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7章 认清自己是职场进阶的第一步(3)

作品: 个体崛起 |作者:陈立飞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03-23 14:51|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33txs.com)

另一个公众号运营的秘书,职场素养很好,我公众号的很多业务,线下活动对接,各种合同的撰写和海报的制作,等等,都是她在处理。她经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是;“好了,这个事情你不用管了,我来处理。”一开始我还是要管的,而且经常批评她的处理方式不对。但后来,我就真的不用管了。

像这样的下属,不仅能帮你节约宝贵时间,而且还经常能够带给你额外的惊喜。作为老板,一定是希望这样的下属能一直在身边,交给对方更大的平台,提供更多的资源。

职场上,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等价交换。本来选择在一起共事就是一件你情我愿的事儿,大家都认可对方的价值才能彼此扶持相伴走得更久。

所以,作为老板,让自己更厉害,更优秀一些吧。因为带了团队,成败就不是你一个人的事了,你凭什么得到下属和团队的信任,让他们选择把青春交付给你。

而作为下属,在向你的老板提要求前,先客观正确地掂量下自己的价值,确定你能给团队和老板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再来谈回报。

相信我,当你足够优秀,成为老板离不开的人的时候,你会获得超出你预期的回报。

【用商业思维经营自己的梦想】

刚追完一部美剧Billions(中文翻译《亿万》),有个很有意思的桥段,男主BobbyAxelrod是一位做对冲基金的金融巨富,因为做空了“9·11”时候的一些股票而被媒体曝光,大众认为他在发国难财。大众表示很气愤,每天在Axelrod的公司门外喊口号表示抗议。那天下雨了,示威者的公车没有来接,Axelrod叫了几辆limo(豪华礼宾车),结果大众纷纷坐上高级limo回家了。

这个桥段太有意思了,太讽刺了。

所谓的口号,所谓的正义,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敌不过面包的。这很正常,马斯洛原理。

说实话,现在的我,对于梦想、情怀、初心有些反感了,更想听听资本的声音、商业的逻辑、赢利的方式。第一我认为梦想被过度包装了,情怀被玩滥了,初心更多是一席华美的袍子而已;好像一谈这些,就天然拥有了道德正确。第二我觉得梦想、情怀,哪怕爱情等这些美好的词汇,都是奢侈品。

奢侈品不是你想要就能得到,是你有能力才配拥有。而什么是能力,就是让你的才华和努力,在世俗和功利的世界,完成商业变现。

所以,在如今商业文明已较发达的社会里,我们是不是真的该好好地谈谈钱。

一个妹子和我说,她就是想嫁有钱人。

我说你这么坦诚真的好吗。

她说她喜欢的不是一个男人有钱,而是他有钱后的状态。

“坏女人爱男人的钱和权。好女人爱男人因为有钱和权产生的自信、宽容、精力充沛、乐观进取。”

我脑补了一下,脑海里飘过《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里饰演富豪的王志文——衣品较好,在澳门赌场里小赌怡情,见好就收;关键时刻开50万支票帮汤唯还债。嗯,人家第二天去纳斯达克敲个钟(虽然听到这句台词当时把我逗乐了)——标准的高品质多金男。

她说的,我倒是挺认同的。

这两年自己的财富较早几年有了一些较快的积累,心态和思想上确实会发生一些变化。但更重要的是,身边多了一些所谓“高净值”人士的圈子。发现有钱的人(土豪除外),大概有些共同的特点。

第一,有钱的人更珍惜时间。为什么,因为他的时间变贵了,更值钱了。不是所有人请吃饭都屁颠屁颠地跑去蹭;不能继续容忍优酷、爱奇艺一开始的广告时间了,必须买个黄金会员;为什么做咨询或投行出差的旅行箱必须要带上飞机,因为走托运太浪费时间;以前会因为一样东西价格太贵而延后快乐,或不厌其烦地货比三家,最终挑到性价比最好的而感到无比骄傲,现在知道当下这一刻的满足,比多花一些钱更重要,只要能节省时间。

在花时间这件事上,开始变得挑剔、吝啬,有要求、有标准;知道好的东西不一定贵,但是贵的东西,多半是好的。所以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就尽量不要花时间,而把时间真正“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第二,有钱的人更爱护身体。不是有句话说身体是“1”,其他的都是“0”。越是高收入人群,越会注重锻炼身体,各种保养和养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财富的基础,随着不断刷新着银行存款里的数字,会越来越在乎身体这个“1”是否够结实和稳固。因为越来越清楚,随着后面的“0”越来越多,前面的“1”越重要。同时,身体素质构成了累积财富的一个巨大风险。高端医疗买了吗?私人医生配了吗?定期体检做了吗?什么,增胖会导致“三高”,必须请私教减肥啊,不能再吃垃圾食品了。

在美国有个明显的现象,中等收入偏下的人或者低收入人群肥胖的多,因为吃便宜的汉堡、喝可乐,也不怎么运动。而中产阶级或以上的人形体普遍较好,他们更注重饮食,锻炼更规律。

所以,结论是,一般情况下,你的身材和你的收入是成反比的。所以,晒车、晒包、晒表什么的都弱爆了,男生的腹肌,女生的马甲线,才是最大的晒优越。

连身材都不好,炫什么富,装什么高端人士?

第三,有钱的人看待事物的视野和格局,通常会更高一些。有钱人的思考会偏战略层面,贫穷人的思考会走战术层面。就如同有人问一个乞丐,如果很有钱会怎么办,他说要镀一个金色的碗要饭。有一篇文章,谈到为什么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穷人因为要解决温饱,所以努力在当下的琐碎中重复,并不形成未来很大的价值增长空间。

有个言论,说穷人更加勇敢和无所顾忌,因为“You'vegotnothingtolose”(你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但这种属于极端个别现象,更多的情况是,很多人只拥有一份解决温饱的薪水后,却反而更加不敢突破或跳出固有的圈子去尝试。这时候,薪水就变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种境遇,叫作输不起。甚至比“一无所有”更惨,因为没法突破“钱”的层面去思考更大的格局。

而富人因为不需要解决当下的生存,反而会更加注重未来长期的规划和投资。在一些大的决策上,有钱会导致更加果敢。最后导致穷人和富人的差距越来越大。

举个例子,我姐夫,做设计的,聪明加勤奋,几年打拼下来,终于可以正式拥有“百万年薪”的头衔。但是三个月前,说辞职就辞职了。和几个合伙人在杭州正儿八经地做有品质和品相的O2O(online-to-off-line的缩写,线上到线下)外卖业务。前两天去他家,他兴奋地和我讲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现在已经融了多少钱,每天派送多少盒外卖。嘴里全是热情,浑身都是鸡血,眼里写着两个字,叫梦想。

说实话,我认识姐夫这些年,一直听他在吐槽。而现在,完全换了个人,画风变化太快。

我问我姐,姐夫天天这自带鸡血的,赚了多少钱了呀。

她叹口气,哪有,看他比以前更忙了,但现在连钱的影子都没见到呢。

我问姐夫,你也是够果敢的,百万年薪哪,说不要就不要了。你现在这事业能成了倒还好,万一没成呢?

“那又怎么样,大不了我再回去做原来的工作呀。”

最后他说,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丰富的体验,做这个,有意思。

资本可以带来更多的选择权,更大的话语权,你不一定能得到想要的,但是你可以坚定地对不想要的说“No”。

再说《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里的那个被人包养的诗人,在给他的老女人披上外套的那一刹那,无论他诗写得再好,气质再怎么忧郁迷人,大家都不想要了。没有经济能力的诗和远方,还不如眼前的苟且。

所以,李筱懿写了本畅销书叫什么名字来着,对,叫《先谋生,再谋爱》。

没有面包的爱情,没有能力的梦想,哎,请不要cheap(弄廉价)了这些美好的东西。

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少谈些梦想,多聊些商业。从本质上讲,我们用时间在交换金钱,用才华换来面包。世俗世界里,谁不是生意人呢。

世俗点,挺好。

【发微信语音,浪费了谁的生命流量】

其实发语音,会暴露你的能力、性格,甚至情商。

朋友说,他现在已经反感接收微信语音了,不管是同事还是朋友,留言超过30秒的,就要翻白眼,连续好几条的,根本就不想点开。

我说我也有这种感觉。身边朋友中,一定有这么一类人,和你聊微信的时候,不打字,直接用语音和你讲。10秒钟能说干净的事,一定要发二三十秒吗?而且中间充斥着停顿、重复、缓冲词以及各种慢条斯理。最后听完了,还不一定讲到点子上。“几十秒还没说明白,又发一条几十秒的来解释。我的时间有那么不值钱吗!你以为面对面聊天呢,耳朵听着累不说,手都举着累。”

大家都有表达的欲望,却极少人有表达的能力,尤其是高效的表达能力。

我认识到表达能力这项技能的严肃性,是因为之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尴尬事——是的,我要自黑了。前段时间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负责音频这块业务的主持人说,既然来北京了,帮我们录一场吧。我说什么主题呢,她说什么都行,时间管理啦,写作技巧啦,职场经验啦。她加了一句,你写了那么多文章,挑个主题,随便讲个10分钟就行,没问题的。我真信了,我觉得应该不难吧,那就录吧。我挑了一个碎片化时间管理的主题,想了一个大概的结构,然后就开始对着嘴边的麦克风:“大家好,我是……”结果一分钟后,我就晕了,掉链子了。问题是:

逻辑不清,一边说话一边想逻辑,这是最致命的。当说完这句话,下一句还不知道怎么接的时候,导致停顿和卡壳。为了弥补这空白的尴尬,必然会把之前的话再表达一次,结果又导致重复。句子之间,甚至句子之内出现连接空白的时候,语气词和缓冲词就拿出来搬救兵了,于是出现了“额……”“然后……”“嗯……”“那么……”,导致语言乏味,思维破碎。才发现原来我是个逻辑不清又废话特多的人,之前还一直盲目自信,觉得表达能力挺好的。耳边响起高晓松的名言——人类,都是高看了自己。高效表达能力,如今已经从一项简单的技能,晋升为基础能力,甚至是职场的核心技能。

因为有人表达,势必要有另一方耐心收听。但可惜,这是一个没有耐心的时代。因为我们身处在一个碎片化信息时代,信息严重过载,时间严重被肢解,耐心像一个无辜的小孩,被逼到时间的墙角,惊恐地看着这个肿胀的世界。我们发出的讯号,想要马上得到反馈;文章超过两千字,就不想往下拉手机屏幕,把作者都活生生地逼成了标题党。总之,不能拖,不能等。

这个时代,考验耐心,有时比试炼爱情更有风险。互联网公司更没有耐心,身后的资本在使劲挥着鞭子,脚下踩着A轮B轮,烧着钱,奔向最后的IPO(首次公开募股)。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一定要跑进垂直领域的行业前三,因为跌出前三,不管是第四还是最后,结局都是出局。于是风口一来,就恨不得马上厮杀成一片红海,红利的周期越来越短。于是短视频会取代长视频,于是鸡汤文的阅读量远胜干货分析文。这是个用力过猛的时代,比恨、比惨、比吐槽,要一个镜头就抓住眼球,要一句文案就打动内心,就是要制造矛盾,创造冲突,各种谩骂,不要三观正确的“老司机”,而要观点犀利见血的KOL。《奇葩说》节目的马东在中央电视台一本正经的,没用,在《奇葩说》讲一口流利的污段子,才能好好辩论。没有耐心的时代,注意力是极度稀缺的资源。能获取大众持续注意力的,就是超级IP,就是一条当日推送几十万,就是一条广告卖上千万。有人说这是信息透明的好时代,有人说这是浮躁嘈杂的坏时代。说这些都没用,这个时代就这样了,上了快车道就不可能慢下来。我们唯有拥抱,小步快跑,谨慎前行。咨询公司的30秒电梯理论是有道理的,面对客户阐述方案解释产品,或向上级汇报工作,一定要言简意赅,提炼观点。当客户对你失去了耐心,语气敷衍、眼神游离,当老板打断你的话,让你直接“gettothepoint”(直击要点),你要谈的事,对不起,已经黄了一半了。没有表达能力的人,标签是:做事没有效率,说明懒;思维不够缜密,说明蠢。

另外,我要提一个偏激的观点——表达能力不行的,往往情商也高不到哪儿去。因为,表达能力也是考验一个人是否为他人着想的能力。经常碰到一些人一分享自己的故事就收不住,甚至热泪盈眶,说着说着就把自己感动得稀里哗啦。但是分享的内容却是和听众没有关系的,和主题是脱节的。结果你在上面自嗨,我在下面无感,场景尴尬而无奈。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个体崛起 (33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