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18章 认清自己是职场进阶的第一步(4)

作品: 个体崛起 |作者:陈立飞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03-23 14:51|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33txs.com)

我们都关心自己有没有说爽,而没有考虑对方是不是有必要听。更直接点说,我们都太在乎自己的体验,而忽视别人的感受。情商高的人,表达的时候,句句扣点,见好就收。昨天我做了一个对比,看一篇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大概用时2分钟,而我把这篇文章读下来,用了7分多钟。所以同样的内容,看文字的效率其实比听的效率是要高近四倍。这还是不停顿的流畅表达,不然所花的时间更长。写文字需要组织语言逻辑的过程,所以你花的时间长,但是节省了对方的时间;但发语音是节省了自己的时间,说话多舒服呀,但浪费了对方宝贵的时间。既然高情商的标准是能不能为对方着想,那么,表达能力不行,就是情商低,就是不尊重别人。高效的表达,是对别人的时间最好的尊重。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说实话,作为一个表达loser(失败者),绝对没资格给建议,但或许可以分享自己努力的方向。

记录下自己的声音,复盘找缺点。在深圳线下分享会的时候,我特地让视频制作团队多架一个机位,把我整个分享全过程录了下来,看看自己在现场到底是个什么样。几天后他们把视频传给了我,我特地挑了一整块无人打扰的时间,坐下来对着视频里的自己复盘。结果,听了10分钟就听不下去了。太啰唆了,太冗长了,太没有节奏的愉悦感了。当时现场的读者们,是怎么忍下去的。问题是,我当时整整侃了40多分钟,而且还觉得时间太赶,没有尽兴。但还是要听下去,发现自己表达的问题,哪些口头禅要避免,语句重复的原因是哪些。

反复操练,训练缜密思维。语言聚焦的能力表达是容易的,但是当要求你一气呵成,并且思维缜密,且中间不要有停顿和无畏的重复,这个表达,就是门手艺了。从这角度来说,我真心挺佩服罗振宇的,他发的语音内容充实,表达各种到位。让人不费力地听完60秒,不觉得累,还觉得特别有收获。但是罗胖他也承认,一条语音有时候要录好几十遍,要死磕。所以,下次再发语音,尤其是讲一件事,说一大段内容的时候,请在脑子里先列个提纲吧。请尊重对方的时间和耐心。

【这世上的大多数事,都是关我屁事】

经常有朋友问我,你自己的理财生意那么忙,还写公众号、出书、全国各地跑,你平常是怎么安排时间的?

其实我自己也在摸索总结,讲碎片化时代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论多如牛毛,我不想讲一堆,就分享自己感触颇深的三点吧。

首先,你要知道,世界上的大多数事情,都可以用“关我屁事”来回避。

微信好友上限是5000人,但根据邓巴数字(也叫150定律,由牛津大学人类学家罗宾·邓巴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该定律认为: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大约是150人),我们交流的社群人数一般最多就150人。有的朋友微信动不动就几千好友,但如果你不是做微商搞社群经济,又不是像李笑来那样要好几个5000人的微信号一起做粉丝营销,平常人社交要那么多微信好友干吗?

现在有这么个现象,参加一个活动,或者朋友组个局,以前大家是相互交换名片,现在是互加微信,然后不知不觉微信好友就……一方面确实更方便了,另一方面也其实更麻烦了。

第一,太容易被别人找到了,或者更直接点说,太容易被骚扰了。不知道你会不会像我一样,7×24小时被微信包围,有时候特别希望自己不在线,哪怕只是装一会儿。

第二,朋友圈交互太累。微信好友太多,有时无关痛痒的人回应你的朋友圈,统一回复吧,显得不够真诚,逐个回复吧,又太消耗时间。如果你微信好友够多,你可以每小时刷朋友圈不带重复的,很有可能错过你真正想关注的人的状态。

还有就是现在多如牛毛的公众号,以前传统媒体,写文章出版还是有门槛的,现在不管晒文字、晒图片,哪怕晒肉、晒内裤,只要开个公众号就可以说自己是自媒体了。最近的热点是房价,于是快速产生了几万篇几百万字写房价的文章,爆款文多半不是理性分析的,而是散播恐惧的。

关注的公众号多,其实并不能带给你更清晰的判断。相反,一篇5分钟阅读的时间,消耗的都是原本就不多的青春。

信息匮乏和信息泛滥,本质上是一样的。公众号是贼,偷光你的选择。

我们不需要那么多不同领域和有趣的号,留下几个有用的,和几个自己喜欢的,就好了。比如我的。

只有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值钱的人,才会天天参加各种包装得高大上的活动,这些人是各个红酒聚会和游船聚会的常客。哦,因为好些是免费的。不过,人家为什么要免费请你——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呀。

你对于大多数人都没那么重要,不要逢年过节人家一条群发的祝福短信,你还花枝乱颤屁颠屁颠地精心回复。不仅愚蠢,让人家也无所适从。

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是,懂得做减法。做自己时间的主角,不要做别人的配角,我们没有那么多朋友需要社交,没有那么多饭局需要你在,我们不需要你的热心泛滥。

生命是个逐渐剔除的过程。多花点时间在真正值得的人和事上。

第二点:不在趋势里的努力,都是瞎努力。

既然第一点说了不要浪费时间在无谓的人和事上,来,我们接着往下挖。很多人觉着自己也挺努力的呀,加班加到感动自己,没有浪费时间给世界。但同样几年后,有些人迅速起来了,而另一些人却原地踏步甚至被淘汰,为什么。

不要再用“我很努力”“天道酬勤”来欺骗自己、感动自己、麻木自己。

因为努力只是个战术,而洞见和判断才是战略。在平稳时代,兢兢业业就可以了。而我们不幸处在这个经济转型、社会折叠的时代,这时候的战略眼光比战术重要太多倍。

这几年的职场生涯,身边出现了太多因为战略选择不同而完全不同人生的例子。

我有个北京的读者,毕业后在一家国企工作好些年,比我年龄还大几岁,去年跳槽出来自己做事了。因为这个国企的业务越来越差,“再混下去,就只能等死了”。

我香港的一个好朋友,颇有才华,给theWallStreetJournal(《华尔街日报》)写专栏,研究生毕业后怀揣着媒体梦一头扎进传统纸媒。可惜香港的纸媒已凋零落寞,这两年做下来,薪水没怎么升,未来也看不到太大希望,准备转型或离开。

我感慨,以她的才华,如果当年选择去内地发展蓬勃的新媒体,或许现在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光景。

而另一些朋友,年纪比我还小,有自己的技能长板,再加上早几年就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风口,无论是个人品牌还是项目,都经营得风生水起。隔半年见个面聊天,都忍不住惊叹——哇,现在的你怎么混得这么好了,简直是裂变。

这些例子有太多,以后我甚至可以单独撰文来表,这是个大问题,关于选择,关于洞见,关于未来的趋势判断。这里就说一点,那就是——如果你跑错了赛道,那么勤奋并不能换来颂歌,辛苦只能感动自己。

第三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好的职场装备,就如同战士打仗时候手上锋利的剑。

年轻时我们为了省600块钱选了那个运行慢的手机,后来拜这个手机所赐,我们少赚了无数个600块。

职场白领们最离不开的生产资料,除了手机,应该就是电脑了吧,甚至很多人的职场时间,就是活在电脑上的。那么问题来了,你真的会用电脑吗?

更准确地说,你真的会高效使用电脑吗?

这一点我是有资格说的——其实很多人在电脑操作上浪费的时间,比想象中要多很多。

我算是骨灰级Mac(苹果电脑)用户。我现在使用的ProwithRetinaDisplay(专业版视网膜显示屏),几年前买的机型,到今天仍然领先,稳定持久的续航能力让经常出差的我总是很有安全感。但在我看来,苹果牛的真不仅是它的硬件,最牛的还是软件操作系统。

很多人说苹果的系统不好用、不习惯,我想说,其实,那是一片你没发掘的美丽新世界,你需要花点精力摸索。只是,你不愿尝试或不愿改变。所以你的世界,还是原来的世界。

现在的不愿学习,带来以后更大的浪费。

比如Mac触控板强大的Missioncontrol(任务控制)功能,目的在于通过单指、双指、三指的不同操作,实现比鼠标更高效强大的使用体验。但是很多人不会用,不少人还在用“点按”,而不是用“轻触”,用食指点按加中指拖拉,而不是直接三指拖拉来操作选中。看到明明用两个步骤可以解决,他们却用了五六个步骤才搞定的时候,我内心总是长叹一口气,太——慢——了。

就像明明开奥迪R8,却常年高速跑标准120码——太不尊重车子,太侮辱Mac了。

相对于Mac强大的触控板功能,我认为更好用也更高阶的,是Mac的快捷键。有关屏幕的一切,都在键盘上完成。比如打开关闭几个网页,复制粘贴图片到不同窗口,不同程序自由切换,直接键盘操控整个文本的编辑,等等。

我当然不是用Mac最熟练的人,不过有个妹子看我在苹果电脑上办公的时候,赞叹了一句:你电脑用得好性感呀。

【别错把平台当本事?平台就是本事!】

优质平台和普通平台的差别,就像一线城市和四线城市的差别。

我有三位原麦肯锡级别挺高的朋友:一位是一诺,如今的盖茨基金会的中国区负责人;一位是Mike,原负责麦肯锡中国区招聘;一位是Effie的老公,现在还是麦肯锡全球副董事。

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他们说话和思维的方式,都有很明显的麦肯锡标签——比如语速都偏快,中英文混体;比如分析事物的逻辑很有麦府的那一套标准;比如给人的气质,就是混迹顶级咨询圈的商务范儿。

大家知道,我是环境决定论者。我相信环境对多数人的影响,是大到起决定意义的。

而职场上,我是平台决定论者。平台的差异,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也是差不多起决定性的。

就像一个男人在面对不同的女人,对前一位的态度可能是人渣,对后一位可能秒变暖男。一个人放到不同的职场平台,一年后,有可能废掉,也有可能成为精英。

职场的年轻人,选择事业的时候,我觉得就两个方向,第一个是来钱特别快的地方,比如一年马上赚几十万、上百万,帮你快速完成原始财富的积累,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允许牺牲掉某些职场成长——因为财富上一个level,你的眼界、思考方式和格局,一般都会相应提升一个档次。这是真的。

但是这种机会极度稀缺,除非你刚好踩到了一个行业起来的风口,第一时间赶上了红利,赚了一笔。

第二个方向,就是尽量进入自己够不上、比自己能力更高级的平台。因为一个好的平台带给你的价值,远远不止是薪水那么简单,甚至有些好平台的薪水低于同行业。但是,你要想尽一切办法进去。因为你的薪水一年差几万块,其实根本没什么大的差别;但是好的平台,能带给你脱胎换骨的改造。

一个好的平台对人的影响,除了职场专业素质方面的基础提升(这点无须多谈),对一个人未来的职场乃至整个人生,其实更意义深远。

1好的平台就是本事

此前有篇比较火的文章,叫作《别错把平台当本事》。说平台是平台,你是你。我倒持反对意见。平台就是本事,你能利用优质的平台对接大项目,结识优质的人脉资源,你的本事就这样起来了。

对很多职场新人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有时间、有精力,最大的问题就是没钱、没资源,这是非常严重的资源错配——让一个人在最好的时间不能发挥最大的潜力。

怎么解决——找到好的平台。

对于年轻人,你所能接触到的大项目和大客户,都是平台给你的。否则,你根本不可能接触甚至调配更高级别的资源。

一家知名咨询公司的朋友有一次和我说,Spenser你知道吗,我前年从上一家公司离职,进入这家公司,上周我们接手了一家公司的战略咨询业务,那家公司就是我的前东家。

“以前我是员工,而现在我居然以咨询顾问的方式给我原公司的董事和CEO讲战略。我都疯了。”

我说这很正常呀,你现在踩的是巨人的肩膀,没有公司这个平台,你不可能参与这样的项目,也不会获得这么快速的成长。

2好的平台,就是好的圈子

与其说好平台给你的是能力上的提升,不如说是气质上的飞跃。因为一个人的职场气质,来源于他的眼界和格局,来源于操盘过的大型项目、接触的人。

我另一篇文章《你的圈子,就是你的未来》,有读者在后台反驳我,说Spenser你写得太偏激,当一个人有实力的时候,才会有圈子和江湖地位。我说,你说的是正确的废话,一个人有实力,当然会吸引更优质的人、有更好的圈子。但是一个人怎么才能有实力呢?我的观点是,当你融入更优质的圈子,你的眼界、思维、格局都被一帮牛人影响,你才会少走弯路,更快抓住机会,更早走向成功。

不是靠阿谀奉承硬把自己往里面塞,而是脚踏实地朝着那个方向的人去。

平台真正厉害的地方,在我看来,不只是带给你专业素质上的提升,而是在好的平台,你能接触到一批更优质的人,不管是你的同事、上司还是客户。

好的平台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是人才聚集的高地,让你有机会和一帮优秀的人共事,并且有机会让你的才华和能力被他们看到和看上。那么,在未来的道路里,他们可能成为你的合伙人或客户。

因为平台,你有了更好的圈子。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个体崛起 (33txs.com)”查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