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四 难民暴动

作品: 天地会 |作者:浪翻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07-23 09:49|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33txs.com)

陈骖父母死后的第二天,在九镇那几户同样受到冲击的大户人家强力干预之下,官府开始彻查缉拿凶犯。

起初,那帮戾气深重的难民并不配合,不仅相互包庇隐瞒,有些胆大包天杀红了眼的甚至还纷纷啸聚在一起,与官兵发生了好几次不大不小的流血冲突。最后,得知消息的官府老爷担心事态失控,下令当场斩杀了二十几位领头闹事者之后,难民们这才纷纷老实了下来。

可是,由于事发当晚参与抢杀的人实在太多,所谓法不责众,官府也总不能将难民全部诛杀。于是,在领头人纷纷或伏诛或入狱之后,这件事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渐渐平息了下去。

不过,千古以来,以暴制暴的手段,都只能是在绝对实力的保证之下才能奏效。一旦这个绝对实力开始被动摇,那么平静的日子就注定维持不了多久了。

九镇的寒冬,很快就将来临。

陈骖父母下葬之后两三个月,陈骖在恩师梁老夫子的帮助之下,心中恨意虽然依旧浓烈似火,但生活也渐渐安顿下来,愈发刻苦地埋头读起了书。

与此同时,九镇上却再次源源不绝地涌来一波接着一波的难民,而更坏的消息,也接二连三纷纷随着这些难民一起到达。

先是李自成攻入京城,当今圣上煤山自缢,大明正式灭亡;后来,又有李自成杀父夺妻,辽东总兵国之栋梁吴三桂吴将军冲冠一怒为红颜,挥师入关,与李闯决战;再后来又传来了吴三桂降清,关外满人大败李自成,马踏中原的惊天消息。

总之,整个北方现在已经是狼烟四起,打成了一锅粥。

本来九镇的老百姓对于这些难民的话还将信将疑,可慢慢地,人们却发现风声的确是越来越不对了。先是九镇那几家大户人家,胆小利落的已经纷纷开始举家或者往南或者往四川迁徙;胆大想要观望一下的,虽然自己留下来守着家业,却也都接二连三不约而同地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送往了外地。

再接着,就连九镇当地那位向来自诩为诗画风流、喜好狎妓的官老爷,在送走自己的两位公子和夫人之后,也不再天天往新码头上的窑子跑了,而是整日整夜地逼着一帮民夫衙役不是修葺城防,就是练兵磨刀。

最后,站在九镇的码头边上,老百姓们不分日夜都能看到一艘接着一艘的军船往洞庭湖的方向驶去,船上,满满当当全都是身穿盔甲的兵丁。

一时之间,九镇市面流言四起,百姓们人心惶惶,明面上,大家虽然都刻意装糊涂避开不说,但每一个人的心底却都明明白白。

这个天下,真的开始大乱了。

可是话说回来,就算天下再乱,有钱有势有本事的人家还可以逃亡,普通老百姓却往哪里逃呢?自家的媳妇孩子在这里,赖以吃饭的几亩薄田在这里,祖宗的坟山,自己的根也在这里;再说,见过了这么多北边难民背井离乡的悲惨模样,不是真到了硝烟四起的时候,谁又愿意过那样的日子?

于是,慢慢地,时间一个月一个月地过去,九镇本地人固守不动,南下的难民却越来越多。人一多势就众。

难民少的时候,官府和当地乡绅大户们凭着本乡本土多年经营下来的雄厚势力,还能够压制住他们。可现在,难民人数一多起来,动不动都是几十上百地聚在一起,所散发出的气势就再也不是往日能够相比的了。那种井水不犯河水,九镇人在上、难民在下的表面均衡也就随之变得一天更比一天脆弱起来。

所谓穷生奸计,富长良心。

人如果真正走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什么良心道德,什么仁义人性,就已经全都不值钱了,唯一只有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那些一无所有,看不到半点希望的难民为了求生存,为了让自己的老婆孩子爹妈吃饱穿暖,已经彻底红了眼;而本来就民风彪悍,祖祖辈辈都在山路水路上当惯了土匪的九镇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和饭碗,也越发针锋相对,寸土不让。

一时之间,小小的九镇,已经是暗流涌动、危机四起,就像是一个装满了火药的木桶般,只需要一颗小小火星,就会彻底爆发开来。

而就在一个多月前,刚刚入冬的时候,一道政令,彻底引爆了这只火药桶。

当时,九镇上先是疯传起了一个消息,说兵部尚书史可法史大人在南京城内,拥立福王为帝,竖起了抗清大旗,号召天下豪杰起兵勤王,一时之间,各路人马纷纷前往投靠,声势极盛。

而九镇所属的常德府知府老爷向来就是一个长袖善舞精于钻营的人,闻听消息之后,立马第一时间就抛下自己的管辖之地,变卖家产招了上千号人马,奔赴南京,美其名曰找史大人述职,实际是讨官去了。走之前,只留下了一纸公文,号令所属各地官员整兵备战。

知府一走,群龙无首,九镇的那位芝麻官老爷平日里的确是个荒唐放纵的人,没想到国难当头了,倒还偏偏表现出了一些读书人的忠义。他倒是恪守职责没有走,但不知道真是水平有限呢,还是报国心切,他居然真的拿着鸡毛当令箭,扯起知府留下来的那道命令,做出了一件万万不该做的蠢事。

九镇地方小,驻兵本来就不多,这段日子以来为了备战,不但官兵衙役民夫全部上阵,就连官老爷自己家和镇上几位大户人家养的私兵护院们也都被征召进了军营。可纵然这样,城防、治安、筹粮等一系列的事情下来,还是把官老爷忙得焦头烂额,深感人手不足。

现在好了,有了知府的明令公文,这位老爷也就立马跟着下了一道政令,他号令九镇范围内的所有成年男子,十人当中抽三人,抽中者必须全部参军。如果不愿意参军的,那么交上粮食三担,或者纹银二两充作军饷也可以。

要是换作江南、广东等其他没有被战事波及的地方,国之将亡匹夫有责,为了保家卫国,官府方面未雨绸缪这样干也没什么错。

但关键这里并不是其他地方,这里是九镇,是战火即将烧到,而且还挤满了外来流民的九镇!

官老爷拍着脑门的这道命令一下,短短一个月内,就让九镇本已是危机四起的局势,立马开始走向了彻底糜烂。

九镇这个地方虽然谈不上富庶,毕竟也是处于“两湖熟,天下足”的膏腴之地,本地人祖祖辈辈在这里繁衍生息,除了极少数实在是太过贫困的之外,大多数人家里多多少少都还是拿得出或粮食或银钱来让自家男丁免除兵役。

可那帮难民就惨了。

本来就是抛家弃口,为了躲避战乱才逃到这里,身上当然是不名一文,现在交不上银钱,就还是要被逼着上前线,而且保卫的还不是自己家乡。

那当然没人愿意。本地人卵事不管,老子提刀上阵,凭什么!

所以,命令刚刚下达,难民们就开始闹起了事。

九镇这位老爷本就不是一个灵泛人,要是真灵泛,他就像知府一样去南京讨官去了,万万不会留在这里干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他自以为是给了这些家园被毁、无所事事的难民一个复仇雪恨、立功报国的大好机会,谁知道这帮人却不争气,不但不听话,还和他对着干了起来。这让本来就已经有些心力交瘁不堪重压的老爷,更是火冒三丈。

满人还没打来,大明子孙世受皇恩,不图报国,倒是先窝里反起来了,那还得了!于是,当难民又一次聚众抗命之后,老爷一气之下,再次照搬上了小半年前陈骖家人被杀时的戡乱经验,命令手下兵丁当场就诛杀了好些名敢于暴力拒服兵役的难民。

结果没想到,越乱越出错,这一杀,却杀出了一场天大的祸事。

在被杀的那些人当中,有一个叫作张金福的老者。

张金福本来是山西平遥一位有家有业的乡绅,世代为商,张家得势之时,张金福广为行善,在当地颇有一些名声。后来,李闯王入京,路过山西抢了张家一回,好不容易才刚刚缓过气来,满人又提着麻袋到了。实在无奈之下,这才带着族人举家南迁避祸,本来是想在武昌坐船,沿着长江往上,去四川投靠一个已经得势的本家亲戚,不料长江水路已经全被封锁,匹马不得出入。这才没办法转走山路,几天之前,才刚刚到达九镇。

来到九镇之后,一看这乱哄哄的局面,见多识广的张金福立马意识到这里也不是久留之地,就准备在此稍微歇息两天,继续往西走。

张家虽然没落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比起那些普通难民而言,多少还是留着一些傍身的财物。前天上午,张金福带着家人来到了九镇的一家当铺,想换点散碎银子当作路上的盘缠。

结果,没想到正在当铺里换银子的时候,却刚好遇上了进来拉壮丁的官兵,这一下,露了财的张金福,立刻就被那几个官兵给缠住了。

人逢乱世,兵匪一家。于是,一来二去左推右搡之下,可怜的张金福也就被扣上了违抗军令的罪名当场斩杀,冤枉地丢了性命。

按理说,在当下这种人命如草芥的乱世,张金福这么一个流落外乡的破落地主,杀了也就杀了,没什么大不了。

但要命的是,张金福还有一个儿子,叫作张广成。

张广成今年三十四岁,从小就文武双修,为人豪爽义气,当初努尔哈赤家族势力还没这么大的时候,他就已经常年带着家族商队出入关内外做生意。从山西往关外的那条商路,关山万重,极为凶险,长年累月下来,也就将张广成磨炼成了一个杀过响马、砍过鞑子的狠角色。

这次举家南逃,张广成本来就不愿意,叫着喊着要从军杀敌,以报国恩,如果不是自己老爹张金福拎着菜刀要和他拼命,他是绝对不会来到九镇的。

结果,满腹委屈做了流民不说,刚到这里老爹的命还没了。

目睹老爹惨死的张广成当下就要抽出刀来拼命,幸好被同家族的几位长辈给死死拦住了。

当天下午,悲痛欲绝的张广成冷静下来之后,再次来到官府门口,众目睽睽之下,下跪恳求,希望讨回父亲张金福的尸首,却被告知,父亲已被判为乱匪,要当街暴尸示众,任何人不得收尸。

据当时在场的一位兵丁事后说,张广成听闻此言之后,在满街本地围观者的哄笑嘲讽之下,一语不发,扭头就走了。

然后,从第二天开始,九镇市面就发生了一桩虽然很小,却也少见的怪事。

竹子本来就是九镇的特产之一,对于傍山靠水讨生活的普通人家来说,竹子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用品之一。挑担运货要用它,撑船驾排要用它,晾晒衣物要用它,冬天烤火的火笼要用它,夏天乘凉的竹床竹席要用它,编制竹箩竹筐竹扁担,也都要用它。

所以,在九镇西头的上街,那几家专做木材竹子生意的店铺,平日里生意清淡,却也细水长流,不会落到开不下去要关张的地步,也万万谈不上火爆发财。

但是,就在这两三天之内,九镇市面上所有的竹子突然被人买了个精光,把那几家竹子店的老板乐得整天都合不拢嘴。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买竹子的正是那帮难民。竹子铺老板知道,街道上与大帮抱着竹子的难民擦肩而过的路人们知道,守卫城墙看着难民进城出城的官兵们也知道。

人们有些疑惑,有些诧异,有些嘲讽,但却并没有谁会真正往深了去想,没有人会在乎难民,正如没有人会在乎一条野狗。只要自己还能过下去,还能活着,难民也好野狗也罢,他们是死是活,又关自己什么事?

于是,也就没有一个人意识到那场即将到来的大劫难。

平凡而麻木的人们依旧带着对难民的厌恶和抵制,过着他们自己的生活。

他们万万不会想到,就在张金福惨死的当天晚上,在九镇本地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之下,决定以死相拼的张广成已经在镇外老君观悄悄纠结起了自己的山西同乡和同族之人。很快,这个消息又在难民当中一传十,十传百……本来就受尽委屈、满腹怨气却没处发泄的各地难民,也纷纷自发地投奔了过来。

这一下,本来是群龙无首的乌合之众,在两天之内迅速变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从张金福死后的第三天上午开始,九镇各地就接连出现了好几起流血事件,被打伤的全部都是九镇本地的官兵或者百姓。

城内小范围的骚乱被官兵迅速镇压下去之后,九镇的人们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傍晚时分,大批手持削尖的竹竿作为武器的难民,在张广成的带领下正式展开了对本地人的血腥报复。

屠杀是从城外开始。

张广成带人沿着沅江一路从老君观直接杀向了九镇,难民们有备而来,行动极为迅速残忍,个个头戴出殡时才用的白巾,喊着杀人偿命的号子,所遇见的凡是身高超过手中竹竿且没戴白巾的成年人,无论男女,不管年龄,一概被当场斩杀。沿途所到之处,本地居民大多尸横当场,少数侥幸逃脱者也免不了一个家破人亡的凄惨下场。

一时之间,沅水岸边,乱象丛生,惨不忍睹。

太阳还没落山的时候,大批人马就已经杀到了镇西头那座小小的城门之下。与此同时,镇内居民对于镇外发生的一切都还毫无所知,如果就那样让难民直接入了城,那么,这个延续了近千年的古老小镇很有可能就会被彻底毁于一旦。

没想到,九镇那位平日里只知拈花惹草的官老爷,却在这千钧一发的重要关头救了大家一命。

大概是在张广成刚刚从老君观发兵的时候,镇内关押囚犯的监牢中,一位上午才被捉拿入狱的难民扛不住打,主动供出了难民们相约起事的惊天内幕。得到消息的官老爷大惊失色,亲自带人奔赴城门,这才在千钧一发之际,紧急关上了那扇为了防止满人兵锋、于半月之前才刚刚加固的城门。

报仇心切的张广成见到城墙上的官老爷之后,彻底红了眼,亲自提刀上阵率人强攻了大半宿,除了丢下十来条人命,让双方的仇恨越发深刻之外,一无所获。凌晨时分,终于带着难民暂时退了下去。

假如事态仅仅只是发展到这里为止,如果官府接下来的处置手段得当,一面组织人手坚决死守,一面从水路派人向州府求援的话,那么局面还并不是不能挽回。

只可惜,命运的天平却并没有倾向九镇这一边。

第二天中午,仅仅只是张广成攻城之后的几个时辰,镇内又一桩突然爆发的意外事件,彻底将整个局势推向了不可挽回的黑暗深渊。

不仅在一夜之间让九镇变成了人间地狱,也让同样身负血海深仇的陈骖,不得不卷了进来。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天地会 (33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