口”的潜在妙用,亦可见他确实是通晓军机,目光如炬!他佩服之余,当场便一口应承了下来:“这有何难?邓某马上调兵前去!”

“且慢!”司马昭缓缓摆头,“那倒暂时不用这么着急——待得明日昭前去南安郡与孟建刺史、曹寿太守等人商定大计之后,自会派人传令于邓将军。邓将军你且在此先行作好军务筹备,这几日内一接到昭发来的军令便即刻南下扼守‘狮子口’!”

俗谚说:“游关中不可缺长安,逛长安不可少西坊。”长安西市坊乃是魏国与西域各藩邦的商贸交易之所,亦为关中一带商旅物流最大的集散之地,常常是夜以继日而市不能闭、客不愿去。

漫步在西坊街头,随处可见西域的大宛、焉耆、龟兹、于阗等藩邦运来的琥珀、玉器、长旄、牦肉、羊皮、马酥、铁具等在摊铺店面之上堆积如山,丰盈无比。同样,中原出产的绢匹、漆器、陶具、翎扇、美酒、珠宝等货物亦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游客和商贩们在七甬八巷就似蚂蚁一般往来如梭。猎猎西风荡起高一阵低一阵的叫卖声和讨价声,简直是喧嚣连天,震耳欲聋!

这片繁华闹市的形成,实在来之不易。这些年来,尽管魏、蜀两国在雍凉之际屡交刀兵,但司马懿和诸葛亮二人却都心照不宣,极有默契地对从西域通达长安的这条“商旅之路”给予了最大程度的保护和疏通。蜀国在陇西一带与西域各藩常有商贸交往,而魏国在长安一带与西域各藩也是贸易不绝,所以,蜀魏两国各取所需而互不相妨。可以这么说,长安城里的商贸繁荣景象,正是在司马懿、诸葛亮这两位卓荦不凡、襟度雄阔的大政治家心有灵犀之下联手营造而成的。

这有一个似真似假的故事可以作为佐证:蜀汉丞相府长史杨仪曾经劝说诸葛亮在天水郡多设暗岗陈兵封堵以断西域与关中之商贸交往,削弱曹魏关中民力,诸葛亮却恻然答道:“吾与司马懿之战,只限于庙堂帷幄之间,而不可滥及无辜——彼之民亦即汉之民,伤彼之生息亦即伤我之生息,换言之隔绝商道而互致疲瘁,何苦为此损人误己之举耶?”于是便听任西域商道自通而不横加阻隔。司马懿听闻此事之后,亦笑道:“诸葛孔明之言甚是。他既不伤我魏民之生息,吾又怎会伤他汉民之生息?魏汉终会归于一家,何必损此伤彼?”下令任由西域各邦自行与陇西蜀汉驻军交易互市而不妄生挠乱。这桩故事,一时在关中各郡传为美谈。

“赢了!赢了!又赢了!”山崩海啸的喝彩声从西市坊中央的“醉香楼”里奔涌而出,引得大街上的游客商贩们无不循声翘首望去,不知那楼里究意发生了什么骇人听闻的大事!

就在此时,“醉香楼”里面第三层大堂当中,摆了八盘硕大如案的棋枰,围成了一圈——那大圈的中央竟坐着一个乌发披肩、长眉入鬓、清雅倜傥的魁梧青年。不过这魁梧青年虽然生得俊俏,却是头发蓬松,衣襟斜开,汗衫半露,一副不修边幅、衣冠凌乱的模样。他右手握着一只铜制的酒葫芦,一边眨动着微微迷离的醉眼四面打望着那八盘巨大的棋枰,一边不时地将铜葫芦伸到嘴边,给自己灌上一口美酒!

八盘棋枰的外围,各自坐了八个前来与这青年对弈赌博的顾客。他们和这青年是这样对弈而赌的:这青年“以一敌八”,与对面那八个顾客各自同时对弈;那八个顾客当中若是有任何一人下赢了这青年,他便要给他们每人三千铢铜钱,等于为他们每人置办一桌上好的酒菜;而这青年若是把他们八个人全部下赢了,他们每人也要向他付给三千铢铜钱,由这“醉香楼”老板抽取十分之一的劳务钱,而后其余的十分之九全给这青年用来吃宴喝酒。多日以来,这青年在“醉香楼”里设下擂台,自号“打遍长安无敌手,对弈关中称第一”,引来了许多棋客的围攻赌赛,但至今为止他还当真就从没输过!

听了场外顾客们的山呼喝彩,那青年不禁意气洋洋起来,把铜葫芦一举,脖子一仰,“咕嘟咕嘟”连喝了三四口,随后眉飞色舞地对那个为他执棋落子的店小二朗声吩咐道:“第三盘棋局,你把我的白棋放在东四南三之位上落子,打他一个‘金角尽失’!”

“好呐!客官,您说落到哪儿小人就给您落到哪儿!”店小二一声答应,依言落棋。那第三局的对弈顾客立刻长叹一声,黯然而起,他的黑子顿时“哗啦啦”被扫落了一大片进那青年酒客的白钵里!

“第四盘棋局:我的白棋落到西九南十之位上,断了他这条‘大龙’的气脉,让他一个子也存活不了!”

“哗啦啦!”又是一阵黑子被扫落棋钵之声!

“第五盘棋局:我的白棋落到东五北八之位,填实了这个‘假眼’,立刻收官清盘!”

“第六盘棋局:白棋落到东七南七之位,来它一个‘玉龙摆尾’,挡住黑棋的去路……”

“第七盘棋局:白棋落到西六北二方位,给它一个‘白虎掏心’……”

一口气便接连下赢了七盘棋局,青年酒客大为得意,哈哈笑道:“我阮籍以黑白二子换来千钟美酒,不亦快哉?今日我很想再摆八十盘棋局,莫非整个长安数十万士庶就真的没人从我这铜葫芦里讨得一口酒水去喝?”

一听他这滔天狂言,在场顾客们立时哗然。

然而,这名叫“阮籍”的青年酒客却对场中的哗闹之声听若未闻,自顾自又叹了一口气:“那再不就是有隐于市井的异人高士以为阮某才疏学浅,不肯到此屈尊指教一番罢!”

他正嗟叹之际,最后剩下的第八盘棋局之旁,有一个看客却如潮水中的高礁一般显得异乎寻常的平静与沉默。这看客乃是一位绿袍儒生,正襟高冠,衣装谨严,清秀疏朗的相貌中隐隐似有一股安重浑厚之气溢然而出。阮籍的自吹自擂、观众的哗然喧闹,仿佛都没能扰动他的心境。他只是默默地观看着那眼下的第八盘棋局,忽然眸光微微一闪,似乎思有所通,唇角不由得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意。

青年酒客阮籍这时已将目光投向了这第八盘棋局上来,只略略看了一眼,便吩咐店小二道:“去,把白棋落到西十北六之位,挖了他这几条棋路的根本……好了!这位兄台,您也得掏三千铢钱给我了!”

第八局对弈的那个顾客瞧得白子落下,额上细汗立刻涔涔而出,伸手抹了几抹额头,喃喃说道:“这……这一步棋我咋没想到呐?公……公子,您可以让我再悔一步棋么?我……我刚才没有考虑周全……”

阮籍听了他这句话,不禁“噗”地一笑差点儿把口中的酒都喷了出来:“兄台,‘落子无反悔’可是对弈的规矩啊!不过,俗谚说‘君子不为已甚’,阮某自然也是可以让你悔上一步棋的。但是话要先讲明了,你每多走一步悔棋,如果末了仍是输局的话,那你可要再追加相应几倍的三千铢赌资哟!”

“这……这……这……”那顾客又心疼起自己的钱来,犹犹豫豫没有答话。

“罢了!罢了!没见过你这么磨磨叽叽的人!”阮籍右袖一挥,将面前叠起的那一小堆黑子“哗”地拂进了棋钵里,傲然笑道,“我实话告诉你罢:今天无论让你再悔上多少次棋,我都能在最后关头下赢你!”

旁边的听众听了,个个义愤交加,纷纷嚷道:“这小子也太狂了!”“这位大哥你就大起胆子和他赌上一次吓死他!”“莫怕!莫怕!我们都来给你当参谋!”……

在这一片口诛声讨的风浪之中,那阮籍若无其事一般施施然坐了下来,将他们的激愤呼嚷全当成了耳边微风,自顾自从棋钵里摸起一枚白子,夹在指缝之间,嘻嘻笑着看向对面的赌客:“怎么样?这么多的‘参谋’愿意帮助你,你就干脆悔上一步棋,再继续和我下到底?”

却见那顾客一边拿着袖角不停地揩着脸庞的油汗,一边“吭哧”着犹豫不决。过了半晌,他才猛一咬牙,垂下头去,终于将手伸进钱袋去掏出钱来递给了店小二。

见了他这般孬样,四周的看客“哄”的一声嚷了开来!但谁也没有站出来公开声言接应他这一盘残局。阮籍倒是有些失望地叹了一口气,将手中的白子“当”地一下丢回了棋钵,便又抓过葫芦旁若无人地喝起酒来。

“对呐!客官,正所谓‘愿赌服输,天经地义’!”店小二一边数着那顾客递过来的几串铢钱,一边嘻笑着劝慰他,“您回去且把这棋局细细地想清楚了,明儿再来和阮公子大战几十个回合——你们八个下他一个,总会找个破绽拉他下马的,是不是?明儿,您再来罢!”

正当他准备去收拾棋枰上的残局之时,刚才在边上一直站着默默观棋的那个绿袍儒生忽然开口了:“这位小哥,且莫忙收拾这一盘棋——依在下看来,这一局棋黑子尚可应对几着,未必真的就是一定输了。”

他此话一出,全场顿时一片讶然,看客们一个个惊视着他,也有鼓动他接局的,也有嗤笑他过于托大的,更多的人对他是半信半疑、不知深浅。阮籍那边却似毫不在意,慢慢放下葫芦,淡淡说道:“这几日来,你一直在边上也看了我不少棋局,今儿你总算是按捺不住了!很好,你若有意翻局,便上来替他在这盘棋上应上几着看看?”

“阮兄的棋艺的确精妙超凡,在下这几日也的确从你和各位前辈的‘手谈’之中学到了不少。今日便斗胆出来献丑了,阮兄勿笑才是!”绿袍儒生微微一笑,将袍角一撩,就势在那顾客起身让开的位置上坐了下来,郑重而道,“这盘棋局我若续输了,甘愿奉上六千铢敬酒于你!”说着一抬右手,拈起一枚黑子,轻轻放到棋盘右下方“东三南九”的位置之上。然后,他目光一仰,直盯向了阮籍!

“啊呀!这小子的这步棋不是把自己的一大片黑子都给‘窒’死了吗!”

“唉……他这不是在自寻死路吗?”

“想不到来了一个根本不懂下棋的傻书生……”

看客们见了他这一着棋,都禁不住“叽叽喳喳”地大呼小叫起来。

然而,那阮籍看着他这一子落下,面色却是渐渐变了:绿袍书生这一步棋实乃“凭空兀出”的一记高招!他表面上看似自己窒死了自己这一片黑子,实际上却为自己将来的棋路腾挪转移而廓清了空间!这样一来,自己先前布下的严密阵局便被他一招就搅乱了!他猛一举手,大喝了一声:“别吵!”随着他这晴空霹雳般的一声暴喝,那些七嘴八舌讥笑着绿袍书生的看客们一下全哑了。

他们竟然骇异地看到阮籍为了这一步“极笨极愚”的棋招足足思索了半炷香的工夫,最后才慢悠悠地在棋枰左下方的“西五南四”之位上应了一着。

绿袍儒生看了,亦是两眼一亮:好一记“狠招”——似攻非攻,似守非守,来意莫测,暗含后劲,与右半局整个棋势遥相呼应,足以内固而外扩!他思索许久,忽又悟到,阮籍乍出此招,攻我不得不救之处,深层次的用意还是为了引开自己在棋枰右下方的攻击,让自己掉到他铺设下的“口袋阵”里!于是,他心念一定,决然不顾阮籍的这些强力干扰,继续在棋枰的“东四南九”位上扎扎实实地补进了一着:他这是在右半局从“金角”要塞之处硬逼着阮籍和他做最终对决!

阮籍就像触了电似的一下从座位上弹跳而起,把半个身体不由自主地俯到了棋局上边紧盯着敌我双方的棋势。他一边举起葫芦往口中猛灌着酒,一边目光闪烁地紧张思索着!过了整整三刻钟,他白眼一翻,把酒葫芦往棋枰上重重一放:“和了!”

一时之间,楼堂里鸦雀无声!只剩下了外面街市上传进来的喧闹声在激荡震响着,每一个人都几乎听到了自己“咚咚咚”的心跳之声!每一个人都禁不住为之屏住了呼吸!像阮籍这样一位连下三百二十盘棋局至今从未失手过的棋弈高人,竟被这半途杀出的一个绿袍儒生给下成了平局!这可真是大大的异事!

阮籍慢慢抬起头来,正视着绿袍儒生,黑亮亮的瞳仁翻了出来,闪动着惊喜的光芒:“过瘾!过瘾!今天终于碰到一个像模像样的高手了!来!来!来!咱俩再大战十八盘、痛饮三百杯!无论输赢都由我阮籍请你喝酒!”

绿袍儒生仿佛永远是那一副春风般温煦平和的表情:“阮兄,你我皆是用心深密的棋手,真要对弈起来,只一盘局就足够下个一天半夜的。罢了,咱俩再下一局便停手,如何?”

阮籍向窗外瞧了一眼:“哎呀!这不知不觉就怎么到了巳时了?好罢……今日我和你就暂下一局,他日有空咱们可得多多交流几盘。”

说着,他“哗哗”几下拂净了棋枰,向绿袍儒生双手一拱:“请兄台执黑先行。”

绿袍儒生也不虚加推让,抬手就在棋盘右上角的“东三北三”之位落了一子,口中说道:“阮兄,您可是来自豫州陈留的阮氏名门?这几日您在长安城里搅得风生水起,在下亦是不禁仰慕高风前来领教了。”

“你这几日在这里暗中观察阮某已久矣!阮某在明,而你在暗——只怕你对阮某的棋艺早已揣摩通透了罢?”阮籍呵呵一笑,也在棋枰左下角的“西四南四”之位落了一子,与绿袍儒生的棋势隔空遥对,“你莫管我姓哪个地方的‘阮’,我也不管你是哪里来的官儿——你还别笑,阮某还真在你身上嗅出了一丝‘官味儿’!咱俩手底下见真章,棋局里交朋友!”

“好!”绿袍儒生目光一闪,马上又在棋枰右下角“东五南三”之位落子;阮籍亦是动了少年心性,立刻针锋相对,在棋枰左上角“西三北三”之位应了一子。

“东四北三。”绿袍儒生淡淡而道。

“东五北三。我堵。”阮籍喝了一口酒,大声而应。

“东三北五,我飞。”

“东四北四,我断。”

“东三北四,我接。”

“东二北三,我钻。”

“东五北四,我冲。”

“唉呀!你可真倔!东六北五,我拦!”

……

看客们正自瞧得眼花缭乱,渐渐却见那棋局上一片黑白混沌之中,末了竟隐隐走出一幅水墨渲染似的图画来:那黑子走势端方凝重,大气磅礴,叠起来有若一派巍巍峻岭;那白子走势蜿蜒灵动,千曲万折,漫开来恰如一脉浩浩长河!似他俩这般行棋对弈,当真比观看祠台里摆唱的大戏还引人入胜!

到了终局之际,绿袍儒生和阮籍同时将手一停,深深然对视一眼,不约而同齐声笑了起来:“和了!又和了!”

笑罢之后,阮籍看着绿袍儒生赞道:“好棋!好棋!你的棋弈路数雍容端重、堂皇正大、气象万千,不愧为清流大家出身!你叫什么名字?”

那绿袍的儒生拱袖微笑而答:“在下杨护,现在长安府署供职为吏,今日有缘结识阮君你这位文苑俊秀,并能得到你的正眼青睐,实在是荣幸之至。”

“你姓杨?难道你是关中弘农郡杨氏出身?弘农杨氏自当年的奇才杨修获罪身殁之后,一直沉潜韬晦,在儒林之中显得寂寂无闻。不过,阮某一向耳目灵通,倒也听得这杨门之中出了杨嚣、杨炳、杨骏等四五个后起之秀,不知你可是他们其中之一么?”阮籍一边喝着酒,一边直视着他问道。

绿袍儒生杨护仍是微笑道:“阮君想得太远了。在下其实并非弘农杨氏出身,只是来自兖州杨姓寒门。只怕让出身文苑名门的阮君见笑了!”

“寒门?寒门怎么了?寒门里能出你这样的俊伟之材,更是该你自豪!”阮籍呵呵一笑,袍袖一扬,将那棋枰上的黑白棋子一下拂了个干净,递过一盏美酒给杨护道,“且莫说什么废话!先喝了这一大杯,我阮籍阮嗣宗和你杨护的金玉之交今日就算定下了!”

然后,他又一转身朝着那店小二吩咐道:“你去告诉这楼上楼下在场的酒客们,就说我阮某人今天为了交到一个挚交感到高兴,特意与他们同乐。他们今天的酒菜吃喝,全算在我的账上!我请大家一齐为我高兴!”

瞧着阮籍这般挥金如土的豪放之气,杨护不禁在深深感动之余,亦是暗暗叹服。他其实也是知道这阮籍来历的:他本是“建安七子”之一、豫州陈留名士阮瑀之子,生来天资出众,长于诗赋,文才超群,且又喜好老庄清虚之学,年纪轻轻便久享盛誉,堪为当世文坛之翘楚。今天,他居然显得如此亲重自己,这让杨护实在也是感铭于心——于是,素来不喜饮酒的他便一下接过阮籍递过来的杯盏,将酒“咕嘟”一下全灌进了口里,也不顾得喉腔里火辣辣的炙痛,醉微微就道:“嗣……嗣宗你久著诗名,今日杨某与……与你以弈相交,不知你……你可有什么佳诗即兴应景否?”

阮籍将肩上垂发往后一掠,眉目间溢出浓浓笑意,长吟而道:“这样罢,今日你我相识,籍搜索枯肠,暂时也难觅佳句——不如来个‘借花献佛’,就以陈思王的两篇遗诗相赠吧——第一首是《芙蓉池》:‘逍遥芙蓉池,翩翩戏轻舟。南杨栖双鹄,北柳有鸣鸠。’”

杨护听了曹植这诗,只觉其情境清新恬淡,寥寥几笔已将一切意味勾描到位,不由得抚掌笑道:“嗣宗果然高才——随手便拈来了这一首妙诗形容你我的友谊,委实巧妙!”

“你再听下面一首诗罢!”阮籍笑吟吟地又诵道,“这是陈思王的《言志》:‘庆云未时兴,云龙潜作鱼。神鸾失其俦,还从燕雀居。’”

听罢此诗,杨护细细品了片刻,眉头微动,含笑而道:“哎呀——你这个阮嗣宗呐,当真是伶牙俐齿不肯饶人!你自诩为‘云龙’、‘神鸾’便也罢了,又何必拐弯抹角地讥讽别人为‘燕雀’庸材呐!这可有失孔圣的‘仁恕’之道哟!”

“杨君,这话你可真是讲错了!”阮籍这时却敛起了嘻嘻哈哈的笑容,正色而道,“依籍观之,杨君你身怀奇才、志气宏放,将来才定是腾云驾雾、高翔万里的‘云龙’、‘神鸾’!我阮籍才的的确确是那只逍遥度世、怡然自乐的小小燕雀啊!”

“嗣宗,你太高看我了,也太小看你自己了。不过,你向来高蹈出尘,不问俗事,今儿又讲这些事功之言作甚?”杨护眼底亮光隐隐一闪,便将话题转移了开去,急忙向阮籍敬了一杯酒过来,“来来来,为了庆贺你我今日有缘相交,杨某‘舍出肚量陪君子’和你来个一醉方休罢!”

他俩正碰杯笑语之际,忽听得一个肃重沉凝的声音从旁插了进来:“好!好!好!阮君、杨君,一个是倜傥自在的风流名士,一个是儒雅清华的精干循吏,都可堪称‘人中鸾凤’!却不知你俩把酒畅言之间,可否允我司马师跻身进来添一盏杯以沾风韵乎?”

“司马师?”杨护听到这个名字,不禁全身微微一震,急忙回过头来:只见一位身材高大的方脸青年正在六尺开外向他俩含笑而立。他身穿一袭玄豹纹锦正服,头戴一顶独梁进贤冠 ,顾盼举止之间自有一派英武雄浑之气挥洒而出。而就在这青年身后,站着自己的顶头上司、长安郡丞颜斐。

阮籍也看到了司马师,忽尔“呃”地打了一个酒嗝,翻了一下白眼:“管他什么‘司马师’、‘司马徒’,咱们继续喝酒。”

杨护闻言,悄悄瞟了一下司马师的表情。却见司马师脸上只是淡淡一红,似乎也没有特别动气,朝向阮籍又道:“好你个阮嗣宗!当年师与夏侯太初、何平叔在洛阳东郊谈玄论道、挥斥方遒的时候,你阮嗣宗还在哪里埋首诗赋呐?!”

阮籍端着酒杯面不改色:“司马君,籍也听你二弟司马子上讲过,你在洛阳东郊书院和夏侯太初、何平叔他们谈玄论道之际,一时辩他们不过,心底又不甘服输,就抡起宝刀凌空劈砍,舞得虎虎生威,这才重又振起了昂扬之气,再与他们展开论战!你哪里是什么风流名士,分明是一尊‘凶神恶煞’!”

司马师哈哈大笑:“没有我这般的‘凶神恶煞’在关西抗击蜀寇、消灭羌虏,夏侯太初、何平叔和你阮嗣宗又岂有闲裕在后方优哉游哉地谈玄论道、吟诗作赋?”

“嗯……听你这么说,确也不无道理。”阮籍听了,徐徐点了点头,便举杯向他敬来,“不错,阮某倒真该为你这‘凶神恶煞’之功敬你一杯!”

“这酒就且先莫急饮了。阮嗣宗,我问你:太尉大人前些日子特意聘辟你为文学掾,你为何辞而不居?”

阮籍眨了眨眼睛,狡黠地笑了:“阮某不是已经给使者说了吗,阮某久处中原之温熙,不耐关西之枯寒,甘愿以养身全性为道,暂时无意出任。”

“这可就奇了,你既自称不耐关西枯寒,那你今天又是站在哪家地面之上了呐?”

阮籍把酒杯捏在手里,瞧着那杯面波光漾然,嘻嘻而笑:“关西虽然枯寒,但多产美酒,阮某官儿是不当的,而这酒却是非喝不可的!”

司马师盯着他缓缓问道:“你既到关西,有何见闻可以说来一听?”

“自然是酒美、肴佳——还有政通、人和、民安。”阮籍慢慢饮下了杯中之酒,“阮某也去过幽州、并州、青州、兖州、扬州、徐州,当真还是只有这雍、凉二州在战火之中竟能富庶丰乐。司马太尉分陕而治,建成升平之世,实在功莫大焉!”

司马师听他如此表明态度,也就不再过份,只淡笑而道:“可惜子上去了陇西平定氐蛮,不然,子上若是知道了阮嗣宗你现在游历到长安,一定会万分高兴,也一定会抽空前来与你同游共娱的。”

阮籍听罢,沉默片刻,用手指在那只铜葫芦上“当”地弹了一声出来,斜眼间瞥到那颜斐正向杨护使着眼色,心下顿时一亮,淡淡说道:“子上吗?阮某真也有些想念他了呐!不知道他近来那一笔书法可又精进了多少?”说到这里,他站起身来,转到杨护的座位旁边,在他肩上拍了一掌,低笑而道:“杨君,看来你今日已有俗务上身了。罢了,你且和司马公子他们先忙着……我就不打扰你们了!”

杨护连忙站了起来,将他一拉:“嗣宗,你在长安城里哪家客栈住宿?待得方便之时,杨某定来寻你把酒言欢!”

“不错。阮君,你且将你的住址告诉师,师亦会前去拜访你的。”司马师亦朗朗笑道,“到时候,师包管还会给你送去一坛你从未品尝过的西域葡萄美酒……”

阮籍挥了挥手,悠悠而道:“不必,不必。有缘自当重逢,无缘擦肩错过。我这个人一向是醉到哪里就歇到哪里……你们不必来找我。还是届时我去找你们罢!”说罢,提着那只酒葫芦,一步一摇地吟着诗赋径自去了。

杨护和司马师目送着阮籍一直离门而去,方才彼此转过身来对视了一眼。司马师主动开口说道:“其实师先前和这阮嗣宗是曾有相识的。他和师的二弟司马子上都是陆浑山胡昭先生门下的同窗,所以,我们和他谈话都有些随意不羁,只怕杨君你见了笑话!”

杨护却恭恭然向司马师施了一礼:“阮君潇洒不羁、风姿夺人,司马公子您平易大度,能容方外之士,皆是护所衷心钦仰的。只是司马公子与颜郡丞此番移驾到此,有何要事相诲?”

“杨护,司马公子乃是太尉府派来长安督办征粮事务的特使大人。”颜斐在旁介绍道,“他今日刚到衙署,听闻你是长安郡府里最为干练的上计吏,而今正在休沐之期,便带了本郡丞特意前来寻你咨询征粮事宜。”

司马师瞧着杨护略显茫然的表情,爽朗一笑,唤过店小二,吩咐道:“小二,你快给我们找一个清静的雅间,我们即刻就用!”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三国终结者司马昭(全5册) (33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