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第4章 只有超级个体才能领跑未来职场(2)

作品: 个体崛起 |作者:陈立飞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03-23 14:51|

老域名(9txs)被墙,请您牢记本站最新域名(33txs.com)

【人家都出轨了,你为啥还没上轨】

每当微博热点爆出明星出轨的新闻,我的第一反应是,我的天,又多一个;第二反应是,估计今天的公众号写手们有的忙了,这种实效性的热点,必须要蹭啊。果然,几个小时后,关于婚姻的爱与性,关于出轨的道德与审判铺天盖地,连保险业也伺机打劫凑个热闹——“再多的甜言蜜语都不如保险的不离不弃”。想到当年的王某某、陈某、文某等,都是一样的套路,类似的角度,好热闹,好无聊。

好戏再好,看多了,也会厌倦。咀嚼的,都是别人情场的风流,咽下的,永远是自己生活的苦水。

有一次,我和我助理聊起这些话题的时候,她叹了口气,抱怨了一句:为什么人家都已经出轨了,而我还没上轨?

我眼前一亮,破口而出——我天,你这角度厉害呀。好话题!

对呀。撇开那些被说烂的话题,抛弃所谓的道德是非,好好问下自己,为什么自己也辛苦努力,却没有踏上职场的快车道、人生的加速轨道。

朋友经常和我说,Spenser(作者英文名)你这两年的人生是开了挂呀,起来的速度也太快了。读者们经常给我留言说,一直看你的文章,看到这样的成长速度,觉得当时你还没起势的时候就关注你,果然没有看错。

我有时候也会对比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为什么都付出着同样的努力和辛苦,过去几年压根没起来,甚至还越活越觉得未来没有希望,而现在却以自己当年根本想象不到的速度在上升。区别到底在哪里?

现在我也想做个梳理,和大家聊聊自己切身的经验,反思总结。

1努力是必要的,但差距在于在哪个平台上努力

我以前当老师的时候,那日子过得其实比现在还要忙碌。教书的时候传播思想、知识、理念、价值观,给两个班级100个学生传道授业,而且一传就是三年,一样的用户群体,量小,且没有增长。而现在在公众号上写文,也是传播理念、价值、态度,却是在互联网的平台,面向几十万的用户,偶尔写几篇爆款文后,更是达到几千万的传播量。那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量级。先说明,这完全是个人选择和观点表述需要,无关对错。

同样是个人品牌,因为在不同平台的曝光,达到指数差别的传播率和影响,从个人品牌成长的角度来看,哪个更强,一目了然。

前段时间在北京和如今新东方的明星讲师艾力一起吃饭。艾力在上综艺节目前,在新东方算是一个中等偏上的普通讲师吧,但后来因为连续参加了《超级演说家》,再后来上了《奇葩说》这类千万级曝光量的节目后,身价暴涨,知名度和影响力暴增,一跃成为新东方头牌。比普通新东方老师的晋升之路,快了不知道多少倍。那么问题来了,艾力的光速上升,并不是因为讲课水平突然变好了,而是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展示了自己。所以他的努力,会得到巨大的回馈。

所以,明白了吗,你所有努力的回报,不光是和努力程度成正比的,还与你所在的平台规模是正相关的。

所以,不要再用努力的姿态来感动自己,而是要静下心来反思下,我的努力,如何放在更大的平台上。

所以,那些一直在大城市打拼的人,哪怕每天忍受着早晚高峰,租几平方米的空间,面对焦虑的城市节奏和并不怎么明朗的未来,其实真是值得尊敬的。因为大城市的平台,确实给每一个打拼的个体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多的人生可能。

我们可以忍受当下的局促,因为我们要的是未来。

2不能形成和巩固个人品牌的努力,都是伪努力

刚才讲了要在更大更高的平台上努力,那是努力的横向坐标,而努力的纵向坐标是,你所做的事情,努力的方向,都是为了形成自己的个人品牌,都是为了巩固个人的标签。

年轻的时候,赚不赚钱都没关系,因为在我们看来,你现在赚的钱都是小钱;你现在存不存钱也都没有意义,因为存的钱一般都买不起房。

你可以现在赚不了大钱,但是你一定要让自己越来越值钱。

我在给大学生或研究生们分享的时候,经常讲到的观点是,职场上尽量不要从事不利于自我品牌认知的事。比如你开个滴滴专车,一个月也有上万元收入,但是人家的品牌认知是对滴滴,而不是对你。说白了你是没有价值的,所以未来收入也不会因为经验或经历有大幅增长。

比如我的公众号随着用户订阅量大了,也会接一些我看得上的,或者我自己喜欢的品牌,在文末给他们植入广告,但其实心里清楚,写广告好处是给自己带来不错的现金流,但无法形成除了IP(知识产权)之外的个人品牌价值。想明白这点后,一定会在不久的未来,在做好个人品牌的前提下做出取舍。这点在商业上很好理解,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给100个不同的品牌打广告,和给自己个人品牌做100次宣传,前者除了推广别人的品牌外不会给自我品牌带来溢价,而后者是有品牌沉淀,形成品牌价值的。而品牌价值,意味着更大的商业价值,更大的未来。

所以现在很多机构和公司来和我谈合作,我会和他们说,如果你只想让我做个通道或渠道,那我们就不谈了吧。要么我们参股,要么我们控股,总之,我们合作,一定是奔着更大的未来,而不仅仅是有一单做一单,赚点快钱而已。

在职场上也一样,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其实都是加固别人对你个人品牌的认知,不管这个品牌是好的或是差的,当然我们是希望往好的方向去努力。因为一个人没有品牌,就没有信用背书,就没有背后的商业价值,就更不用谈品牌溢价了。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怎么做才能形成自己的个人品牌?

品牌最大的朋友或者敌人,都是时间,因为时间才能沉淀出品牌价值。

3以时间为轴,塑造个人品牌,一是深耕,二是迭代

深耕其实挺好理解,就是在一个专业领域不断精进,做到极致,成为行家,成为细分垂直领域的品牌标签,得到别人或至少行内认可,个人品牌自然就出来了。

迭代会更加高级,因为深耕是静态的,而迭代是动态的,是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或者自身进化的需求进行的。因为社会在进步,技术在提升,就要求每个个体不断更新。

尤其在如今的互联网社会,任何商品的迭代速度都越来越快,看智能手机的厮杀就知道了。你只能领先几天,后面全是追杀。

没有迭代能力的品牌,即使形成了品牌势能,也会在时间的洪流下,被凋零,被遗忘。

我再反观自己,我觉得自己很幸运的是,这一两年确实自己的职场、生活、思维都在不停地更新迭代,所以还算没有让那些一直关注我的读者失望,觉得我还是有营养有干货,没有浪费他们关注的时间。

以上几点,就是我自己发自肺腑的反思总结。

所以,年轻的我们,少谈些出不出轨,多想些怎么上轨,好吗?

【你的圈子,就是你的未来】

有一次在上海五原路一家颇有调调的别墅里,和钱皓见了面,聊关于新媒体未来垂直内容的商业模式,互联网金融和跨境金融的未来。

钱皓是微博和公众号大V(获认证的意见领袖),自带光环和流量,之前在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对行业的洞察和判断前瞻且独特。

和资深的投资人聊天,大脑是要烧一会儿的,因为往往一个问题会往下挖好几层,挖到本质,挖到人性。

聊天的过程中,他说了很多观点,其中最让我有共鸣也是谈话中最有价值的点,是这句话:“如果真正想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尽早地融入行业内部圈子,更加核心或者更加前端,圈外人只有等到变化了才行动,就太慢了。”

我自己是心有戚戚焉的,真的就是这样。

1圈子就是眼界和格局

人们常说一句正确的废话: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问题是如何做正确的选择呢?前提是要有更高的眼界和更大的格局。那么再挖一层,如何获得更大的格局,更高的眼界呢?

你的圈子,决定了你的眼界和格局。

在各个行业,圈子外的人,看到的是发生的现象;圈子里的人,看到的是内在的逻辑,才会早一步嗅到行业目前的变化和未来的方向。在事件还没有成气候前,在获得大众认知和理解前,提前做好布局,早踏出一步,获得宝贵的时间优势。

要知道,现在的商业,做一件事情,时间的早晚,往往是能决定成败的。一条赛道就那么多人,早进来的人就卡住了位置,外面的人,要么没机会进来,要么花更大的成本挤进来。

就像微信公众号,2013年罗辑思维、和菜头等第一批进场的时候,一片蓝海。2016年罗辑思维700多万用户订阅,13.2亿估值,论商业变现能力,可以说是互联网第一大号;2014年财经作家吴晓波开了吴晓波频道,抢占财经自媒体领域,不到两年时间积累了200多万用户订阅。其实论当年的江湖地位和名气,吴晓波是在罗振宇之上的,就是因为来晚了。2015年大家都看明白自媒体的IP魅力和流量价值,开始纷纷抢占的时候,此时的获客成本已经很高。

蓝海已经变成红海。今年当还有人说我想开通个微信公众号来创业的,我们只能表示呵呵了,大哥,现在都已经是直播和移动视频的时代了好吗。

而圈外人最担心的,并不是研究战术不努力,而是想错或者是想偏了战略方向。

大势已去,无力回天。

钱皓说,今年AI和VR很热很火,但是并没有真正体验过,无法理解这个技术革命的价值,前段时间去了趟硅谷,开始真正相信这玩意儿真的能改变世界。

你不在这个行业内部圈子里,你无法深刻理解一样事物的现在和未来。等大家都理解,都明白过来的时候,你再进场,就没什么机会了。

不要等风走了再行动。

2圈子就是平台

我之前的助理半年前拿到了上海奥美的offer(入职通知书),开始了广告人的职业生涯,这半年我和她都在各自领域低头耕耘,联系不多。昨天在上海的时候,约她吃了午饭,从气质、谈吐、想法,能看出这半年她在奥美的撕裂般成长。

“在这里,能够跟甲方全球级别的人一起开会,内心经常很心虚,想想就我这资历,怎么可能呢。”

她说到奥美后,陆续收到了好几家当年她投简历时被拒绝的公司的offer,之前是3.5A级的,现在她是4A了。

之前爱搭不理,现在高攀不起,算是对这句话的诠释了。

况且还那么年轻,就踩在了一个较高的平台,前途不可限量。

我现在开始有这样的体会,就是不同级别的平台,对一个人同样程度努力的付出所带来的效益,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就像之前是靠贩卖自己的劳动力赚钱,后来开始用资本赚钱,再往后开始直接用资源赚钱,付出可能越来越少,但是回报越来越大。一个人如果一直长期处在同一个段位的平台,尽管吭哧吭哧地辛勤劳作,顶多就获得稳定线性增长的收入或成长曲线,肯定追不上房价增长的速度。但是如果能进入一个更高的平台,会发现整片天空都是不一样的,思考的高度和连贯度也大有长进——恭喜你,进入职业的快车道了。

并不是说努力不重要,只是,我们真的需要有更正确的努力姿势。因为在当下,辛苦是廉价的,对吧。

3圈子就是城市

做文化传媒和互联网的,多半都要搬到北京来,哪怕北京各种硬件设施实在糟糕,就是因为这些圈子都在北京啊,行业最优秀的人和最雄厚的资本在这里,你不来到这里,就可能一直是雾里看花,隔岸观火。看到的不够直接,就导致理解不够深刻,就导致行动慢半拍,导致一直都是圈外人。

一线城市的房价暴涨,除了周边城市也跟着涨,其他二三线城市似乎没什么动静,这就是一线城市巨大的虹吸效应。其实圈子也是一样,资本和人才都在高密度的地方。

有很多人不满足于现状,不甘平庸,但是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改变,因为自己四周的圈子就是自己眼界所能及的世界,看不到更多元的可能性。差不多的状态,差不多的阶段,差不多的收入,差不多的思维方式——四周没榜样,标签找不到。

所以我为什么还是一个大城市论者,说白了,就是圈子更密集,更前瞻,带来更丰富的可能,更高维度的视野。

当身体在城市圈子里的时候,每天都有可能与四周的讯息、各个行业的人,发生碰撞,擦出火花。说不定某个机会或风口就被你抓住,一下子起来了。

如果你在千里之外的小城,除了每天冥思和臆想,难道要等机会自己长腿飞奔向你吗?

我平时一半的时间在香港,另一半的时间在北上广深杭。没办法,资源的密集度,让业务集中在这些城市里。前段时间新世相的活动“四小时后逃离北上广”,撩了大众想要短暂离开的敏感神经,但心里都清楚,这是逃离不了的北上广。

这些城市,就像是黄埔军校,在这里历练几年,思维、格局、想法,都会不断地更新和迭代。和时代同步,是很重要的。

当然,这不是没有风险,因为进入一线城市并不保证一定会融入圈子,在城里的大海里淹死了,或者一直漂浮着上不了浪潮之巅,也是大概率事件。

风险和收益的规律,放在哪里都合适。

就像当年如果我肉身没有选择去香港,就赶不上大众海外资产配置的这一波浪潮,也不会想到开公众号做自媒体,就不会有后面的故事。

你也许不能预见未来,但至少能增加被幸运女神看上的概率。

不管未来是什么样,总要先把自己这副皮囊扔进这座城市,呛几口水,只要没有淹死,慢慢学会游泳,慢慢学会掌控,当下一波大浪真来的时候,看有没有机会,站上浪潮之巅。

还有一点,进入一个圈子,和融入这个圈子,是两码事。毕竟,真正混好圈子的难度,不亚于混进一个阶级。我们能做的,也只有不断修炼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成为行业专家,获得业界认可,获得江湖地位,才能真正成为圈内人。

另外,时间别拖太久,一步慢,步步慢。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个体崛起 (33txs.com)”查找最新章节!